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逻辑学在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

2017-11-30王喜梅赵志鸿王金立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逻辑学定律科技期刊

王喜梅 张 振 赵志鸿 王金立

形式逻辑学在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

王喜梅 张 振 赵志鸿 王金立

形式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及规律的科学。而形式逻辑学中的四条定律即充足理由律、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在科技期刊文章的立意、结构、层次、数据及语言表达中都会体现,正确运用这些逻辑定律,可以使编辑及时发现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及校对等过程中的逻辑错误,能够使学术论文更科学、更准确地表达科研成果。就形式逻辑学在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及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科技期刊;编辑;形式逻辑学;逻辑定律;信息分析;类比逻辑方法;应用

形式逻辑学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及规律的科学。对这些思维方式进行归纳,发现四条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形式逻辑学的骨架。这四条定律分别为充足理由律、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1]。充足理由律要求作出判断的理由是充足的,即理由是导出判断的充分必要条件。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对立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同一律的意思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同的概念和判断。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2个互相矛盾或呈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1-2]。这四条逻辑定律在科技文章的立意、结构、层次、数据及语言表达中都会体现。正确运用这些定律和恰当的逻辑分析方法能够使学术论文更科学更准确地表达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3]。笔者就形式逻辑学在科技期刊编审及编辑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在文章立意与结构中的应用

文章的论点和论据是文章的核心,而论证是学术论文推理的过程,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4]。论点和论据之间是否具有逻辑相关性,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规律,这是确定一篇文章的立意(即论点)与结构(即论据和论证过程)是否合理的依据。而在此判定过程中,概念包括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的逻辑关系经常会得以体现。内涵是指概念中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事物的内在要素,而外延则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是事物间的相互联系[3]。逻辑定律中的充足理由律在此判定过程中经常被用到。

譬如笔者曾遇到题目为《由塑料密度测量判定塑料强度的方法》的论文。根据塑料相关专业知识,塑料的强度高,其密度值不一定大,“强度”和“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外延间的推导并不构成充分必要条件。依据充足理由律,由塑料密度大推导不出强度高的结论,因为塑料密度大则其硬度大,但强度不一定高。所以,以《由塑料密度测量判定塑料强度的方法》为题目,则文章整体的立意和结构的逻辑性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作者是一名多年从事塑料测试的技术人员,后经过修改,文章的题目改为《影响塑料密度测量准确性因素的探讨》,将原内容进行了整合,符合了逻辑性。所以,对于原创性的和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技论文,其立意或结构发生了逻辑混乱,不可轻易退稿,而应经过修改、编辑加工,使其成为结构严谨、观点准确的好文章。

譬如有的论文所讨论课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较高,但文章中又夹杂了相关学科研究进展的论述,学术研究部分和综述部分交叉出现,不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材料与测试、结果与讨论、结论),这就需要删掉与结构有冲突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清晰,后建议作者改成综述性论文,重新组织和补充材料进行撰写。

二、在文章结构层次分类中的应用

文章的结构是形成文章的框架,它以文章的段、行、句等形式表现出来,其结构的本质在于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就像搭一座房屋时椽与梁、梁与梁之间的搭接关系一样,需要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楚。逻辑定律中的充足理由律在结构层次分类中经常被应用。

例如,笔者曾遇到一篇综述性文章,其原题目是《生物降解型聚乳酸性能改性研究进展》,结构层次按照“结晶性”“热稳定性”“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等进行分类,但由此产生了逻辑错误。例如在论述“热稳定性”时,引用文献中加入的填料不仅提高了聚乳酸的热稳定性,也提高了其力学性能等其他性能,会与其他分类间产生逻辑意义的重叠,即单一性能的改善与聚乳酸改性之间不构成充分必要条件。可见,由性能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层次,出现了逻辑混乱。经与作者沟通,将文章题目改为“环境友好型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按“共混改性”“纳米改性”“填料填充改性”“纤维增强改性”等改性方法进行分层论述,从而避免了层次之间逻辑意义互相重叠造成的逻辑错误。

类比逻辑分析方法也常在结构层次分类中得到体现。无论哪种类比都应该在同层次之间进行,若把不同层次的内容强行进行关联,则无法得到合理的结论,因而在使用时应遵循同层相比的原则。类比方法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属性相同才能类比,没有共同点的对象之间是无法进行类比推理的[5]。

例如,科技文章在讨论多个变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时,常用几个分标题分别讨论单一变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几个变量或者同是制备某产物的原材料,或者同为工艺条件(例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变量之间是同层次的关系,具有类比性。这时就应固定其余变量因素的条件,而只讨论单一变量的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而有些作者常不交代其余变量因素的条件,直接写当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例如应如此表达“固定过氧化二异丙苯用量为0.08份,体系中不加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不同用量时PP的接枝率如图3所示”。而不应直接表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不同用量时PP的接枝率如图3所示”,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苯乙烯、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影响。只有所有因素变量的条件都确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产生后面的性能变化结果,这也是逻辑定律中充足理由律的体现。而类比分析方法在此种情况下也常常被应用,以查漏补缺。

