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空气球“飞丢”尴尬本可避免

2017-11-30敬一山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缆绳预案科研人员

敬一山

最近,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遇上一件较为尴尬的事。9月25日下午,该所工作人员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气象局进行气象研究时,系气球的缆绳被风吹断,气球携带数台仪器飞走。随后该所发出“寻物启事”,但悬赏征集线索发布后,却接到了多个诈骗电话。

据专业人士分析,丢失的探空气球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廉,直接的经济损失可能不大。不过该研究所悬赏4000元征集线索,多少可以印证一同“飞走”的科研数据还是较为重要。如此严肃的科研活动最后却被风吹得不知所踪,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科研人员似乎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尤其是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天气变化应该有最起码的判断。虽然丢失气球的当天下午,当地出现较大风速,但并非是突发的极端天气,科研人员本应有所预判,并对缆绳进行仔细检查。在业内人士看来,探空气球的缆绳具有足够强的力学性能,一般来说不会出现问题,除非遇到短时大风,或缆绳质量和地面固定物出现问题。所以科研人员是否存在工作疏漏,值得追问。

退一步说,即便是探空气球被风吹跑,科研人员也应该有相应预案。缆绳拉断的情形虽然少见,但就风险评估本身来说,这属于必须防范的风险点。网上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果携带有珍贵资料,监测仪器上通常会带有GPS,并且在施放前贴上提示,比如“精密仪器,请勿拆解,捡到有奖励,联系人XXX”等。

如果科研人员曾做好GPS定位的预案,即便是探空气球被吹跑,也能很快精准锁定位置,而不需要使用悬赏征集线索这样原始的方式。如果仪器上贴有说明和联系电话,那么捡到的人也就可以直接联系,从而避免无意识破坏等后果。从最新的线索看,这个丢失的探空气球似乎已经被人捡走,如果他们没有看到悬赏信息,不知道这些仪器的价值,那仪器和科研数据命运如何,也就失去了掌控。

看似一个小意外,反映的却是科研态度问题。越是重要的科研数据,越是应该准备好与之配套的各种紧急预案,而不是在事发之后才进行各种匆忙补救。从报道来看,该所发现探空气球丢失,除了自己悬赏征集线索之外,并没有报警处理。之后多个诈骗电话“上门”,骗子对探空气球似乎比科研人员还上心,显得有些黑色幽默。对于涉嫌诈骗者,有关部门不妨顺藤摸瓜,如能借此机会打掉几个电信诈骗团伙,倒也算是探空气球丢失事件的一点意外收获。

回归科研人员本身,探空气球“飞丢”更直接的教训还是要端正科研態度,尽量避免类似低级失误的再次出现。(据光明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缆绳预案科研人员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船舶靠泊过程中系缆作业仿真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30万吨VLOC靠泊巴西PDM港#1泊位的系泊安全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册子码头泊稳措施
紧急预案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