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情入境 环环相扣 余音绕耳

2017-11-30周云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过渡教学环节历史课堂

周云华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中,导入、过渡和小结是其中三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者。导入环节应当注重学生心理与教学内容,使学生“入情入境”;过渡环节要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连成整体;小结环节则要使学生在理性知识与情感态度上双重升华,起到“余音绕耳”的效用。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环节;导入;过渡;小结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0103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门高超艺术,“是一种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全部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师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1]历史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由诸多环节组成,其中导入、过渡和小结是其中三个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怎样才能使导入、过渡、小结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就必然与教师对其的精心设计有关。下面就以笔者近日在苏州市所上的公开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注:人教版)为例,谈谈对上述三环节的设计艺术。

一、导入的设计艺术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向等重要作用。导入的功能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情境中,而这种情境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学生心理层面。上课伊始,学生可能还沉浸于课间的兴奋之中,心绪难以平静,教师通过艺术性的导入设计可以顿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心思自然地回归到课堂上来。同时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的意向心理的重要方面,它是伴随认识的心理过程而产生的,并且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的进行。这就说明调动情绪和情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用新颖、别致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愉悦、充满信心、跃跃欲试的情绪,让学生在优化了的情绪和情感中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此所谓“入情”。二是在教学内容层面。导入不仅要让学生“入情”,还要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预期。学生针对本课的内容产生疑问,进行思考,自觉进入学习的境地中,此所谓“入境”。

1.制造感官冲击,激发学生“入情”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通过五官获取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11%、嗅觉3.5%、味觉1.0%,通过视听获取的信息高达90%以上。”[2]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选取了一组关于外交的照片,将这组照片制成动态视频,并配上雄壮的音乐,上课伊始就播放给学生欣赏。通过如此设计,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冲击下,一开始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其注意力完全地回到课堂之中。同时视频给予学生直观的刺激,化抽象的历史为形象的演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创设时事情境,导引学生“入境”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外交历史与当下的时事联系较多,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受的信息当中,大量信息与外交有关,如果借用时政热点设计导入,学生的已有知識就能迅速关联本课内容,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一定的思考。为达到这一设计目的,笔者在选择照片时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时事的时效性。选取的都是当年的重大外交事件,如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三国、访问中东欧,李克强总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会议,王毅外长访问非洲,还有就是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以及杭州G20峰会等等。二是与教材紧密结合。这些事件中涉及了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外交活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知识点。(如下表)

二、过渡的设计艺术

过渡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过渡就如同一条把珍珠串起来的线,如果设计合理,可以巧妙地把教材中的各个章节、各种问题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变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进课堂的学习中。反之,则整个课堂会生涩而失去活力,各环节支离破碎,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学生的思维难以调动,课堂参与度低。所以有效的过渡艺术就是要考虑如何使教学过程中的各知识点连接起来,环环扣准而不散。笔者根据这一要求,由整体到局部,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合理布局,子目相扣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认为,任何学科中的知识都可以按照最好的编码系统,提示各种各样的题材,通过内化重组为学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种知识结构。而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如果“将教科书中课文的结构当作教学的知识结构……很容易使得教历史变成了教历史教科书,最终导致教科书成为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为教科书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历史认识也就被局限在课本所圈定的知识上了”。[3]所以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设置不合理之处重新解构,把上下线索关系理清,使得每个子目过渡衔接合理,使课堂思路随之清晰,达到优化学生认知、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课中,原有的子目有三个,即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这三个子目在时间维度与内容性质上不对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同属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的表现。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外交新理念指导下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与之相对应的是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如就按课本子目进行教学,子目间不能衔接相扣,学生对于课堂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就容易陷入混乱。故笔者重新布局子目结构,设计为“70年代,转机与突破,打开外交新局面;新时期,调整与发展,取得外交新建树”。这使得本课整体结构清晰,两子目之间能够从时间与内容上连接相扣。

