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评析

2017-11-30何金昌余素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氯喹红斑狼疮补体

魏 薇,何金昌,余素君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评析

魏 薇,何金昌,余素君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目的:评价用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于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为这两组患者均采用泼尼松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加用羟氯喹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学指标、SLEDAI评分(狼疮活动指数评分)、泼尼松的总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和SLEDA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的水平和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IgA、IgG、IgM的水平和SLEDAI评分均更低,其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泼尼松的总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用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激素的用量,且安全性较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羟氯喹;泼尼松;甲氨蝶呤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的发生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密切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皮肤、浆膜、关节、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症状[1]。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手段。在本次研究中,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应用羟氯喹对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入选标准

1)经实验室检查被确诊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临床资料完整。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合并有其他的风湿免疫病。2)合并有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或感染性疾病。3)患有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4)近半年内应用过与羟氯喹类似的药物。5)对本次研究所用的药物过敏。

1.3 病例的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于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这132例患者中有男21例,女111例;其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36.4±10.7)岁;其病程为0.4~7年,平均病程(2.8±1.6)年;其中病情严重程度[1]为轻型的患者有79例,为中型的患者有53例。将这13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66例/组)。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4 研究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泼尼松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泼尼松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为其增减用药量,连续用药7个月。甲氨蝶呤的用法是:口服,10 mg/次,1次/周,连续用药7个月。在应用泼尼松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加用羟氯喹进行治疗。羟氯喹的用法是:口服,200 mg/次,2次/d。用药10 d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调整用药量,连续用药7个月。

1.5 观察指标

免疫学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2)SLEDAI评分(狼疮活动指数评分)[2]和泼尼松的总用量。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LEDAI评分和泼尼松的总用量。3)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IgA、IgG、IgM的水平均更低,其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bP<0.05;与对照组相比,cP<0.05,aP>0.05。

组别 例数IgA(g/L)IgG(g/L)IgM(g/L) 补体C3(mg/L) 补体C4(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663.42±0.24a1.77±0.02bc18.52±2.48a10.22±2.20c2.48±0.21a1.39±0.06bc0.41±0.02a0.92±0.01bc0.14±0.02a0.37±0.01bc对照组663.43±0.263.16±0.15b17.39±3.1214.47±3.13b2.50±0.342.02±0.15b0.39±0.010.65±0.03b0.15±0.030.24±0.02b

2.2 两组患者SLEDAI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LEDA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SLEDA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泼尼松总用量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泼尼松的总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LEDAI评分和泼尼松总用量的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SLEDAI评分和泼尼松总用量的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bP<0.05;与对照组相比,cP<0.05,aP>0.05。

组别 例数SLEDAI评分(分) 泼尼松的总用量(mg)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6613.15±2.86a4.39±1.06bc1805.64±93.57c对照组6612.52±2.778.39±1.82b2548.39±125.3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皮肤、浆膜、关节、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症状。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手段。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该药具有抑制结缔组织细胞的增殖、提高微血管壁及其他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症反应物质的合成释放和抑制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的作用。甲氨蝶呤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该药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和四氢叶酸的生成,阻断淋巴细胞内嘌呤及嘧啶核苷酸的合成程序,使得淋巴细胞DNA无法合成,从而可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

羟氯喹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有效成分4-氨基喹啉可通过抑制溶酶体异常激活来稳定溶酶体的生理活性,进而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阻断体外淋巴细胞反应参与物的供给,从而可间接性地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IgA、IgG、IgM的水平和SLEDAI评分均更低,其补体C3、C4的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泼尼松的总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用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激素的用量,且安全性较高。

[1] 闫琳毅,张海艇,林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羟氯喹治疗的安全性[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5,9(4):262-266.

[2] 刘晓燕,李焱,李沛颖.泼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5,58(6):673-674.

[3] 全瑛,王宇.系统性红斑狼疮羟氯喹的应用与患者血脂的相关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22-823.

R593.24+1

B

2095-7629-(2017)16-0138-02

魏薇,女,1985年11月出生,四川会东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攀枝花市风湿免疫专委会委员,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氯喹红斑狼疮补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氯喹哪啶加合物的制备和溶解性研究*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