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学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017-11-30朱剑张秀平
朱剑 张秀平
[摘 要]以预学单为导引,以板块为教学流程,以“自主思考、同伴互助”为学习方式,以师生共同成长为追求而建构的生动和谐、充满情趣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而预学单的科学设计则成为其关键所在。预学单的设计要关注不同学力的学生,要联系生活,要有思维含量,教师不但要具备科学的预学单设计理念,还要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关注预学结果的评价。
[关键词]预学单;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12-02
新课程倡导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为达成这一目标,以预学单为导引,以板块为教学流程,以“自主思考、同伴互助”为学习方式,以师生共同成长为追求而建构的生动和谐、充满情趣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而预学单的设计则是其关键所在。
为什么要设计预学单?预学单的内容究竟应该是类似复习铺垫的内容,还是将要新授的内容提要?预学活动与导学活动如何衔接?预学单的设计如何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面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谈谈预学单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预学目标】
1.让学生在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从而了解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基础。
2.让学生独立观察年历卡,并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每个月的天数,得出“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的结论。
3.让学生通过年历卡查找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以问题、习题和辅助阅读资料(比如:为什么二月的天数少?)的形式呈现预学单,引导学生围绕教材解决部分问题。
【预学内容】
1. 观察2017年的月历卡,看看各月天数分别是多少(表格略)。
2.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年有 个月,是31天的月份有 ,共有 个月;是30天的月份有 ,共有 个月。有31天的月份叫 月,有30天的月份叫 月。
3.把表格(略)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4.我的生日是 月 日。这个月有 天,是
月。(在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
我爸爸的生日是 月 日,这个月有 天,是 月。
我妈妈的生日是 月 日。这个月有 天,是 月。
5.我还知道一些节日或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
6.知识链接:为什么二月的天数少?(略)
【预学理念】
1.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意图,主动去探索知识、获得知识。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
3.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堂课要学会哪些方面的知识,用学会的知识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课堂上对预学单中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点略讲或不讲。(比如给大、小月涂色,圈生日,等等)
5.以问题、习题和辅助阅读资料(比如:为什么二月的天数少?)的形式呈现预学单。题目大致包括两大类:一是知识类,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初步掌握基本的概念;二是能力类,引导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解决部分问题。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预学单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预学内容
预学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课前储备课堂学习的相关基础知识,二是解决部分原本课堂学习中要解决的但是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预学设计要有趣味性,要有丰富的形式;预学内容要有分层要求,对学习有困難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或者说设置弹性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指导,使学困生及时得到关心和帮助,从而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在解决疑难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不断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预学单与平常布置的预习作业不同,预学单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堂课要学会哪些方面的知识,用学会的知识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因此,预习设计应具有即时性、衔接性、可操作性、层次性、趣味性和自主性。
1.即时性。预学单只为将要教学的内容做准备,不能过分超前。因此,每天预学的量要严格控制。在小学实施预学,可根据学科的特点,适当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但更多的应该安排在课内完成。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预学单进行尝试学习。
2.衔接性。预学单、活动单、练习单要统一考虑,统筹安排。预学单的内容一是作为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储备,二是完成部分原来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活动单的设计对预学单中学生可以解决的知识点不要简单重复,要让学生切实体会预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3.可操作性。要以问题、习题和辅助阅读资料的形式呈现预学单,题目大致包括两大类:一是知识类,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初步掌握基本概念;二是能力类,引导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解决部分问题。问题要简洁,表述要清楚具体,要让学生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去尝试解决问题。
4.层次性。一是问题之间要有梯度,构成一个整体或形成问题链;二是难度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趣味性。预习任务大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学习的注意力和兴奋度有限,因而,预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可以运用一些图标、激励的话语等。
6.自主性。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允许学生增加或删除预学单上的内容。如学生认为过于简单的,可以不做。
二、联系生活设计预学内容
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的预学,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的“今天我当家”活动,要求学生星期天和家人去菜市场买菜,买菜的时候要注意零钱的使用。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要用到钱,通过将整元的钱化成零钱,学会了小数的计算,明白了“付出的钱”与“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不仅会一样一样地算钱、付钱,还学会了把两样蔬菜的价钱加起来,再付钱;他们可直观地了解到用元、角、分相加,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而卖菜的人在找钱时,是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分和分相减)……在这一基础上,转换成小数时,学生自然就知道了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了。如此,学生知道了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来的,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新课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endprint
三、提高预学思维含量
預学内容不能繁杂,要进行科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导引性设计要到位,思维训练含量要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以提高预学价值。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预学单可以这样设计:
(1)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猜想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并想办法验证。
(3)猜想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并想办法验证。
(4)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
(5)试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取名。
四、提供预学方法指导
预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在预学指导策略上要遵循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指导、同伴互助等举措,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从中感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预学的能力。预学单的设计要有方法指导的内容,目标要明确,要求要简洁,程式要简单,要充分发挥其导读、导思和导疑的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
五、重视预学过程评价
要建立预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确保预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设计时要包含预学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表现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二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三是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平台。预学单上的自我评价部分,可以通过记分式、标志式、贴图式等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鼓励、自我肯定,从而形成内驱力。组间交流时,要求学生能给对方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对方的精彩展示之处用红笔做上记号 “★”,或者写上称赞和鼓励的话语。学生在组间交流时,要能主动帮助对方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习中的合作。
郭思乐教授明确指出:“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是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创造氛围去激励它。其实,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因此,预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摸索、积极建构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有效策略。预学单只有内容设计科学、时间安排合理、预学充分到位,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责编 金 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