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
2017-11-29张政郑瑞峰李心童赵建伟
张政 郑瑞峰 李心童 赵建伟
摘 要:随着空乘职业的逐步走红,各大院校开设开设空乘专业,并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以满足空乘专业的市场化需求。而受到实践基地不足、实践内涵单一等因素的影响,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中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简要地概况了空乘专业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就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提升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水平策略是初步探讨。将为我国空乘专业实践体系的有效建设和科学运转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空乘专业 社会实践 途径 方法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民航企业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充,迎来了行业的黄金发展期。而在这一进程中,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呈现出一定的上涨趋势。空乘以其独特的职业魅力和超高的薪资待遇越来越被广大学子所追求。基于此,各大高等院校也开设了相应的空乘专业课程,以满足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高校的空乘专业教育中,通过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充分地发挥了高校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职能,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而不可忽视的是,而受到实践基地不足、实践内涵单一等因素的影响,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中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通过自身的专业学习经历及对空乘专业社会实践中的反思,展开对高等院校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多层面探讨。
1. 空乘专业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
空乘专业教育是面向我国航空发展的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而空乘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内容是超越于普通居民的认知程度的。空乘人员不可以与空中的服务员相等同,空乘是民航运营体系中集安全、医疗、导游等个性化专业服务为一体的职业岗位。社会实践是实现空乘专业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空乘专业的学子一方面需要积极寻求实践机会,另一方面院校也应在将空乘专业学子的实践纳入课程的指导和考核的同时,积极革新教育理念,从而不断拓展空乘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就当前高等院校空乘教育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言,在实训操作层面,受到人员、资金、平台等层面的影响,空乘学历教育职一般通过知识、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民航客舱服务的基本要领,形成立足于岗位要求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空乘人员作为航空企业的重要形象代表,其入职的严苛将成为广大学子蓝天梦想的绊脚石。就一定层面上而言,空乘专业的学子,在完成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同时,应不断地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自身素质,丰富自身内涵,以应对日趋严峻的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空乘专业的学子也需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不断地保持自身良好的竞争力。如:在院校学习期间,空乘专业的学子需要通过对航空运输服务、运输管理、民航服务心理等层面知识的广泛涉猎,以健全自身的从业知识;将自身的文化的修养放在社会实践中的首要位置,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去构建自身空乘服务内涵,以实现自身职业生命的不断超越和升华。
2. 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实践基地不足。随着空乘专业的逐步走红,各大院校开设开设空乘专业,并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以满足空乘专业的市场化需求,而不可忽视的是,随着专业规模和在校生人数的不断扩张,空乘专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却未能跟上步伐。受限于自身专业特点,空乘专业对实践的要求较高。学校实践基地建设能力与学生实践需求的矛盾日益突显。在一定时间内,仍需要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上持续性投入,满足院校空乘专业环节性的刚性要求。以实现空乘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的提升,
2.2信息建设瓶颈。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空乘专业教学能够在集约化的大数据支撑下,实现课堂呈现和平台服务运用的拓展,这也为空乘专业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受限于设备与人员的瓶颈,信息化条件下空乘专业实践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从一定角度上讲,空乘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与院校空乘实践教研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3忽视职业内涵。就空乘专业的过程性学习而言,大部分的空乘课程教学仍局限于知识传播和技能的传授,其对空乘专业学生的思想建设、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等关注不足,只关注知识层面的考核,忽视空乘文化内涵挖掘。在以就业为最终标尺的空乘专业培训中,空乘专业的学生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的学习中的问题,但仍未有效地实现学生对专业认同和学习态度的最终转变。
3. 提升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水平的策略
3.1校企合作。空乘专业的社会实践中,应深刻对照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发展和需求,充分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民航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实现空乘教育体系建设的全面化和精准化。各大院校可以主动谋划与航空企业的合作,将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空乘专业的就业相联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导向,根据本学院空乘专业的特色对适应性单位和岗位进行筛选,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契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平台,在实现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水平的同时,大幅提升院校的知名度。
3.2保障课时。空乘专业实践课程实施中应充分地保障高校空乘专业学生实践课时数,在一个教学周期内,能够至少安排学生参加二至三次的实践基地学习,并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素养能力的有效转变,从而推动空乘专业实践考核的常态化,最终实现空乘专业学生理论技能与专业技能提升的主动性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内涵。
3.3评价革新。空乘专业学子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寻找和确认一条适合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的同时,高校的空乘专业的教育也应在“双证书”模式的导向下,有效解决空乘专业学生在技能学习与岗位实践过程中脱节等问题。高等院校需对院校内部的育人环境、规章制度、组织形式进行多方位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对位,使空乘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保障制度更为合理、高效。
综上所述,在民航的跨越式发展中,围绕人才展开的行业内部的“人才战争”也将愈演愈烈。空乘人才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构成,是航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等院校在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特色化、高水平的实践培训模式的探索,将有助于空乘专业学生在实践培训中的新姿态、新气象的实现,对其专业技能成长和岗位品德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空乘专业的學生实践中,可以从校企合作,保障课时、评价革新等多重层面的总体实施,将有力地促成空乘专业实践中技能建设和道德建设双重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迎果. 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云南大学,2012:1-204.
[2] 郭雅萌. 高等职业教育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QN职业学院空乘专业为例[D]. 南昌大学,2013:1-56.
[3] 李红毅. 当前就业形势下空乘专业学生实现长久发展的途径和方法[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6):226-227.
[4] 刘沫. 当前就业形势下空乘专业学生实现长久发展的途径和方法[J]. 中国培训,2016,(18).
[5] 游志云,黄敏. 当前就业形势下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J]. 学园:教育科研,2012,(2):52-52.
[6] 游志云,黄敏. 当前就业形势下空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J]. 学园:教育科研,2012,(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