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安香花和尚舞的音乐文化考察

2017-11-30李莉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香花表现形式和尚

李莉

摘要:香花和尚舞具有传统文化智慧传承功能,它通过让人们感受舞蹈的文化内涵,反映族群力量与高超的智慧。在空灵的场地上千变万化,从而营造出时空的变化,创造特定的意象并且渲染气氛,生动形象的体现了蕴含天地万物运动之根基的大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香花和尚舞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69-02

一、靖安香花和尚舞的音乐文化背景

香花和尚舞是一种主要由三段小舞蹈组成。靖安是一个佛教悠久的地方,在这流行的香花和尚舞是这一种独具特色的佛教超度仪式,在整套的香花和尚舞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变体完善,使得这种超度亡灵的仪式保存了较多的艺术形态美。在宗教文化不断影响的背景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将内容美、动作美融合在了一起,表现出佛教舞蹈的审美宗旨。

“香花”在佛教中就有功德供养的含义,在最初的时候,礼敬请法开始前佛教的信徒每人手中拿着散发着香味的花进行虔诚的跪拜。直到后来,有了专门进行抛散香花的僧人,抛散香花也就成了佛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这种形式也逐渐发展到了民俗生活中。

“和尚”并不是正规寺院的僧人,他们可以娶妻生子,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后代。在香花和尚舞中,“和尚”扮演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完美的展现了宗教舞蹈独具特色的形式美及其宗教文化。他们不但主持丧礼,还做社区的其他宗教仪式,不仅超度亡灵,同时给活着的人以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忘记生离死别的悲痛。另外,在仪式中又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二、靖安香花和尚舞音乐文化的历史溯源

宗教舞蹈是宗教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舞蹈的形式演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靖安香花和尚舞正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宗教舞蹈。在我国由于多种神信仰的传统,使得多种文化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香花和尚舞逐渐向世俗化发展,不断增加世俗化的情节,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人们不再受到传统祭祀活动的束缚,这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靖安香花和尚舞不断的将宗教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相融合,以舞蹈的形式超度亡灵,让生者走出悲痛,同时,不断弘扬与传承各种优秀文化,通过传达对用行动改变现实的积极态度,把先辈的人生经验用来体贴人心,传承艺术。

三、靖安香花和尚舞所包含的曲目

靖安香花和尚舞这些看似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的法事活动,有着很多经典的故事,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其中《锡杖花》就是一个有着浓浓民间传奇色彩的舞蹈。《锡杖花》又叫《破地狱》,是和尚做法事时舞弄锡杖时的一组舞蹈动作,它的形成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刘氏寡妇,一生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但家境清贫,又膝下无子。一日,有一个道人化斋到此,适逢刘氏家中粒米无存,只有一些还带着泥土的萝卜,刘氏正准备去洗净给道人时,道人忙说:“不要洗,没时间了。”说完夺过萝卜连泥吃下,道人吃完就死了。刘氏当日怀孕,后来生下一子,取名目连。后来刘氏去世,目连继承母志,修身养道,他得法后,就去阴间寻找母亲,找到十八层地狱门口,见母亲坐在血盆内啼哭,悲痛异常。目连忙问其故,刘氏说:“只因母生儿时,血水污了河流,故罚我铁枷、铁锁,锁在这血盆里受尽无边的苦头。”目连听完,痛苦无比,决定救出母亲,然而目连所修炼的法术不能够打开狱门,两次救母都失败。第三次救母时,遇上如来佛祖,佛祖念刘氏生前一向慈善、潔净,又感目连对母亲的一往情深,于是赐给他一根锡杖。目连持杖,打破十八层地狱的门,救母解脱苦难,同时,放出了无数冤魂。《锡杖花》就是根据这个传说编出的一套锡杖打破地狱的舞蹈动作。如果是为女性死者做法事,“三宝台”上还要敬放目连的画像。在表演时,和尚们先念经,尔后边唱边舞。唱词内容主要是祈求各尊菩萨救亡灵出地狱,动作有“持杖点地”“抛锡杖”“背锡杖”“合掌端锡杖”等,双脚随节拍轮换,含有扫除左右障碍之意。《锡杖花》由二人表演,表演时神态虔诚、动作缓慢。

