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剧·母亲和我

2017-11-30黄云

湛江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戏楼故乡母亲

※ 黄云

雷剧·母亲和我

※ 黄云

傍晚,小城的上空突然刮起大风,不久下起“秋分”以来的第一场雨,久违的雨点敲打着我的窗牖,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临街的两排风景树,满腹心事地向远处延伸。四周万家灯火,在雨夜下百般寂静。

此时,远处鼓锣喧天,接着是鞭炮燃放的声音。我贴窗聆听,“君子贤良概请安……”,原来是附近的城中村上演雷剧。我伫立窗台良久,屈指一数,时已“霜降”。今晚,我的故乡是否也在演雷剧呢?

雷剧是雷州半岛民间广为传唱的一种雷州方言汉族戏曲剧种。我们称它为“雷州歌”。

往年的农历九月十九,是夜,故乡开始举行年例活动演雷剧了。

在记忆中,饭后的乡邻,顾不上白天的劳累,三五成群,陆续赶往村中心的镇潮庵前,准备观赏雷剧。庵东隅有一摊糟水档,炉子内的柴火慢慢舔着锅底,糟水的香甜趁着凉爽的秋风,迅速向戏场传荡开来。

我的课室就毗邻在庵的东侧。晚自习课的铃声刚响过,我连蹦带跳奔向戏场。戏场内,人头攒动。我穿梭于人群中,努力寻找我的母亲。

在相好玩伴的帮助下,我最后在古戏楼前找到母亲。母亲问我作业做完没有,又问我冷不冷。我一一作了答。

站在母亲身旁,就如傍依着一棵大树,我踮起双脚张望,戏楼两侧的石柱上,用毛笔书写的硕大楹联映入眼帘,左联曰“数尺楼台能容九州千载事业”,右联曰“几番场合任藏八极万代人才”。

燃放鞭炮产生的浓烟飘过来,罩在戏楼擎天的四角上空。在戏台璀璨的灯光反衬下,整座戏楼似天上宫阙般漂渺迷离,甚为壮观。这砖木楼阁式戏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是家乡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楼前右侧,竖着的小木板,贴有的红纸写明当晚演出宋代名剧《陈世美》。鼓锣时而阵阵,琴笛时而声声。几番场合过后,尽显世事沧桑,人间炎凉。

情到深处泪转多。此刻,母亲吟着泪花,她无疑被秦香莲千里寻夫的剧情感动得有失常态。

“夫啊!天亮望到日头落,将暗慕怀到早上……”

“夫啊!筒米下罐捞碗涸,俭给公婆不饥饿……”。

扮演秦香莲角色的花旦,演技水平非同凡响,发挥得淋漓尽致,唱腔中满含凄怨,无不催人泪奔,而台下肃然无声,只听得风儿吹拂戏台幕布发出的响声。

突然,台下观众沸腾起来,有人大声喝彩,有人往台上抛钱物,救济风餐露宿中的秦氏母子。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什么别人的故事里头,却流着自己的眼泪?秦香莲与陈世美的故事,被改写成不同的唱腔剧本,成为中国古典爱情剧中最经典、最令人震撼心肺的剧本。

为了明早及时返校,我扯拉着母亲的衣衫催她早点回家,但午夜带有寒气的凉爽并没有削弱母亲看戏的激情。我的母亲,正如她的母亲一样,也是位雷剧粉丝,没有文化的她,在劳作之余,仅靠观赏尚在秋夜才上演的几夜雷剧,打发无聊的点滴光阴。

一轮半弦月,悬挂在“凌云里”门楼的上空,慢慢地向村西的特侣塘方向沉坠。秦香莲凄怨的声声控诉,随着包大人掷地有声的一句话“开铡”,《陈世美》全剧圆满拉上帷幕。随着散去的人流,母亲拉着瞌困的我,缓缓走过“亲仁里”巷陌,多户人家的炊烟已袅袅升起。

直到有一年的秋天,我背负空空如也的行囊,别了故乡离了戏楼,为求学、省亲、旅行,闯南走北,走了许多地方,见过无数的戏楼,观赏过不同的剧种,我还是念念不忘故乡的雷剧。

猜你喜欢

戏楼故乡母亲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济南地区古戏楼调查与研究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给母亲的信
“世界最大戏楼”对外开放
悲惨世界
戏楼里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