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策略实施问题及其对策

2017-11-30冯全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冯全福

[摘 要]在互动四段式教学中,“自学互助时段”教育思想的核心,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诸多问题,教师应眼勤身勤、加强学法指导,精心构建兴趣小组,积极参与,用各种对策解决问题。

[关键词]自学互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54-02

在我校实施的互动四段式教学中,“自学互助时段”(十五分钟)可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关键。学生应围绕目标认真自学,查阅搜集资料,充分预习;结对互助,组内探究,讨论交流,达成共识。但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

一、“自学互助时段”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形式中易出现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中的问题设计往往缺少广度,难度受限,不能适合全体学生,一节课的教学深度不够。

2.班额大、人数多、时长少,交流一般由优秀生完成,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回答问题,参与面小,不能顾及全体学生。

3.对问题的处理,部分学生常常查阅搜集资料,订正答案,抑制了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开发。

4.学生自学中是否有新的见解或问题生成,教师一概不知。

(二)合作探究形式中易出现的问题

1.分组不合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按学生前后座位划分,分成四人小组或六人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男女生搭配和身高高矮次序而成的。这样分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人员搭配不合理,往往优秀生或学困生扎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相互促进。

2.不善于选择恰当时机。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花哨,不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和教学内容,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适合于教师讲析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或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就能解决问题时安排小组交流,或适于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3.规则不科学。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呈现目标后立即让学生讨论,学生马上进入状态,热烈讨论。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整个学段“活而无序”,花拳绣腿,没有实效。

4.时间不充分。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呈现问题后,不让学生先思考或自主学习,就急着宣布“合作学习开始”;要么合作探究时间很短就叫“停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走过场而已,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坏毛病。

5.教师作用不明。开展小组活动后,一些教师不能完全深入学生中,常常让学生讨论,自己则左顾右盼。小組讨论到什么程度,个别学生对问题理解了没有,有无新资源生成,教师不知道。这样,课堂效果将更加低下。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要科学。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所授内容,按易、中、难分层次设定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目标问题。这样学困生学会了该学的,中等生尝试着拔高了,优秀生领会了创新的,各得其所。

2.教师要眼勤身勤。在出示学习任务后,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眼观六路”,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困生解惑,替中等生答难,鼓励优秀生创新,从而做到关注每一名学生。

3.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展示交流的活动形式,要活而实。要尽可能地给每一名学生展示的机会,注意交流的范围和深度。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吃透内容的目的。“不可用少数学生的意见代替多数学生的想法,更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使学生对学习结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到以前硬性灌输的老路”。

4.加强学法指导。在传统教育教学习惯的影响下,在升学考试的束缚下,“教”是教师的事,“学”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注重标准答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更缺少求异思维。一堂课真正想让学生学会学好,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发展性学习,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解决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精心构建兴趣小组。首先要求结构组成科学。小组按综合素质好中差学生的比例,男女生比例搭配匀称,形成相对稳定的成员,小组负责人一名,汇报代表一名(汇报代表可以组内轮换)。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团结,氛围要和谐,能够一帮一结对子,积极向上。“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其次要求组内分工明确。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探究活动;汇报代表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归纳总结后,在组间或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其他成员协作互助。

2.选择适当的时机。一堂课的时长有限,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小组互助活动。关注重点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处;二是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三是内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地方;四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答疑解难。

3.教师积极参与,因势利导。首先,教师要参与到弱势小组讨论中,及时解决他们的疑难,给予学法上的指导。其次教师要引导小组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踊跃展示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与合作规则的习惯。其次,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彰显教师的亲和力。

4.提供适当的合作互动时间。教师要根据授课目标量、问题难易度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操作、探究、交流机会,留足让更多学生发言、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尽量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挖掘,避免学生因时间不足而仓促收场,或因时间过剩而心生烦厌。

5.巧用评价和奖励机制。教师点评,适时准确;激励语言,恰到好处;方式多样,听着舒服。在这方面要做好两点,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形成合力,增强集体意识和竞争力;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总之,互动四段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在“自学互助时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两个环节有机相连,不可分割。先让每名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认真自学,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自学搞不懂的问题,放在小组内扩大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点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学、互助、交流,不走过场。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自主中合作、在自主中探究,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妍果.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语数外(初中版中旬),2013(5).

[2] 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