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的效果对比
2017-11-30顾永辉刘建军陈正华
顾永辉,刘建军,陈正华
(苏州市立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1)
用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的效果对比
顾永辉,刘建军,陈正华
(苏州市立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1)
目的:对比分析使用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方法:将在苏州市立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聚乙二醇组、聚丙烯酸组、玻璃酸钠组与对照组。在对4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为其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玻璃酸钠组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为聚丙烯酸组患者应用聚丙烯酸眼胶进行治疗,为聚乙二醇组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4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干眼症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玻璃酸钠组患者、聚丙烯酸组患者、聚乙二醇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干眼症评分较低,其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较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聚乙二醇组患者相比,聚丙烯酸组患者、玻璃酸钠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干眼症评分较低,其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较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聚丙烯酸组患者相比,玻璃酸钠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干眼症评分较低,其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较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相比,为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优的临床疗效,能更有效地改善其眼干的症状。
干眼症;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
白内障是指在遗传因素、免疫或代谢异常、中毒、受到外伤及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所导致的眼病。该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白内障的发病率随之增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术式。但是,对此病患者施行该手术可使其眼表的结构和泪膜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进而可诱发干眼症[1]。在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为了保障其泪膜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应为其使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使用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180例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单眼发病。2)患有干眼症,存在眼干涩、有烧灼感等症状。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了对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2)合并有虹膜炎或青光眼。3)有眼科手术史。4)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将这些患者根据术后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玻璃酸钠组、聚丙烯酸组及聚乙二醇组。在45例聚乙二醇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22例;其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61.0±22.5)岁。在45例聚丙烯酸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24例;其年龄为44~74岁,平均年龄为(59.0±22.0)岁。在45例玻璃酸钠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23例;其年龄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61.0±23.0)岁。在4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0.0±22.5)岁,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对4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方案是:在术前为患者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4次/d,连续用药3d。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放置开睑器。用4%的利多卡因对眼球进行表面麻醉。嘱患者注视显微镜的光源,以固定其眼位。在颞侧透明区角膜做一个3 mm的切口。在前房内注入粘弹性物质,以保护角膜内皮和前房。在直径为4.5~5.5 mm的范围内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进行充分的水分离及劈核操作。施行分割式晶体核超声乳化术,置入折叠人工晶体。术毕在患者结膜囊中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在术后4组患者均出现干眼症。为4组患者均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用法是:涂抹术眼,3次/d,连续用药1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用法是:滴入术眼,1滴/次,3次/d,连续用药1周。普拉洛芬滴眼液的用法是:滴入术眼,1滴/次,4次/d,连续用药1个月。在此基础上,为玻璃酸钠组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为聚丙烯酸组患者应用聚丙烯酸眼胶进行治疗。为聚乙二醇组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进行治疗。上述3种药物的用法均为:滴入术眼,1滴/次,4次/d,连续给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判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其发生干眼症的严重程度评估其干眼症评分(总分为100分)。患者的干眼症评分越高表示其干眼症越严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将其临床疗效分为以下的级别[2]:1)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经治疗,患者未达到“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玻璃酸钠组患者、聚丙烯酸组患者、聚乙二醇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聚乙二醇组患者相比,聚丙烯酸组患者、玻璃酸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聚丙烯酸组患者相比,玻璃酸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各组患者干眼症评分及BUT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玻璃酸钠组患者、聚丙烯酸组患者、聚乙二醇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干眼症评分较低,其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聚乙二醇组患者相比,聚丙烯酸组患者、玻璃酸钠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干眼症评分较低,其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聚丙烯酸组患者相比,玻璃酸钠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干眼症评分较低,其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干眼症评分及BUT的比较(±s)
表2 各组患者干眼症评分及BUT的比较(±s)
分组 例数 干眼症评分(分)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周)玻璃酸钠组4543.51±4.151.62±0.86聚丙烯酸组4553.24±4.382.34±0.64聚乙二醇组4568.51±4.883.15±0.40对照组4579.86±5.144.61±0.16 t值538.7124.50 P值0.00000.0000
3 讨论
干眼症主要是指因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指标发生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结构异常而引起眼部病变。临床实践证实,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在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眼部有烧灼感、异物感及眼红等干眼症的表现。
导致干眼症的主要原因是泪膜异常[3]。泪膜由黏蛋白层、脂质层和水液层组成,具有保护、润滑结膜及角膜的作用。白内障患者在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主要原因如下:1)在术前为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对其眼部造成不良的刺激,破坏了其结膜上皮细胞、角膜缘干细胞、结膜杯状细胞的功能,并使其泪膜的黏蛋白层受损。2)采用颞侧透明区角膜切口实施手术操作会损伤患者三叉神经的分支,导致角膜出现代谢异常,使角膜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进而可加速泪膜的破裂。3)在术后,患者角膜的正常形态会受到损坏,其泪液中黏蛋白对眼表皮肤的粘附功能会发生障碍,其泪膜表面的张力会明显增加,其角膜的知觉及瞬目的频率会有所降低,其泪膜的稳定性会受到破坏[4]。4)在术后,患者需使用含有防腐剂的滴眼液进行治疗。该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刺激患者的结膜细胞,进而可导致其眼表功能受损。5)白内障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其结膜中杯状细胞的数量较少,其球结膜较松弛,因此一旦发生泪膜不稳定的情况就容易诱发干眼症。
聚乙二醇滴眼液具有延缓干眼症患者泪膜的破裂、改善其眼部症状等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5],该药在进入眼内后,泪液会被亲水性山梨醇稀释,硼酸盐与HP-Guar之间会广泛交联,生成网状结构,使有润滑作用的丙二醇及聚乙二醇滞留在眼表,形成胶样保护层,重塑健康的泪膜,保护和润滑角膜。聚丙烯酸凝胶具有修复受损的眼表组织、改善泪膜的脂质层等与生理泪液相似的作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具有与生理泪液相同的粘滞性和良好的生物耐受性。研究发现,此药具有延缓泪膜破裂、提高泪膜的稳定性、促进角膜细胞的再生和愈合、抗炎、保湿、减弱药物对眼表组织的刺激性、在眼表形成网状透气膜、保护角膜的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聚丙烯酸组患者、聚乙二醇组患者相比,玻璃酸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在进行治疗后其干眼症评分较低,其BUT恢复至10 s以上所需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刘晓熹[6]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可见,与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相比,为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优的临床疗效,能更有效地改善眼干的症状。
[1] 高巍, 董宇晨, 张凤,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5(6):1528-1530.
[2] 陆骏.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4):109-110.
[3] 谷淑颖.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治疗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9):122-124.
[4] 王新法, 郑慧芬, 张纪卫,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治疗白内障干眼症的疗效研究[J]. 医药前沿, 2017, 7(5):51-52.
[5] 乔翠芳.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分析与药物治疗[J]. 包头医学,2015, 39(3):131-131.
[6] 刘晓熹. 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36):125-128.
R776.1
B
2095-7629-(2017)16-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