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归来
2017-11-30罗东周
罗东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下称“一师一课”)活动如火如荼,好一派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的繁荣景象。在这场盛大的“比武”活动中,教师的专业成长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在深度融合。
一、磨课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实践表明,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深秋的一天上午,笔者驱车前往辖区青曲中心小学磨课。先是欣赏了由青年教师万强执教的《方程的意义》,在学生了解了“方程”的定义后,万老师提出问题“你自己能写出一些方程吗?”有学生就写出了这样的方程:6([a+2])=42、[9b]+3=60。教师没有作出评价,立即转入后续教学。之后的磨课环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各自的看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学生列举的等式[9b]+3=60是方程吗?[a]、[b]是未知数吗?”“这个与‘约定俗成”相违背了吧?”有教师谈到约定俗成上来。是呀,约定俗成是一种“自觉行为”或“规定动作”,我们需要遵循。习惯上,我们规定[x、y、z]……为未知数,[a、b、c]……是代数式,一般为常数,因此,方程中的“字母”要用[x、y、z]……同时,字母与字母相乘,除可以省略乘号外,还要关注它们的先后顺序。最后,万老师采纳了大家的建议,表态一定要关注这个环节中的有关情况。笔者强调了教学《简易方程》部分时应注意的若干内容,同时,也告诉在座的同行们,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字母的正确使用范围,而且要注意字母与字母相乘或数字与字母相乘的约定俗成,这些知识不可忽视。磨课,使教师的合作、交流、反思等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磨课的过程是把握学科本质的过程
磨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科的本质科学施教。五月中旬的某天一大早,太阳刚露脸,笔者赴辖区最边远的五峰乡磨课,其中一节《实际问题与方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由王老师主讲,教学流程设计新颖,课件应用恰到好处,练习设计鲜活生动且有梯度。先来看她的练习设计,有“快乐起航”“激流勇进”“超越梦想”三组创新习题,看着练习提纲就想参与其中。但有一点值得提出:例题学习,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出示线段图时有问题。例题这样说: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有多少块?王老师在课件呈现两种色块的数量关系时,先出示表示“标准量”黑色皮块数的“线段”,接着出示表示与黑色皮等量的1倍数的“线段”,再画出另一个1倍数的“线段”,最后来处理“少4块”的情况。这样就把表示“白色皮”块数的线段“断”为两段而成为本节课的“败笔”。这个问题是王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准确地呈现自己想要呈现的内容。应该怎样帮助学生理解“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呢?磨课中,大家一致认为:先出示“标准量”的黑色皮块数,接着出示表示白色皮的块数时,教师一定要停一下,有意让学生说说该怎样画出表示白色皮块数的“线段”。这里表示白色皮块数的“线段”一定是一条完整的“线段”且一次性处理(必须有“动”态)。因此,我们深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必修的重要功课,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本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磨课的过程是展示教育智慧的过程
“一师一课”活动中,教师个人先自己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流程、制作教学课件并在学校试讲,后在教研组内研讨,定出初步的教学流程意向,最后再由区教研室的教研员会诊,才能上传有关资源和材料。作为教研员的笔者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在“一师一课”的打磨中提升着、进步着。
一次教研活动,笔者前往新区小学听一节练习课——《“约分”练习》。试讲时,龚老师把本节课中的习题一个接着一个的练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整节课师生都深感“疲惫”,尽管龚老师也做了一些小整改、进行了小归类。磨课中,针对此课,大家统一了认识:首先,原先的教学思路墨守成规的“影子”明显,学生学起来比较累;第二,原先的教学程序是做完前一题又做后一题,很枯燥;第三,做一题后再做一题,学生做题的興趣不浓厚,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致不高,必须换“频道”。教学思路统一后,大家一致以为,基于课标“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等要求,再上《“约分”练习》这节课时,应尝试让学生在讲故事中阶梯式地巩固约分方法、提高约分能力。第一步,基本练习:①“智慧城堡寻宝物”(智慧宝箱——约分小窍门:分数性质作用大,约分完全依靠它。最大公因数去除,一次约成简分数。分子分母若较大,逐次约分不要怕。结果化为简分数,分数大小无变化)。②“谨慎走过搭石桥”(一组有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的判断题)。第二步,提高练习:①“摘来桃子我会放”(把写有分数的桃子,通过约分后放进相应的篮子里)。②“存放桃子我来找”(把一组分数分别用数轴上的点表示)。③“大小桃子我能辨”(四组分数比大小)。第三步,综合练习:①“保证睡眠我会算”(计算小明一天里睡眠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②“解决问题我最棒”(要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需先约分)等。各环节都是在故事的串讲中进行。磨课后的课堂,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听故事”中很好地完成了约分任务,参与约分的热情高涨。这样尝试,为全体数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练习”蓝本。经过多次打磨,《“约分”练习》一课最终荣获2015年度“省级优课”。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阳区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