三、在数据表达中的应用

形式逻辑学中的同一律和矛盾律可应用于检查文章中数据错误,而信息分析法是检查数据错误和疏漏常用的方法。

例如摘要、正文及结论中的同一数据的数值应当一致,而有的文章在叙述时会出现不一致的错误。还有的文章在摘要及结论中都提到的数据,但在正文叙述中漏掉了该数据的讨论和表述,这就需要在正文中补充以保证数据前后叙述的逻辑一致性。

科技文稿中的数据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实测或按一定公式计算得到的数据,另一类是由原始数据间的计算关系得到的派生数据[6]。例如表1中,a为滤纸和吸水后微球总重,b为湿滤纸重,c为干燥聚合物重量,第2、3、4列是a,b,c,第5列是d=(a-b-c)/c,即吸水率=(滤纸和吸水后微球总重-湿滤纸重-干燥聚合物重量)/干燥聚合物重量,a、b、c是实测数据,d是派生数据,是由2、3、4列数据计算而来,这就需要验证这些派生数据是否正确。

表1:不同单体配比合成的微球吸水倍率

派生数据中最容易产生错误的是百分比和倍数数据[4]。例如表2及以下文字叙述:

表2:加固梁试验结果

“M2系列梁的开裂荷载平均提高了61.63%,屈服荷载平均提高了37.11%,极限荷载平均提高了59.81%”,这三项百分比数据都是派生数据,是据表2中“M2-1”和“M2-2”的平均数据与“M1-1”的相关数据比较计算得来,举例:[(56.13+50.53)/2-30.6]×100%=73.88%,而不是61.63%,此三项百分比派生数据都有计算错误,经与作者求证,这三项百分比数据的正确数值应分别为73.88%、40.04%、62.16%。有时也会遇到这样情况,即派生数据(提高的百分比)正确,而原始试验数据由于作者的马虎原因出现了笔误,这时就应与作者求证,从而确保文章数据的准确性,充足理由律在派生数据与原始试验数据间的推导过程中也得到了体现[7]。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对2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那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7]。例如,某篇文章在探讨塑料芯/壳层熔体黏度比(R)对注射成型最小预注量的影响时只讨论了Rlt;1和Rgt;1的情况,但R=1的情况并未说明,显然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经与作者沟通,加上这句话:“当R=1时为芯/壳层熔体黏度比的理论极限情况,且实际情况中,芯/壳层熔体不是同种塑料,一般不会出现R=1的情况,因而不做探讨。”对R=1的情况进行了逻辑意义上的修正。

四、在文字表达中的应用

形式逻辑学中的同一律和矛盾律也可应用于检查文字表达的逻辑错误,产生的逻辑错误主要有图文表述不一致、文章不同结构部分表述矛盾及专用名称不统一、数据与文字表达不一致等。

在科技文章中,经常会出现文字表述与图的逻辑关系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图×为ZnO粒径和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而图×中的X轴是ZnO用量,y轴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不同ZnO粒径代表图中的两条曲线。所以该语句的逻辑表述应改为:“图×为 ZnO粒径不同时其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有时文章中的化学名称或专用名词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统一,例如常出现的“复合材料”“塑料合金”“复合物”,三个词语同时在一篇文章中体现,并指代同一种材料,这就需要统一称谓。还应注意“该复合材料”“该配方”的恰当使用,如果指代的对象较多,容易造成混淆,即“该”对象应说明清楚,应当对所涉及的配方和复合材料进行编号(1#、2#、3#等)以区分,从而避免指代错误。

五、结语

逻辑方法对于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帮助并不仅仅是找错误的工具,而是贯穿于整个出版工作中[8]。科技期刊编辑要理清文章的论证方式,把握作者思维脉络、从而判断文章的学术价值,并进行编辑加工,就必须对文章进行逻辑分析、明确逻辑结构、了解文章的逻辑方法[3]。运用形式逻辑学的充足理由律、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这四条定律,可以使编辑及时发现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及校对等过程中作者及编辑自身工作中的逻辑错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灵活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文章的立意、结构、数据和文字进行把关,就可以使文章逻辑清晰、表达完整准确。

[1]曹仁义.新闻编辑记者要懂点逻辑学[J].中国广播,2014(9):68-70.

[2]《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王伟.普通逻辑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257-259.

[4]武振.论学报编辑的逻辑学思维[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95-96.

[5]王昕,李文川.论科技编辑的类比分析[J].编辑学报,2008,20(4):288-291.

[6]王贵春,温亮,王晓芳,等.科技编辑要心中有“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57-60.

[7]邝文国,马永祥.普通逻辑在科技期刊数据编辑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07,19(6):416-418.

[8]钱文霖.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作 者]王喜梅,副编审,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张振、赵志鸿、王金立,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

猜你喜欢

逻辑学定律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简单的逻辑学》
万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