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六元素”增色“绕梁音”
2017-11-30刘耀赵燕
刘耀 赵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把它看作一场精彩的交响乐,结课环节就好似回味无穷的“尾声”,启人智慧,引人遐思。正所谓:“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余音绕梁”,从而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种结课方式,借力于目标、智慧、兴趣、内涵、期待、诗意六种元素,可以使结课收到“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教学效果。
一、紧扣目标——归纳总结式
这是目前数学课最常用的结课方式。教师可围绕“四基”目标,根据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分散的知识点加以小结归纳,使之成为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归纳总结式结课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不同途径实现,在帮助学生获得“四基”方面收到不同的效果。
1.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具体做法是:课始结合新课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尾利用掌握的新知,解决问题。
课例:《用字母表示数》结课片断
课首
续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师:这首儿歌编下去,编得完吗?
生(齐):编不完。
师:编不完的儿歌怎么办?
生:用省略号。
师:真好,用了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想过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课尾
师:刚才那首儿歌是编不完的,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把它编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儿歌改编,板书演示学生的不同编法。)
板书: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x x x x
a b c d
a a a×2 a×4
师:大家都想到了用字母概括儿歌。观察比较,你想对哪种编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认为第3种更好。)
师(小结):是的,第三种能清晰地表达青蛙只数、嘴巴、眼睛和腿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看着你们最喜欢的这种编法,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青蛙儿歌。(伴随着儿歌声下课。)
2.梳理方法,积累经验
课标特别强调: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数学课的尾声,梳理归纳分析问题所用的策略、方法,概括总结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对建构数学模型、积累活动经验是大有裨益的。
课例:《商不变的规律》结课片断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时,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从提出猜想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新问题,揭开更多的新奥秘!
3.辨析比较,融会贯通
此种归纳总结途径,是通过对知识进行比较、对应、迁移,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精确区分,帮助学生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建构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之效。
课例:《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结课片断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
生:米、分米、厘米是表示物体长短的,是长度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表示物体面积大小的,是面积单位。
师(举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片):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和1分米在什么地方?
生(比画指着边长):这是1分米的长度,(摸着正方形的面)这是1平方分米的面积。
师: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分清楚。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4.图表歌诀,精要盘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时,为了便于大家记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结课时,教师将其编成了儿歌:“小数点,真神奇,扩大向右靠,缩小向左挤,一位十,两位百,千位的变化移三移。如果你要小瞧我,闹出笑話别怪我!”
像上述课例这样,采用图表歌诀结课,即教师把学生所学的重点内容,精心整理成简明易记、关联性强的图表、儿歌或口诀,以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和总结知识,既富有趣味性,又易于学生接受。
二、彰显智慧——系列练习式
这种结课方式,以层次清晰、拾级而上的练习设计为依托,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注重在练习中巩固、运用所学新知,通常还常常将小组或个人竞赛贯穿其间,使学生“赛中有争”“赛中有乐”“赛中有得”。
课例:《乘法的初步认识》结课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4×5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的和。
7×6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的和。
2.想一想,做一做。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3.摆一摆,算一算。
按要求摆小棒,并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
(1)每次摆2根,摆4次。
(2)摆3个5。endprint
4.想一想,连一连。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4+4+4 2×5
5+5+5+5 4×3
2+2+2+2+2 5×4
5.编一编,写一写。
自己编出一道连加算式并改写为相应的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用这些知识还可以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呢!这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
三、激活兴趣——趣味游戏式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结尾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趣味游戏,能让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
课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结课片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抽奖游戏,考考你们今天的知识学得怎么样。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物体,分别是1块巧克力、1个书包、1台电冰箱。(边说边将图片贴到黑板上。)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答案就在老师的手中。
(教师把“1立方米”“16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翻过来贴到黑板上。)
师:游戏规则如下:如果你抽到的体积和抽奖的物体相匹配,则可现场获得一份礼品,如果不匹配,则不能得奖。我们先来抽1块巧克力的体积,谁先来?
(学生抽到了“16立方分米”。)
师:你们觉得他能得奖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
在抽一抽、想一想、议一议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笑声和自发的掌声不断,更重要的是在轻松、愉悦的背后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对体积单位的感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四、点靓内涵——知识拓展式
这种结课方式,就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数学学问的博大精深,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内涵,更加开阔、深邃、启人心智。
课例:《因数和倍数》结课片断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因数和倍数,感受到了数字王国的神奇和魅力。其实,在老师心中,还有很多奇妙的数(板书:6),6叫作完美数。
(板书:1+2+3=6;1+2+3+6=6×2。)
师:一个数所有的因数除去它本身,其余所有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或一个数所有因数的和是它本身的2倍,这样的数就叫完美数。
师:可能有人在想,这样的数有什么了不起呢?但是像这样的数是非常罕见的。1~400内除了6以外还就只有一个数了。
师:是你们自己找,还是老师告诉大家?
师:由于时间关系,请在老师给定的条件中把它找出来。它比20大比30小,这是一个双数,可能是几?
(学生边想边念:22,24,26,28。)
师:小组合作找,究竟是哪一个?
生:28。
(学生共同验证:1+2+4+7+14=28。)
师:人们对于数的探索还远远不止于此,找到了第二个完美数还想找第三个、第四个……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新的完美数不断被发现。
(教师依次呈现:496,8128,33550336,8589869056……下课铃声已响,学生依然沉浸在一片驚叹和回味之中。)
此案例十分恰当地对数学材料进行了精心挖掘,对学生尚未开发的心智进行了点化和唤醒。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了数学的无尽奥秘,领略到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五、孕伏期待——悬念存疑式
“学起于疑,又终于疑。”这种结课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激发学生寻求、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
课例:《面积的认识》结课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几个学生回答。)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长方形的纸板,等下老师出示它的时候,男生看的时候,女生不能看;女生看的时候,男生不能看。是不是感觉很神秘?现在开始,男生全部闭眼,女生先看,这个长方形有多少格?
女生(齐答):6格。
师(让女生闭眼,老师出示这个长方形纸板的背面):男生来看,这时有多少格?
男生(齐答):24格。
师(把长方形纸板正反交替慢慢翻转):请男生和女生同时看,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谁看到的图形大?
生(齐答):一样大。
师:那么,为什么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比较大小呢?到底哪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虽然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还在沉思,有的小声议论着……)
六、浸润诗意——文化渗透式
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播放与当堂学习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视频、诗朗诵等方式结课,让学生感受数学所蕴含着的诗意芬芳,在飘散着和谐统一之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感受数学如水亦如诗,余味悠长。
课例:《年、月、日》结课片断
课件播放《时间轴》动画。
师:时间在滴水间流逝,秒、分、时、日、星期、月、年……时间在一个个周期中周而复始,又一去不复返……对于时间,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感悟,破茧成蝶、花开花谢、草木枯荣都是时间的脚步。
课件播放《年、月、日与人文》视频。
师:年,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期待、相聚、团圆和守候……月,有阴晴或圆缺,岁月也被浓浓的亲情渲染得格外温暖……日,复一日,简单而平凡,正是这个不知不觉中流逝的日子,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收获和成长……
此课例借助欣赏“人文中的时间”这一活动,努力使时间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心田,成为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的阴影,变得真正美丽起来。
如果说结课环节是华美乐章的尾声,那么,“六元素”就好似五线谱间跳动的音符,演绎好这些曼妙的音符,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使在结课阶段,也能处处充满灵性、处处涌动激情、处处闪现诗意!
(作者单位: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十堰市广东路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