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2017-11-29张森
张森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培养读的能力,尤其是朗读的能力,对培养这几种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篇文章如果读好了,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的80%。
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读这一环节呢?
一、提高自身修养
自身修养是多方面的,首要的一条便是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另外,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修養。一个合格的教师,尤其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所必有的敏感、多思、富有激情的艺术家气质、诗人气质,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很难想象,一个感情平淡,反应麻木,读书无动于衷的语文教师,能以情动人并激发学生对美和光明的强烈渴望与追求。另外,朗读中缺少交流与反馈也是一个问题。优点缺点,老师说了算。白纸红字,句句“金言”不服不行。我们应该建立开放性的朗读教学体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互通:学生(朗读)——教师(听)——学生(交流)——教师(讲评)——学生(反馈),一改过去重朗读、轻师生交流的封闭现象,实行交互式朗读,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在情感上都有一个基调,或豪放、热烈、优美、恬静,或清新、淡雅、凝重、厚实,或冷峻、哀婉,或轻松、幽默,或昂扬、深邃、悲切,肃穆。备课时教师要深刻领悟文中的蕴意,将作家倾注于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命运中去,为在课堂上尽情倾诉这一情感做好准备。
三、借助表情、动作,做好朗读示范
教师朗读课文,要饱含情感,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感情,因情制宜,须激越时激越,须凄婉时凄婉,做到时有气吞山河之慨,时有满口流香之美,时有拔地急起之动,时有寒塘冷月之静,把文章中难以言表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组织好朗读教学
朗读的组织非常重要,关系到朗读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可选几个音质好,有一定朗读基础的同学,个别指导,对他们进行朗读录音,然后拿到班里放,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以此激发全班学生的朗读兴趣。其次,指名朗读,读后老师要给予恰当的讲评,指出成功之处及不足,以便带动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朗读。在此基础上,也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全班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使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不断增强。为巩固朗读效果,提高朗读水平,还可形成一个制度,在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按学号轮流登台朗读,文体不限,使学生发奋训练自己的朗读能力。
五、多方开发朗读源泉
多方开源,使学生多读。要想提高朗读素质,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仅靠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方挖掘朗读资源。我们可搬来《唐诗鉴赏辞典》,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打开《宋代词作精品》,领略中国文学史上字字珠玑的经典;可以选好《新闻联播》这个频道,聆听播音员们声情并茂的语言风范;也可以走进剧院,去欣赏演员的唱词、道白的字正腔圆……
这样的语文课,既维护了课文的人文性和美感,又增加了诗文的形象和主体感;既增强了学生的美感,又在不知不觉中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并因此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县郑集乡第二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