APP下载

刘祥伍我是供给侧改革的践行者

2017-11-30贾可杨与肖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业汽车

贾可+杨与肖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每当有人问及盛瑞传动董事长刘祥伍,为何世界首款量产前置前驱8AT自动变速箱能够在盛瑞诞生?他总是爱引用郑板桥的这句诗。有人认为这是一句没有实质意义的口号式标语,但其背后却蕴含了这家偏安山东潍坊的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成长经历。

2016年3月23日,山东潍坊,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刘祥伍在他的办公室接受《汽车商业评论》独家采访。期间,他谈及了盛瑞的发展的历程、遭受的困难,以及取得技术突破的故事。

以下为本刊记者对他的访谈节录。

作为企业,也是一种选择

《汽车商业评论》:当年为什么会搞8AT?

刘祥伍:不是说我抱有什么雄心励志,作为企业,也是一种选择。

最近潍坊市给我评了一个“十二五”“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我说了一段话:“我是供给侧改革的践行者。去年国家进口变速箱800万台,我们真正自主生产的自动变速器只占(全年汽车产量的)2%~3%,这体现了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盛瑞能够生产出滿足中国人需求的变速箱。”

为什么都去进口?中国没有。自主品牌里就我和上汽的DCT,缺口是很大很大。

《汽车商业评论》:2%~3%,还包括合资企业的。

刘祥伍:合资企业在中国也很少有变速箱工厂,不会放在中国生产,用的都是别人的。

第二,我是转型升级的受益者。中国经济从2013年开始下滑,大的经济环境下行,很多传统制造业都到生死存亡的境地了。潍柴去年12月比前年下滑53%,三个厂只有一个厂生产。我以前给潍柴做配套,80%是它的,如果没有8AT,我可能也属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甚至倒闭。

所以我感到很自豪,但有今天这个成果,我们也受过磨难。转型升级是痛苦的,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精神,才能干成这个事情,否则就不行。为什么要这么说?比如徐向阳作为一个教授参与这个项目,但真正要承担责任的是企业,企业要投入啊!

《汽车商业评论》:承担风险。

刘祥伍:从2007年开始,盛瑞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从5.48%上升到9.51%,国内行业平均水平是2.3%。你信不信?

《汽车商业评论》:我信,这就是苦心人天不负。

刘祥伍:3个8——8年8个亿,搞了8AT。我们这种大投入,只有往前走,没有往后退,往后退可能全盘皆输。不过,我们刚开始搞8AT的时候,社会的质疑、怀疑,反对的声音和今天的赞扬声……真的是酸甜苦辣,但觉得很值得。

给你说个例子,上一届潍坊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三个人对我们的态度。

2007年,盛瑞在英国举行签约仪式,市委副书记崔建平正好在英国参加一个展览,发现我们在,就过去了。我给他讲了我们这个项目,他很认真,说:老刘你要敢干这个事儿的话,我就给市委市政府写报告,我亲自抓。他回去就写了报告,市委书记说了12个字:模式很好,大力扶持,积极推进!

之后就成立了一个8AT项目领导小组,崔建平任组长。2007年、2008年国家要求地方政府领导抓发展、抓项目、靠企业,就定了我们。

《汽车商业评论》:2008年正好还是金融危机开始。

刘祥伍:对,那时候经济瘫痪。小组成立后,每个月都在推这个项目。

后来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的时候,因为我们之前叫潍柴零部件公司,市经信委就把我们看成了潍柴的一个分厂,就把文件发到潍柴去了。

谭旭光一看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AT,开玩笑啊,就打电话给法士特的李大开问:什么叫8AT?李大开说,我看过这个方案,非常好,但在中国十年内不可能生产,风险很大,我听说你的一个副厂长要搞这个。谭旭光说,改制了,他已经不是我的副厂长了。

后来谭旭光和张新起一块出差,说你还是算了吧,张书记,中国十年内不可能有8AT。张新起的态度也就改变了,说我们这一个以后再不要提了。

之后,科技部一位副部长来潍坊调研,市委安排了两个汇报项目,我汇报到一半,这位部长就说:老刘,你知道什么叫8AT吗?3AT还没有,4AT都没见过,还8AT?!你怎么从这个产业跑到那个产业去了?!意思就是让我老老实实干之前的事。接着就不让我汇报了。晚上我们一起吃饭,张新起说:我不支持你,一分钱也不给你。

