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评析
2017-11-30王莉
王 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评析
王 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目的:探讨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全泪道置管术;综合护理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和发生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多为成年女性或老年人。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泪囊内有较多的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泪管堵塞等。以往临床上常应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但效果一般[1]。近年来,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病情符合慢性泪囊炎的诊断标准。2)入院时存在溢泪、泪囊内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3)未患有鼻腔及鼻窦疾病。
1.2 病例的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例/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6例,女14例,其年龄为19~81岁;其中有单眼发病的患者13例,双眼发病的患者7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6例,女14例,其年龄为19~83岁;其中有单眼发病的患者14例,双眼发病的患者6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3 手术方法
为这两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2)用盐酸肾上腺素及丁卡因脑棉涂擦鼻黏膜,以促使其收缩。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将中鼻甲推向鼻中隔,切开鼻钩突处的鼻黏膜,用骨钻磨薄泪囊窝骨壁,然后用咬骨钳咬切掉部分泪囊窝骨壁,使泪囊充分暴露。3)在泪囊壁上做一个“工”字形切口,用泪点扩张器扩大上、下泪点,用泪道探针探通泪道阻塞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4)待生理盐水从泪囊切口处流出后,将硅胶管自上泪点插入泪道,并从泪囊切口处将硅胶管引出。将硅胶管的另一端自下泪点插入泪道,并从泪囊切口将其引出。5)在鼻前庭处对硅胶管进行打结固定,对泪囊黏膜及鼻黏膜瓣进行复位,并在吻合口处涂抹美乐胶。6)用庆大霉素冲洗泪道,确保泪道通畅。
1.4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有关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知识,告知其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以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2)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中的想法,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其紧张的情绪。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4.1 进行术前护理 1)在术前1 d,护理人员为患者清洁鼻腔,用诺斯清为其喷鼻,并为其剃除鼻毛。在术晨,为患者清理鼻腔的分泌物,并用羟甲唑啉滴鼻液为其滴鼻,以促使其鼻腔黏膜收缩。2)在术前3 d,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进行1次泪道冲洗。在对患者进行泪道冲洗时应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其泪道黏膜。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患者进行滴眼,4次/d。在术前1 d,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泪道造影检查,在检查前向其泪道内注入碘海醇注射液,20 min后再协助其进行泪道造影检查。3)在术晨,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切勿涂擦化妆品。在术前8 h,告知患者禁食禁水,并对其结膜囊进行冲洗。协助患者穿好病员服,告知其摘掉活动性假牙和金属饰品。
1.4.2 进行术后护理 1)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回病房,协助其取去枕仰卧位,并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其因误吸分泌物而发生窒息。在患者头部下方垫置软枕,待其完全清醒后协助其将体位改为半卧位,并观察其有无咳血及鼻腔出血等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和吸氧,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2)在术后6 h,指导患者进食少量的半流食(如稀饭、牛奶、面条等),告知其不要进食过热的食物,以防止其发生切口出血。在术后第2 d,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其免疫力,促进其切口的愈合。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告知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以防止其发生便秘。3)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切口疼痛、鼻腔渗血、渗液等症状。对于出现鼻腔活动性出血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对其切口进行检查,并遵医嘱对其鼻腔进行填塞止血处理。在术后48 h内,定时对患者的眼部进行冰敷,以促进其眼部、鼻腔血管的收缩[2]。4)在术后早期,患者的内眦部及鼻腔内会出现异物感。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异物感是由泪道植入的义管引起的,属于正常的术后反应,异物感会在5~7 d内减轻、消失。注意观察患者的义管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嘱咐其切勿牵拉义管、用力擤鼻或打喷嚏,以防止义管脱出[3]。
1.4.3 进行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告知其在出院后应注意以下事项:1)休养的环境应安静舒适,并保持室内温湿度的适宜。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于紧张或激动,并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3)在疾病恢复期内,应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免疫力。4)在出院1周后应到门诊进行复查。若病情有变化,应及时来医院就诊。5)注意用眼卫生,按时滴眼药水。6)多休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避免从事高空作业或搬运重物,排便时切勿用力过猛。7)出院后1周内禁止洗热水澡。8)若泪道义管经泪点脱出,不要自行取出,应立即就医。
1.5 治护效果的分级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护的有效率为65.0%(13/20),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有效率为90.0%(18/20)。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35.0%(7/2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5.0%(19/20)。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和发生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泪囊炎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发生结膜慢性炎症、泪道外伤、鼻炎等因素有关[4-5]。为了探讨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全泪道置管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曜,宋广斌,杨警非. 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外健康文摘 2012,8(20)238.
[2] 贾俊卿,梁静,齐月梅,等.内眼术后冰敷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0,15(1):34.
[3] 刘清军,陈殿红.循证护理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3.
[4] 付海英.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联合置管术的术中配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43-4044.
[5] 李金凤.鼻腔泪囊插管术与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1):1407.
R473
B
2095-7629-(2017)16-02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