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素材 交流素材 运用素材
2017-11-30曾彩兰
曾彩兰
(东莞市万江拔蛟窝小学,广东 东莞 523042)
发现素材 交流素材 运用素材
曾彩兰
(东莞市万江拔蛟窝小学,广东 东莞 523042)
素材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石。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挖掘写作素材;结合阅读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得写作素材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搜集写作材料,寻找写作主题,开展素材与主题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充分发挥有限素材的作用,更好地表现主题。
写作素材;作文;体验生活;课堂教学
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见识面较窄,再加上缺乏观察捕捉生活的习惯和技能,教师布置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可写,不知道怎样找材料,而且作文练习大多采取即堂布置、当天完成的方式,学生大多没有搜集资料、实地观察的时间,只能闭门造车,凭空杜撰,为作文而作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是的,优秀的作文怎能离开好素材呢?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布置一个题目就要求学生动笔去写,而应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关心和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体验生活,大量阅读和思考,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方向的思考,并充分利用有限的写作素材,写出优秀的作文。
一、指导学生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一)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我认为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环节,有体验习作才有真情实感。在日常习作中,我至少提前两个星期让学生准备写作素材,使他们有充裕时间搜集相关的资料,在社会上做调查访问,到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我在班里要求每位学生设一本“我的观察日记”,让学生每个星期完成三篇观察日记,内容不限,可以观察动植物,可以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还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下来。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学生积累得多储备得多了,作文才不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我在习作前一个月就布置学生饲养一种小动物,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把观察到的记在“我的观察日记”里,结果学生把小动物的外形、性格、进食等描写得栩栩如生。这都是因为他们有亲身体验、细心观察,所以写得如此得心应手。
(二)结合阅读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得写作素材的
阅读教学不仅仅教会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的,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怎样获得写作素材的。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作者写这首诗之前,他必定观察过许多次母子离别的情景。有的妈妈会给孩子一袋干粮,有的妈妈会熬汤给孩子喝,有的妈妈会反复叮嘱孩子要注意的事情。为什么作者选择了写母亲缝衣服?大家思考的结果是,写缝衣服最能表现母亲的心意。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这是担心孩子外出时间长了,如果缝得不结实就容易脱线,不耐穿。同时,缝制衣裳的过程,也是孩子外出前陪在母亲身边的最后时光,母亲愿意多缝几针,多叮嘱几句,她把对孩子的深情也缝进去了!愿孩子穿着衣服经常想起母亲。为什么作者说孩子爱母亲的心仅仅是“寸草心”?在作者心中,子女对母亲的报答,再多也是很渺小的,只能是“寸草”,永远报答不了三春的恩泽。这样就把孩子恋母之情写得很充分。我要求学生进行“如果我来写同样主题的作品,我会选什么材料,会怎么写”的思考、讨论。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从课文中学会获得写作素材的方法。
二、开展素材与主题的积累与交流活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我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搜集写作材料,寻找写作主题,并开展素材与主题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一)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我校三年级以上各班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为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语文老师带领下到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自由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包括文学作品、历史、科学、军事、外交等读物。我校图书馆藏书30万册,对学生全日开放,并通过借书证对书进行外借,而电子阅览室中午和下午都开放。为了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我在班里设了“阅读之星”,学生每读了两本课外书,就可以到我这里换一颗星星,学期末根据星星的数量评出“读书大王”,学生读课外书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布置搜集写作材料、寻找写作主题的作业。我要求每位学生设一本“好素材和好主题记录本”。把好词、佳句、好主题记录下来,每逢单周安排半节课进行小组内交流并评分。评分标准是素材和主题的质量高,而且与众不同,有价值性和创新性。课后由组长归纳列出本组素材与主题清单一份,准备在全班介绍。
