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中反面人物形象及作用

2017-11-30姜彩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名作欣赏 2017年33期
关键词:王昭君矛盾

⊙姜彩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浅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中反面人物形象及作用

⊙姜彩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在元杂剧《汉宫秋》中,作者塑造了在中国杂剧史上经典的反面人物形象毛延寿,其特征是惯于阿谀奉承,是一个背叛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叛臣形象;而剧中的汉元帝同样具有反面性,其人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为女色所惑,体现了人物形象的双重矛盾性。

《汉宫秋》 反面人物 汉元帝 毛延寿 形象分析

《汉宫秋》是一部源于历史故事的演义性杂剧,剧中人物具有较明显的艺术虚构性特征。剧中主要人物有三:王昭君、汉元帝和毛延寿。文人学者对剧中的毛延寿形象始终持批判的态度,毛延寿欺上压下,卖国求荣,是造成王昭君悲剧命运的直接刽子手,也是挑拨汉匈关系的佞臣。而剧中的汉元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具备应有的管理才能,昏庸无道,沉迷女色,同样也是反面人物。本文以辨析汉元帝与毛延寿两位人物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文本的方式透析《汉宫秋》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一、汉元帝反面形象及其作用

(一)昏庸无能,忠奸不分 《汉宫秋》中的汉元帝并非末代帝王,然而其身上却体现出封建末代皇帝所特有的昏庸、懦弱等诸多特质。从剧本开端起,汉元帝就是一个宠信奸臣毛延寿,全无励精图治之心的君主形象。汉匈矛盾自西汉建立起就一直存在,虽然此时的帝国繁荣强盛,但强盛的顶峰也就意味着衰落。汉与匈奴的关系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不仅没有危机感,反而自吹自擂,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锲子中“因我百般巧诈,一味谄谀,哄得皇帝老头儿十分欢喜,言听计从”,毛延寿的得意奉承,侧面烘托出汉元帝的愚蠢无知,及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该形象具有中国封建时期历代末任皇帝的共同特质:一味地享乐,亲小人,远贤臣,具有一定典型性。汉元帝亲信奸佞之人,对国家大事漠然置之,以至于在国家存亡之际不得不采取和亲手段换取短暂和平。作者在剧中对这一形象既有谴责,亦不乏深刻批判。正如宋人曹勋在《王昭君》一诗中所云:“君王视听能无壅,延寿何知敢妄陈?”诗人认为毛延寿之所以能够欺君罔上,根本原因在于汉元帝本人闭目塞听,昏庸无能,直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

(二)沉迷女色,多情风流 汉元帝具有一般男子对色欲追求的本能欲望,内心的空虚寂寞只能由身体快感的满足来填充,因此他方发出“今后宫寂寞,如何是好”之叹,遂以权征召,广纳女色。“王侯宰相,军民人家,但要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容貌端正,尽选将来,以充后宫,有何不可?”他不惜劳民伤财,兴师动众,对美色贪恋无休无止。自古以来,红颜祸水就是导致王朝覆灭的重要因素之一,汉元帝不顾江山,耽于女色,衰落王朝。这一特性从王昭君的角度来看则一览无遗。“妾身王嫱,自前日蒙恩临幸,不觉又旬月。”汉元帝自从与王昭君相爱后,整日沉迷于女色,不理朝政竟达数月之久!如此痴迷于女色的君王如何能担当振兴国家之重任?汉元帝虽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举,但其将国家政事置之度外,为儿女私情苦苦纠缠,甚至在不得不和匈奴北上和亲之时,依然表露出对王昭君的真挚情感——固然这一表现为作者所肯定,但毋庸讳言的是,正是汉元帝耽于女色,荒废朝政,方才促成了剧中王昭君最终的悲剧命运。瑕瑜互见的人物特征使得汉元帝这一形象更为真实饱满。作者通过对汉元帝沉迷女色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统治者的个人情感决定了整个国家的衰亡,这是封建社会统治机构的弊端,也是历史给予帝王人物的局限性。