当时我们刚刚起步,作为一个企业一心想搞8AT,但从部长到市委书记,还有国企都这个态度,你说我心里……所以为什么说“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包含着执着的精神,当时精神的压力比钱都要大。

一看这种情况,市长做了中间派,就不表态了。后来还是崔书记挺身而出,他说:“我就看好这个项目,你们要反对这个项目等于反对我崔建平。”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位领导站出来力挺,那咱们死也得把它干了。

你只有1%的成功概率

《汽车商业评论》:他的话也很重了。那谭旭光为什么反对?

刘祥伍:他也是善意的,意思是,潍柴有的是订单,你何必担这个风险。

但还是有很多人是支持我们的。2007年北航那次论证会上,一汽徐兴尧跟我说:“老刘,这个家伙的方案很好,真要成功了,确确实实对我们中国的贡献很大。我在一汽干了一辈子,就是在变速箱苦苦没有找出一条路来,我们现在比国外自动变速器落后了40年。”

《汽车商业评论》:差不多。

刘祥伍:他接着说:“但是概率,以我这一辈子在汽车界(的经验看),你只有1%的成功概率。你这个是好,但是一个重新的概念设计,我们国家没这方面的人才,软件控制,底层设计这块可以说是零。但是如果你要干,我给你当顾问。”

当时付于武等也都表态,你要真干,我们这些老家伙随叫随到,一分钱不要,供你使用。

2009年,我拿出东西来了,在北京搞新闻发布会,请了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我正介绍着,这个老头突然站起来鼓掌,我们全场都傻了。最后他即兴发言说:“我没想到你们是一个民企,是从发动机零部件跨越到变速器,我们缺的就是你们这样的人。有什么事儿找我,老头坚决支持你。”从那以后,我跟何光远建立了一种友情,他比我大两旬,又感觉是一位长者。endprint

这些都是好人,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我感觉在夹缝中,一边是期待,一边是动力,非干不可。

后来,张新起调到青岛前,到我这儿来,说要听听8AT汇报。之前他虽然反对,但确实一直在关注。这回我很有底气了,他整整听了我一小时到汇报,看了我们那个片子。看完后说:“老刘啊,男人一辈子干一件事儿也不错。”

2013年6月,盛瑞10万台生产线投产下线,谭旭光、李大开领着一批人到我这里来。看完之后谭旭光说:“我很震撼,时间证明老刘你是对的。”他当时敬了我满满一杯红酒,那是有感情的一杯酒,说不出什么滋味儿的一杯酒。放下酒杯,他问潍柴还欠盛瑞多少货款,立即支付表示心意。李大开对那天的评价是不虚此行,回去后,法士特开始钻研商用车8AT。

老谭喝了3杯酒后说:“大开,你是一个行业理事长,还不如我这个副厂长。“李大开笑了笑说:“我没有老刘的胆量,缺他那种精神、斗志和胆量。”

所以人要想干一件事,不是说你懂不懂,只要你用心去做,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你不懂,会有懂的人帮你。

这几年下来,我提炼出四句话: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整合世界资源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成功的秘诀,少了哪句都不可能成功。

我搞8AT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谁来用?客户。这里一定不要忘记这个人:江铃控股集团前总裁卢水芳。中国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汽车老板的话,8AT今天还是一个实验室的产品。

我找过一汽的李骏,他跟我说:“老刘,你放心你大胆地搞,你成功了以后我就用。”当然,现在一汽的形势……很多汽车厂对我还有顾虑。

《汽车商业评论》:还是不信的?

刘祥伍:还是不相信,为什么?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企业永远不相信我们能干出8AT,都投放市场了,还是那样。

你说谁舍得给啊?但是我没

办法

《汽车商业评论》:你和卢水芳是怎么认识的?