(三)开展素材与主题的全班交流活动。每两星期用一节课上“写作信息交流课”,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先由各组长轮流上讲台介绍本组搜集并归纳的素材与主题清单。最后我来评讲,再进行作文指导,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题目,两周内完成作文。课后,语文科代表负责将各组的素材与主题清单整理好,教室的墙报开设“写作素材与主题大观”专栏,将素材与主题建议清单列出,并张贴学生搜集到的好素材,供学生参考。如学生搜集到的《最美的老师张丽莉》和《感人的小悦悦事件》(见下图):
三、充分发挥素材的作用,更好地表现主题
(一)以小见大。从平凡的小事中表现较深刻的主题。例如,有学生反映有部分同学看见负责清洗厕所的阿姨就掩鼻而走,说她身上有臭味。于是,我叫全班学生自己到厕所门口体验一下,如果没有阿姨的清洗,厕所将会怎样?随后点拨:阿姨外貌虽不漂亮,但心灵很美。她用自己的脏去换回你们的洁,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们不应回避她。我又让学生去看正在校园附近烈日下建筑工人的工作,看校门口从早到晚打麻将的闲人,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写:“建筑工人在阳光下干活太辛苦了,但他为我们盖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真了不起,躲在店铺里打牌(赌博)的人看似很自在,太不应该了。”学生的感触虽然肤浅,但社会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判断能力,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细致观察。有一次,测验卷中的作文题是《放学路上》。有部分学生是坐在爸妈的汽车放学的,没见过发生什么事,写不出具体的事来。只有空洞地写着“很多人背着书包,有的坐小汽车,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很快就到家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观察到繁华路段上,人多车多,人车抢道的危险景象。为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指导他们进行观察三步走:1.细致地全方位观察。2.耐心地抓特点观察。3.灵活地多角度观察。仍以《放学路上》为例,首先细致地观察自己所在的位置,行走的方向,道路的宽度、长度,车辆的数量,人流的多少,人、车的去向等,并记录有关的数据。然后耐心地观察人流车流的变化,人、车怎样抢道,发生过什么危险的景象。做到看得准,记得牢。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什么时候人多车多,什么时候人少车少;人多时,车辆该怎样走,车多时,人该怎样走。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扩宽道路,或用校车接送等。在使用“观察三步走”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观察笔记,可以是简短的一句话,可以是个片断。经过指导,陈焕娴同学写道:“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不知为什么不亮了,街上车来车往,但并没有乱,在马路的中间,站着一位身材高大、两眼威严、穿着一件白衬衣,一条牛仔裤,没有戴着帽子的叔叔在指挥过往的车辆。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衣,但他丝毫不在乎。有些车辆的司机向他点头,有些步行的人向他招手。他满面笑容地向这些人点头示意。我想,他也许是一位休假的交警叔叔吧。不然指挥车辆为什么这么熟练呢?”
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普遍感到作文不难.每当他们搜集材料准备动笔时,有的学生会摇着小脑袋得意地说:“我搜集的材料真丰富!”他们开始尝试到作文的欢乐。
(三)多角度思考。例如,一位学生在路上,暴雨突如其来,她看到了有些人没有雨伞而在暴雨中仓皇奔跑,有的甚至跌倒,想到自己能够在雨伞下躲雨,比他们幸福。由此她感慨:“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一把雨伞就让幸福和痛苦分开了。幸福就是多给自己一些保护,不让自己淋雨、生病、受伤等痛苦来侵袭。如果我们平常注意锻炼身体,那么就会给健康增加了保护,就不会让病毒有可乘之机了。”她说在家里父母经常谈论幸福的话题,很多人由于贫穷而痛苦,但也有人富起来了也仍不快乐。爸爸还说:“孩子,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她也常常想这个问题,昨天路遇暴雨,一篇文章腹稿的雏形呈现了。
(四)推理,扩展,从联想中得到启发。如报上和网上都赞扬“最美女教师”,我们怎样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张丽莉老师在危急关头为救学生负重伤。她平时就有不少感人事迹。我市、我区乃至我们周围有没有心灵很美的老师?可不可以从一两件小事写出一位老师的内心?我让学生观察我们学校的老师,写一写心中最美的老师。刘子谦同学写道:“老师在我生病时细心地照顾我,在我不开心时给予我安慰,在我考试考得不好时鼓励我。老师,您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素材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石,要想作文做到内容充实,含意深刻,就要注重收集素材。只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结合阅读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得写作素材的,开展素材与主题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充分发挥有限素材的作用,更好地表现主题,作文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吴立岗.打好语文基础鼓励自由表达[J].小学语文教师,2005(9).
[3] 田荣俊.新课程小学作文概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4] 朱水根.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禤展图)
曾彩兰,女,广东省东莞市万江拔蛟窝小学,语文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