(三)形象的双重矛盾 作者对汉元帝在贬鄙中寓有肯定,他常于剧中细节处突出元帝的美好人格。在未遇见王昭君之前,汉元帝可谓兢兢业业,恪守为君之道。在得知匈奴将挥兵南下时,他也斗志昂扬,希冀得一良将,为国平定边疆,怎奈“空掌文武三千,中原四百州……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汉元帝这一人物,《汉宫秋》一方面塑造了其昏庸无能、忠奸不分、沉湎女色的庸主形象,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其渴望贤才、富国强兵的愿望,同时也凸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勇于自我批评等优良品德。汉元帝性格的双重矛盾与对立,缘于其身处汉代末期内忧外患的时局中,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和雄心,故不得不在纠结和妥协中生存。

二、毛延寿人物形象分析

《汉宫秋》中的重要反角毛延寿是一个值得我们辨析的形象。除具有《西京杂记》中的毛延寿形丑、贪婪的特点以外,作者还有意强化了其卑鄙无耻、欺上压下、叛国投敌等反面形象特征。他不但是个奸臣,而且还是卖国求荣的叛臣,是一个丑恶的反面角色。马致远笔下的毛延寿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毛延寿自己的语言、思想和行动来表达的。他在剧中对汉元帝、王昭君主要人物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烘托作用,同时对表现作品的主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穿插性人物形象。

(二)国家和民族的叛逆者 毛延寿因故意丑化王昭君一事案发,被迫逃往匈奴。为求得生存,他将王昭君的真实画像献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直接导致了汉元帝与匈奴之间的矛盾爆发,毛延寿的奸佞卑鄙与单于的蛮横互为陪衬。由此可以看出,毛延寿在剧中是一个连缀了元帝、昭君,又与单于相勾结的穿插人物。他的三次出场,使剧中昭君与毛延寿的矛盾升格为爱国者与卖国贼的矛盾,元帝与单于的矛盾则象征汉民族与匈奴的矛盾,二者交织在一起,而这两对矛盾又是围绕着元帝和昭君之间的爱情展开的,使得爱情悲剧与民族悲剧紧紧相连。虽然作者对毛延寿这个人物刻画并不多,把重点放在描写元帝对昭君的难以割舍的离情上,但是他每次出场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正是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才为元帝的抒情提供了背景条件,也方使得元帝的情感抒发有根有据,合理合情。这个穿插人物起到了其他人物难以企及的作用,为剧中人物性格间的矛盾冲突和中心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三)贪婪贿赂,以小见大 “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哪管人唾骂。”毛延寿打着圣旨的旗号,利用选美所赋予的大权,私权泛滥,任意妄为,在社会上对企图博得皇帝恩宠的人进行勒索敲诈,收受贿赂,视金钱如命,唯利是图,不惜名誉扫地。“各家尽肯馈赠,所得金银却也不少。”作者在选美情节上着重描写,实际也是针对社会陋习愈演愈烈的腐朽状况加以反映。这也可以说,作者塑造毛延寿这一贪婪受贿的形象,以小见大,正曲折隐射元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自上而下贪官污吏遍布全国的吏治腐败状况。

三、结语

《汉宫秋》是一部建立在历史事实上的元代杂剧,整个剧围绕着王昭君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其他人物形象——汉元帝、毛延寿等性格之间的差异、抵触、矛盾和对立,表现了反面人物与王昭君高尚品格之间的反差。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撞击,在撞击中各自彰显出自身的个性特征。王昭君的忠贞,毛延寿的卑鄙,汉元帝的昏庸无能、好色懦弱等等,有机地构成了《汉宫秋》中的戏剧冲突。在戏剧的冲突中,作者将剧中反面人物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通过反面人物的塑造来凸显作品的主题,同时也对正面人物形成陪衬,这种独特的表现技法,很值得读者关注。

[1]傅丽英,马恒君校注.马致远全集校注[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2]顾学颉.元人杂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张惠民.汉宫唐苑秋雨梧桐——也谈《梧桐雨》《汉宫秋》[J].文学评论,2008(2):121-125.

[4]聂心蓉.从“昭君怨”到“帝王悲”——《汉宫秋》对忠奸之争模式的借用与升华[J].理论月刊,2006(9):127-130.

[5]向晨.《汉宫秋》的毛延寿形象映示了元代君昏吏奸情状[J].渤海学刊,1993(1):41-42.

作 者:姜彩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王昭君矛盾
矛盾的我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矛盾多发”可怕吗?
神秘的汀娜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马致远《汉宫秋》中王昭君的爱情与婚姻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架桥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