刘祥伍:陆风当时的规划很小,在自主品牌中属于末端,想要生存必需有亮点,卢水芳正在寻求亮点。

好像是在一次发布会上,我们第一次见面,他比我小一岁,他叫我老兄,我叫他老弟,一拍即合。他说:“老刘我看准了,我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项目成功了,对陆风也是翻身,但你要给我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们一半是国企,决策失败是要下台的。陆风拿出一个X5车型来,不要钱,我们技术全部打开,各种实验,两个人搞了5年。

我非常感谢他,没有江铃的卢水芳就不可能有盛瑞的刘祥武。

《汽车商业评论》:这是相辅相成的。

刘祥伍:在汽车界有这样的企业家来引领中国核心零部件的发展,中国不可能走不好。那些大汽车厂、合资企业,什么都是进口,那都是形象工程,一届领导人就干几年,搞研发有风险啊。

所以说,盛瑞的成功我感觉也遇到了贵人,虽然有反对者,但不管怎么说最后还是得到认可,科技部部长万钢都亲自来了。

《汽车商业评论》:什么时候?

劉祥伍:2013年9月下线仪式。他开了试装车,说:“确实不容易,确实想不到”。之后达沃斯论坛,他讲了三个企业:海尔、潍柴和盛瑞,前两个都是上千亿的企业,我们是小企业。

之后科技部也给了我们一些支持。不过,我们是民企,这个地位你知道的,有领导跟我说:“老刘,你这个属于国家项目,按道理说拿出10亿、20亿(也不为过)……”我们要是国企,肯定能拿到20个亿。

盛瑞对国家是有贡献的,我搞8AT的时候,中国都没有做自动变速器的零部件厂。

《汽车商业评论》:配套都没有。

刘祥伍:我们用5年时间培养出这么一个产业链来,如果再有工厂要搞自动变速器,用我的产业链就行了。为什么吉利三年能搞出汽车来,因为一汽、东风、上汽用60年打造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链。

《汽车商业评论》:大国企为什么一直没能做出自动变速器呢?

刘祥伍:自动变速器有四个派系:CVT、AT、DCT、CMT,搞技术的凑在一起,都是各说各好,很难形成一个概念。

有次我在北京开发布会,一位国有汽车集团董事长看到了,第二天就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为他要用我们的产品,结果他叫来了他们的技术负责人说:“我们搞了三年,今天还没定出来,上一个DCT、AT,还是CVT。人家一个民营企业,以前还不是干这个的,两年时间就拿出模型出来了。”

《汽车商业评论》:当时准备搞8AT项目的时候,你们有多少钱?

刘祥伍:我能动的钱就5000万。刚改制的时候,我的股份占了企业的40%,现在占20%。我们不是国企,国开行不给我钱,高息贷款还不起,我们就稀释股份,要不这8个亿怎么来的。

《汽车商业评论》:你稀释股份是给谁?

刘祥伍:给基金,你说谁舍得给啊?但是我没办法。

后来我觉得前钱能想办法,咬着牙,但我们盛瑞这帮子人最重要。我总给他们灌输一种文化,我们这一代要打造一个百年盛瑞,人走了企业还在,所以盛瑞的企业文化是先做人再做事,首先要对企业负责。

这个机制很依赖我,股东们也很信任我,当时跟谭伯格签协议,也没开董事会,回来在股东会上说这个事,股东们说,刘总看问题我们相信,你定了我们就签字。

《汽车商业评论》:前两天我跟上海交大的许敏聊天,他在研究一款发动机,也是全新的,跟国家相关部门谈,后者问:外国人干过没?他说:外国人没干过。该部门回答:外国人没干过我们中国人怎么干得出来。

之前我的一个副总和山东省科技厅的一位处长到科技部汇报8AT,那位官员很忙,我们站在他办公桌前,头也不抬,就让我们说。最后他的意思是:你寻思我这个钱就那么好骗啊,中国连3AT都没有,你怎么搞下来?endprint

后来盛瑞做国家中心评选的时候,他也来了,服了。所以人都是会有变化的,包括观念、理念。

要把核心人才留住

《汽车商业评论》:做8AT以来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刘祥伍:盛瑞8年研究的8AT,更重要的不是8AT,而是培养了一支在中国的世界一流人才队伍,尤其是电控软件设计方面,我可以很自豪地说,盛瑞是中国第一。

《汽车商业评论》:这支队伍放在什么地方?