《穿九烛》和《铙钹花》分别在做法事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进行表演,《铙钹花》是整个舞蹈中表演技巧性较高的舞蹈,属于十八般武艺里的东西,共有四十八个动作,由于难度大,已无人可以全部完整地表演了。《铙钹花》表演,融合了少林武术、杂技等高难度动作技巧,形式变换莫测,充分体现了其的威严。无论杂技表演还是超度亡魂,都具有丰富的技巧性与观赏性。《铙钹花》只是在《靖安客家历史歌舞》这本书上有记载,靖安已经没有人会跳了。

四、靖安香花和尚舞的表演场合

靖安香花和尚舞将各种技巧融为一体,融合了少林武术、杂技等高难度动作技巧,形式变换莫测,充分体现了其的威严,无论杂技表演还是超度亡魂,都具有丰富的技巧性与观赏性。靖安香花和尚舞不仅是动作上的表现形式,还是各地区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文化上的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宗教舞蹈具有宗教文化艺术的象征,又融合了各地区人们不同的审美形式,其所表现出的审美特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因此,靖安香花和尚舞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成果。

(一)靖安香花和尚舞动作上的表现形式

靖安香花和尚舞在动作上运用了其他舞蹈的动作素材,融合了少林武术、杂技等各种高难度动作。同时,巧妙运用各种道具,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表演者模仿各种独特的动作,塑造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也增加了香花和尚舞的神秘感,赋予了表演者超凡能力的表演。香花和尚舞这种独特的动作上的表现形式,发挥着它独特的功能,超度亡灵,给生者做好的慰藉,让活着的人更快的从痛苦中走出来。

(二)靖安香花和尚舞各地区表演的表现形式

各个地区都有各地区的地方特色,靖安香花和尚舞各地区表演的表现形式也因此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不同的各个地区,它们之间经常相互借鉴,互相交换使用,或者进行组合表演,在不断地实践表演中完善自己,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这些在各地区不同表现形式的相互交流沟通,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受到各地区人们的广泛接受,增加了人们对于香花舞蹈的喜爱,有利于香花和尚舞的长久发展。

(三)靖安香花和尚舞文化上的表现形式

佛教的历史十分悠久,使得靖安香花和尚舞在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不仅表现了佛教的文化宗旨,同时融合当地文化,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表现出来。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这种文化历经沧桑,它代表了佛教的历史文化缩影,让人们感受历史文化的变迁。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智慧的结晶,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传承下去。

五、靖安香花和尚舞的音乐文化传承及其文化功能

骆厚本是香花和尚舞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说在璪都、石境一带从事这门职业的有一二十人,大家都是本地的群众,有人请做法事就去帮忙,平常时间在家种地做生意,已经没有了从前的那些做派。这种没有和尚的“香花和尚舞”已经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靖安香花和尚舞以其独特的佛教舞蹈艺术形态,具有心灵慰藉、凝聚族群、孝道儒化、智慧传承等文化功能,用生动形象的行为解决了人的精神在生死流转的社会中无限存在和渴望的延续。

(一)心灵慰藉

人们对大自然崇敬而又畏惧,通过每逢节令上香拜祭,来祈求神灵驱邪降福,从而慰藉生存的危机与恐怖。靖安花香和尚舞通过为生者否极泰来而以艺术的形式来娱神,从而摆脱哀运,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

(二)凝聚族群

香花和尚舞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凝聚族群的作用,它通过人们的操办,汇集了族群,拓宽了人们的交往渠道。在协作中体验亲情感是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需求和帮助的使然。

(三)孝道感化

香花和尚舞还具有孝道感化功能,它其中的舞蹈文化具有孝道感化的深层含义,通过传承,获得社会价值。香花和尚舞将褒扬孝行和孝礼的演绎得到广泛认同。

参考文献:

[1]魏德毓.民间宗教仪式群体的竞争与融合——闽西道教正一派与香花和尚关系初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邱京华.没有和尚的“香花和尚舞”[J].当代江西,2009,(06).

猜你喜欢

香花表现形式和尚
三个和尚有水吃
开在心中的花朵
开在心中的花朵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结香花开了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香花辣椒
编辑动态
小和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