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7-11-29曾永生
曾永生
摘 要: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的方向,方式和角度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成绩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具体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 培养策略
引 言
小学数学一贯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方法、思维等方面存在固定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为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探讨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好奇心的指导下培养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培养和维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短期兴趣培养成学生数学学习的长期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的体积”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出示装有红颜色水的圆柱体容器,发问学生怎样计算圆柱容器中的体积。在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的情况下,教师出示一个空的长方体容器,问:“现在有办法了吗?”这时,学生仿佛受到了启发,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有学生回答道:“把圆柱体里的水倒进长方体里,水就变成长方体形状,量出长、宽、高即可算出体积。”在学生正确回答之后,教师转变问题,问:“如果把水換成圆柱形的橡皮泥呢,如何求体积?”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根据圆面积公式探索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在强烈学习兴趣的指引下能够培养自己发散思维能力,进而促进自己的数学学习。
二、充分利用一题多解的解决方案,突破原有的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方案练具有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效果。经过长期有效的坚持,学生可以逐步摆脱狭窄的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所谓的多重解决方案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从横纵角度来思考问题,将知识进行串联与运用,以实现融会贯通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拓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产生多种解题方式,不断突破原有的解决思路。当然,在教师的实际示例教学中,也应该善于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如多角度变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地模仿老师,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此外,在设计课后习题时,必须要坚持层次性、多变性原则,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运用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生求胜心强,同时,心里特征中有善于挑战的意识,所以在教育中可以充分应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可以按照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比谁回答快”、“比谁回答完整”等竞赛,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有必要在比赛前为比赛做好准备,例如将全班分成多个小组,这不仅可以提高比赛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还可以以小组荣誉为因素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在分组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调动的作用,创建各种形式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带有“隐藏条件”的例题,并以抢答的方式比赛,如“一列火场长度500米,一条隧道长度1300米,已知火车的速度为80m/h,那么火车通过这一个隧道需要多长时间”,因为这一题目中会存在火车本身长度这一条件因素,所以在计算时需要加入这500米进行计算。对此,借助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发散思维培养效果更理想。
四、利用课堂扩展来巩固发散思维
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但课堂教学并不代表所有的教育过程。有效拓展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成长和知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课外的各种活动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较为理想的培养效果。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对发散思维的发展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阻碍性。对此,课堂扩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拓展中,由于学生必须进行独立学习,因此在学习内容和难度方面上要求更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在课堂拓展的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方式主要是基于作业的形式。为了更好地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作业内容上可以进行创新,例如,使主题本身更加分歧。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将题目本身变得更加“发散性”、“多变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小明和爸爸分别从家、学校出发,两个地点的距离总共1000米,小明的行走速度为40m/min,爸爸的速度为60m/min。问:如果他们两个行走多久之后能够遇到”题目当中,题目因为存在“方向”的隐藏信息,所以答案并不唯一,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两个人行走行为的想象发散思考题目在两个方向角度下的不同情况,从而达到发散思维的培养目的。
结束语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转换,扩展,多思、多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数学学科的各个分支发散,发现和创造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优方法或独特方法。发散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和价值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教学就能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冰.小学中高年段“切入”式文本解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26(5):38-40.
[2] 钱月圆,韦雪艳.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25(12):21-24.
[3] 厉军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发散思维[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2):43.
[4] 卢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6.04(总475期)
[5] 谢勤军 感悟新课程理念下“活”的数学课堂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6.04(总4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