刘祥伍:青岛。

当初跟里卡多合作,我们最初出了680万英镑,后来追加到1100万,发现它机械很厉害,但控制软件编写不行,就又请了一些日本人、韩国人,边做边学,最终投放市场的产品的软件是我们。现在我们开发软件已经不用再找工程化公司了,自己做。

《汽车商业评论》:在青岛的队伍又多少人?

刘祥伍:总共12人,在青岛有七八个人。我这里有些博士,4个领头羊带了一帮小队伍。

《汽车商业评论》:为什么要放到青岛?

刘祥伍:一个博士后说的一句话让我动心了,他说:“刘总,我这辈子死也死在盛瑞,你放心,但我的孩子不能也上潍坊来吧。”就为了这句话,我说那就上青岛吧。

我在青岛最美丽的地方八大关租了一栋三面靠海的楼,把他们落户青岛,家属也给调过去,负责给他们找工作。

我们搞8AT的50个核心成员,现在都是盛瑞的原始股东,我们要把企业和他们的利益绑在一起。一个人最少5万股,还有8万、10万的,我有个规划,到2020年我的员工有20%是企业的股东,要把核心人才留住。

市场经济,钱衡量了你的位置和身份,但不是一个人价值全部的体现。我给你100万,双方是雇佣关系,我给你10万,但你是股东,是主人。

一年之后你再来,我们的产品还会是世界一流的,我很自信,因為人才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穷的源泉。企业要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是靠产品,而是人才,并且是自己培养的土人才。

我吃过洋人才的亏。他从美国回来,说在通用19年,我们给他总工程师、院长,最后到关键的时候跑了。

《汽车商业评论》:现在你的研究院院长是谁?

刘祥伍:王书翰,年轻的80后,徐向阳的博士。

《汽车商业评论》:徐向阳很不错。

刘祥伍:没有他我认识不了谭伯格,他是红娘。

徐向阳很喜欢变速器,很热心地去研究,他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他跟我说过:“刘总,你是一个老板,我毕生的精力就是研究这个专业。”

《汽车商业评论》:盛瑞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

刘祥伍:国家层面要求油耗5升/百公里,8AT也需要转型,所以我们在研究混动8AT等全新的路线。但现在,技术必须服从于市场,否则没有市场,有客户说8AT太大了,给我锁一块,不这样做也是不行。

陆风X5应该说是一个实验品,我们交了学费。去年4月30日,我把陆风4S店的老板全部请到潍坊,请他们给8AT提意见,他们提了很多,噪音、顿挫,等等。

最后我说:“今年卖到3万辆,明年我请你们去旅游。” 我们给他们信心。去年卖了3万2,4月30日,我们领着那些完成任务的4S店老板到了夏威夷。

《汽车商业评论》:你现在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刘祥伍:研究5年以后的事儿。

《汽车商业评论》:具体事你不管了吧?

刘祥伍:不管了。盛瑞现在也在进行体制改革,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前有31个部,现在改成7个事业部,再延伸出7个管理部,产供销一体。

《汽车商业评论》:独立的?

刘祥伍:都是股东,我的梦想是,7个事业部逐渐变成法人,我退,他们进。有些人问我:刘总你接班人是谁?我说天机不可泄漏。后来方案一出来,14个人都是接班人。

到2020年,事业部和事业部之间可以互相收购、兼并,高手自然就出来了。7个管理部怎么办?上面有人搞战略、资本市场、金融产品。所以2020年以后盛瑞怎么定位,很清楚。

我就现在研究文化,一定要有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要走在行业的前列,软实力的打造很可能比硬实力还重要。

我们希望职工对企业有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建立了三师通道:技师、工程师、管理师,不要再挤岗位了,每年都要动。

《汽车商业评论》:你认为之后会有中国企业跟进8AT市场吗?

刘祥伍:整个行业我很清楚,朝外剥离的肯定不是好东西,之前有三家做手动变速器的企业来找我,要我收购,甚至白送我。你要吗?

《汽车商业评论》:要它干啥?

刘祥伍:三年以后就淘汰了,今年成了中国最大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到前面。

我有句话:3X+Y,做专、做精、做巧,这是3X,Y是服务,一定要服务于客户,服务于市场,才能做强做大。服务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你的产品不会说话,没有服务是不行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汽车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强势崛起的商业,共塑城市新繁华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汽车的“出卖”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