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教育法在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1-30黎明茜
黎明茜
(海南省五指山市妇幼保健所妇产科 海南 五指山 572299)
个性化健康教育法在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黎明茜
(海南省五指山市妇幼保健所妇产科 海南 五指山 572299)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法在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不良患儿及100名患儿家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50例)和健康教育组(50例)。对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健康教育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法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的改善情况、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1)经护理,健康教育组患儿营养不良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护理,健康教育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健康教育法应用到对营养不良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的工作中,能有效地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状态,提高其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个性化健康教育法;营养不良;儿童;护理;应用效果
小儿营养不良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主要是患儿长期摄入的热量和蛋白质不足。该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及生长发育缓慢等。该病可对患儿的身体及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指出,将个性化健康教育法应用到对营养不良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的工作中,能有效地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状态。为了进一步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法在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不良患儿的相关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不良患儿及家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儿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且其家长均为自愿参与此项研究。在这100例患儿中,男女患儿分别有54例和46例,其年龄区间为4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9±0.7)岁,其病程为1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1±0.4)年。在这100例患儿家长中,男女患儿家长分别有36名和64名,其年龄区间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38.7±4.6)岁。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50例)和健康教育组(50例)。两组患儿及患儿家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1)对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①向患儿的家长详细介绍小儿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②让患儿的家长提供适合患儿食用的、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对于1岁以下的患儿,应首选对其进行母乳喂养,对于进行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患儿,应根据其食欲及消化功能决定每次喂食的量。对于已断奶的患儿,告知其家长除了让患儿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外,还应为其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微量元素。③遵医嘱为患儿服用胰酶、蛋白酶等消化酶,以帮助其消化。对于存在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遵医嘱为其静注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液。(2)对健康教育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法进行护理,具体的方法是:①在患儿入院后,首先评估患儿(三岁以上)及其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针对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的患儿家长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根据患儿的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目标。同时,向患儿及其家长耐心地介绍医院的环境、制度和相关的医护人员等,以减轻他们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②对患儿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找出导致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然后借鉴本院接受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的病例,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进行健康教育的计划。③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A)对患儿如何正确地进行母乳喂养。B)如何为患儿正确地添加辅食。C)如何为患儿适量地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D)如何纠正患儿偏食、挑食的习惯,做到均衡膳食。E)如何带领患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以促进其肠胃蠕动,提高其消化能力。④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方法是:A)请营养专家对患儿家长进行营养不良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向其详细介绍此病的发病原因、危害、防治方法等。B)通过播放视频、动画或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患儿及其家长宣传和讲解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C)将能够熟练运用网络通讯工具的患儿家长吸收到微信群或QQ群中,定期在群里发布有关防治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并及时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前及接受护理后6个月时其营养不良的情况。我们将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的程度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其中Ⅰ度为轻度营养不良,Ⅱ度为中度营养不良,Ⅲ度为重度营养不良。(2)调查并记录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3)调查并记录两组患儿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总掌握率=掌握率+基本掌握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儿营养不良情况的比较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的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健康教育组患儿改善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1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与常规组患儿家长相比,健康教育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儿营养不良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n(%)]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营养知识掌握度的比较 常规组患儿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总掌握率为64%(32/50),健康教育组患儿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6%(48/5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营养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该病在7个月~2岁的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农村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4,5]。该病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认为,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营养不良的状态,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个性化健康教育法应用到对营养不良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的工作中,能有效地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状态,提高其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刘佳,黄唯,谌顺丽,等. 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81-82.
[2] 余东宁. 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指导[J]. 当代医学,2012,18(17):77-78.
[3] 李善华.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 北方药学,2011,08(3):124-125.
[4] 杨英梅. 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6):43-44.
[5] 刘彩虹. 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及指导[J]. 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2):247-247.
R473
B
2095-7629-(2017)2-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