2.巧设趣境,悬念相扣endprint

课堂内容转换时,其知识点讲解之间的衔接尤为重要,学生是否有兴趣进行下一阶段的知识探究,很大程度上由此决定。教师应当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学生自觉地从上一知识点过渡到下一知识点。但有一些历史知识点并没有密切的联系,故教师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材料,巧妙地设置有趣的情境,并且在这种情境的基础上设计悬念,实现悬念过渡,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使悬念成为课堂内容转换时的衔接扣。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通过悬念设计,使得学生自觉进入到趣味情境中“入疑”,并调动起“解疑”的积极性,推进课堂。而在设置趣味情境时要以学生为本,选取学生熟悉、乐见的材料。故笔者在讲解“中美关系正常化”时,设计了“尼克松的微信”这一情境(如下图),并设置悬念“尼克松发出了怎样的外交信号?”“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外交信号?”进行过渡,引导学生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3.活用史料,设问相扣

教师在具体讲解某一知识点时,史料运用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有助于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与感知历史,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说史料是架设在历史课堂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但由于课堂时间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如果运用的史料晦涩难懂,阅读量过大,在相关问题的设计上毫无连接过渡,就会使课堂陷入沉闷。故史料的选择要鲜活,能勾动学生的阅读欲,设问要环环相扣,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讲解“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选取了自己收藏的1971年10月2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如下图),并依次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1.这张报纸的头版报道的是哪一事件?2.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3.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哪一信息预示着中美关系的变化?”这四个问题一个紧扣一个,相互关联。通过解答这四个问题,逐步地使课堂学习向前推进,不仅承上而且启下,自然链接到下一个知识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小结的设计艺术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4]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小结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成阶段,它就像人们平时所说的“压轴戏”一样,对课堂教学起着整体优化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完整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恰当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延伸拓展的作用。明朝诗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5]这是说诗歌的结尾要有余韵,好比巨木撞钟,所发的声响响亮悠长不散,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效。课堂小结也当如此,富有特色的课堂小结可使本课所蕴含的知识与情感久久地萦绕在学生的心中不散。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本质上的深化理解,又能在情感上学有所悟。但如何设计课堂小结以取得如此效果,笔者认为要落脚在如何“撞钟”和如何“余音绕梁”之上,故本课小结作如下设计。

1.思维碰撞,理性升华

一堂课的结束阶段,是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段。假如教师进行包办性的总结,只是把知识点进行简单梳理,那么是难以唤醒学生那疲惫的神经的。教师要利用最后的3—5分钟的时间,对本课内容进行一系列艺术化的处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去把知识的本质找寻出来,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笔者进行了分组讨论的设计,设置的讨论题目为:“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影响外交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对这一设问畅所欲言,哪怕是截然相反的见解。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引出课堂教学的新高潮,而得出的答案正是对本课知识的提炼深化,然后笔者再把知识以图标形式加以展现(如下图)。

2.余音绕梁,情感升华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情感上往往会有所悟,然而比较零碎。教师可以通过在小结环节的艺术设计,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唤醒,把刚才学生思维碰撞所得出的理性认识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之中,如同余音绕梁而久久不绝,从而使情感得以升华。

笔者在最后引入关于外交的名言,在课前先让本班一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朗读并录音,在这一环节中向全班播放,让全班在兴趣浓浓的基础上齐声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

附:外交名言

外交:一种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说谎的爱国主义艺术。

——〔美〕比尔斯《魔鬼辞典》

历史是充满了不可预料的事件的,这就需要对之采取灵活的行动。

——〔美〕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

——〔美〕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尼克松《领导人》

60年后的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2015亚非领导人会议)

“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各个部分或要素有机联系后所构成的统一体,各个部分既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部分的作用、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各个部分所构成的统一体的影响和制约;反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教学也要受到其内部成分的影响和制约。” [6]一节好课应当统筹好各个环节,但是教学有方法而无定式,教师应当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那应当就是教學设计的艺术吧。

[ 注 释 ]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毛诗怡.浅议历史课堂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

[3]叶小兵.结构的把握[J].历史教学,2006(11).

[4]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张渭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6]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渡教学环节历史课堂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