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驶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
2017-11-30王秋野崔文晶
王秋野++崔文晶
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对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持续变革,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性、云计算、社交网络、传感器网络和大数据分析是最重要的趋势,这种趋势使得未来的“智能化时代”成为可能。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发展和创新,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在G20杭州峰会上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是全球首个由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数据经济政策文件。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数字经济”,提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增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本文从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汇总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战略布局,总结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现状,分析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得出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对全国省市布局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数字经济概念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ICT技术日趋成熟,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也不断地发生些新的变化。数字技术快速从信息产业外溢,加快传统形式的信息化改造,不断产生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数字经济朝着更广泛、更深入、更高级的方向发生巨变。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目前获得各方专家认可的数字经济定义是: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指狭义信息产业,即数字化给传统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量。具体包括传统的信息通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产业等;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化给其他传统产业贡献的增量,即其他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由数字化带来的增加部分就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其次、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社会形态。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数字经济是更高阶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概念与范畴、特征与边界、运行机理与架构等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边界和范围不断拓展,促使经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变革。最后、数字经济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体与非实体生产要素数字化是历史必然趋势,是数字化驱动信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新形态、经济新体制变革、生产效率提升的根本保障。
各国加快数字经济战略布局
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的概念在各国战略中使用非常普遍。
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ICT产业发展战略,IT逐步发展成熟,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战略,经济发展亟须财政刺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需求强烈,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2012年,美国又将大数据从商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强调利用大数据来激发创新,提高生产力,利用大数据改善生活,服务大众社会,以此来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欧盟在2000年提出eEurope2002,让社会更低价、更快速、更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培养网络人才,增强用网技能,刺激互联网应用。2010年,正式提出欧盟数字议程,目标为到2020年全欧盟实现30兆比特/秒或以上的高速互联网接入,50%甚至更多的欧盟家庭接入100兆比特/秒以上的互联网。
德国联邦政府2010年出台《信息通讯技术战略——数字德国2015》,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产生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德国作为商业中心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正式提出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德国建设成为未来数字强国部署战略方向。2016年3月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发布《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是德国版信息化国家战略,目标是将德国建成最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提出了建成高速传输光纤网络、加强数据安全和发展数据主权、创建一个数字代理处作为现代化的职能中心等十项行动计划。
英国2008年10月正式启动“数字英国”战略。2009年6月16日,英国政府公布了《数字英国》(Digital Britain)白皮书及实施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为英国的未来经济繁荣提供必需的工具。2013年6月,英国政府发布了《信息经济战略2013》,确定了四个主要目标,明确了英国信息经济近年发展方向。2015年2月16日,英国政府出台《2015-2018年数字经济战略》(Digital economy strategy 2015-2018)。倡导通过数字化创新来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把英国建设成为未来的数字化强国部署战略方向。
日本先后提出《e-Japan战略》(e-electronic)、《u-Japan战略》(u-ubiquitous)和《i-Japan战略》(i-inclusion/innovation),不断增强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提高宽带普及率,改善网络应用环境,推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不断融合。日本系列战略由“ICT成长战略Ⅱ”和“增强ICT国际竞争力及海外拓展倡议书”组成,两份战略分别定位为国内战略和国际战略。用ICT连接各种事物与服务,带动新一轮技术革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相互作用,并以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为契机打造全球顶尖的ICT环境。
各国都通过数字化创新来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数字化强国作为核心战略定位,消除数字化规则壁垒的同时,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在经济、生活、科研、社会、安全和政治等方向全方位布局,综合利用立法、财政支持、人才培养等多种举措加强数字化工作,促进前瞻性、共性技术研发,打造信息经济创新体系,确保政策措施落地实施。endprint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快速崛起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印发相关政策文件,深入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经济新常态,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新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利用新技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G20杭州峰会将数字经济作为“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四大行动之一,强调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其他政策影响的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据测算,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8.9%,占GDP比重达30.3%,2016年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达到69.9%,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重点区域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本地区GDP增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珠三角、西北地区五个区域数字经济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本地GDP增速8~12个百分点。
我国分省数字经济发展呈“三个梯队”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边远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水平呈现强相关关系。
我国分行业数字經济发展差异较大,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本行业增加值比重最大,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最活跃,发展势头最好。工业中的数字经济占本行业增加值比重相对较低,其中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程度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农业中数字经济占本行业增加值的比重最低。尽管我国农业信息化投入很大,但总体农业数字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土地不集中、生产模式落后、生产工具投入不足、生产力量不成规模等问题严重抑制农业的数字化进程。农业数字化发展尚有提升空间。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形态的变革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如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新技术对实体经济冲击和革新一样,数字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会面临各种问题。
一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问题。数字经济新的生产要素是数据、技术、资本和人才,实体经济中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进程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水平低,数据交易市场尚不完善,数据应用能力仍然较弱,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传统产业数字化面临认识问题、数字化产业基础问题、投入及收入约束问题、数字化成效不显性问题和数字化转型政策壁垒。
二是整体发展水平不协调的问题。从全国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不协调”。第一个不协调:一二三产的数字经济发展极其不协调。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比较超前,大大高于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第一、二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均相对比较落后,其中第一产业落后差距较大。第二个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内的各行业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协调。以工业为例,文化、办公用机械和仪器仪表数字经济占比远远大于电机、船舶等行业数字经济占比。第三个不协调:全国不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协调。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规模遥遥领先。而新疆、西藏、宁夏等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远远不足。全国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形势。第四个不协调:消费侧和供给侧数字经济发展不协调。过去几年生活服务相关的现代服务业领域资金投入量巨大,而生产周期的各环节技术与资源引入均较小,造成了消费侧和供给侧的严重不协调。
三是数字经济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数字经济市场主要有三个参与要素,即企业、劳动者和业态。企业与企业间容易产生平台生态与平台垄断问题,市场发展过快,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未能配套发展,必然会导致市场不规范、不健康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使得市场运行复杂度提升,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经营甚至诈骗情况时有发生。企业与劳动者间产生数字经济就业与结构性失业问题,数字技术的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对传统产业挤出效应明显,会导致大量员工失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用人成本相对变大,用人需求逐渐减少,对传统技能含量低的职位必然带来强烈的冲击。业态与业态间产生新兴业态对传统业态影响问题,新兴业态对传统业态既能优化,又有冲击。传统产业最佳出路是及时转型,但是传统企业转型也面临着巨大的、复杂的问题。
四是数字经济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规制框架下,存在数字经济政策法规适应性问题,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政策诉求,政府现有监管体系和服务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事前准入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开放化、海量化的特征。政府治理方面数字经济时代存在治理结构、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和治理主体等方面的问题。政务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政府服务体制机制和服务能力与手段问题。政务数字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整体偏低,存在网上办事流程复杂、业务协同难、数据共享难等问题,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开放滞后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 启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战略布局,夯实基础,增强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政务数字化水平和电子政务能力,强化网络与数据安全,注重普惠共享。为此,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从中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是树立正确的数字经济发展观。面对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要以新观念、新思维、新模式去引导。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方向。立足数字经济大生态,面向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业态、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制定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二是构建富有效率、创新开放的政府监管治理体系。在市场准入、监管体系、机构设置、税法政策等方面探索和创新,推动数字经济治理相关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和服务效率。
三是提高数字经济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从技术到产业全方位开拓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把创新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加快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和分享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
四是全面提升有效供给和激发新需求。大力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基础设施,推进大数据产业更好发展,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和做大做强信息消费市场,丰富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以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五是营造安全有序的新环境。优化竞争环境,破除行业壁垒,健全市场机制。坚决打击依托网络的不正当竞争和犯罪,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平等环境。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安全地位,增强安全防御能力,加强安全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安全和人才安全,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要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机遇期,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借鉴全球数据经济战略布局的先进经验,发挥优势,积极解决政府、企业、社会和民生面对的问题和瓶颈,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加快传统产业和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加强深化改革,努力在模式不断推新、生态逐渐形成、环境日渐友好的新时代全球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民生生活幸福指数,开拓全新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