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29姚均东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继续教育

姚均东

【摘 要】学生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影响到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因此,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努力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网络党建;继续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①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同时还是高校党建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础。2005 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②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大学生党员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大学生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完善,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挥。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重点分析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研究如何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找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谋求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发展。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党员教育“重前轻后”。

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的现象,即只重视党员发展前的培养和考察,并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当预备党员转正之后,对正式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培养就会放松很多,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形式化。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的正式党员会定期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由于党员的继续教育力度薄弱,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积极性和持续性下降,表现出参加活动不积极,社会责任感缺失等情况。

2.党员活动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由于学业、就业等压力,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时间是用在专业学习方面,党组织活动大部分是常规的讨论党员发展工作和一些上级党组织规定完成的活动,活动形式也基本以座谈会、集中上党课等形式为主。活动形式和内容不贴近学生党员现实生活,导致学生有一种“被灌输”的感觉,与党组织之前有距离感,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大大降低。经过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党员认为感兴趣的活动很少,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阅读、传达文件的方式对于自身党性修养的提高并没有太大作用,并且没有感觉到“自己参与其中”。

3.网络党建教育平台未发挥应有作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发生改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开始应用网络技术。与传统的党建活动相比,网络党建平台拓宽了组织生活的新领域,丰富了宣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但是在近些年来的网络党建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内容更新速度慢,且内容多为领导讲话、学生党支部会议通告等信息,还有网络建设流于形式等问题,使得学生党支部建设网络平台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不高,在功能上无法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导致党建网站“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1.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加强入党后继续教育。

为了解决学生党员培养过程“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应该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可以结合时政要闻和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员教育,通过讨论、作报告等形式,让大学生党员运用自己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为指导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定期开展学生党员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考核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此外,可以尝试设立学生党员岗位,通过设岗定责的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量化考核管理。例如设立辅导员助理岗位、学业互助岗位等,将学生党员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有具体的任务,再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设置考核指标体系,由学生党员所在岗位负责人、所在班级进行打分,由所在学生党支部进行民主评议。通过强化继续教育,建立连贯又完整的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考核、发挥作用的体系。

2.创新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党员参与积极性。

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方式,常见的组织生活活动形式包括党员发展和转正大会、学习理论、座谈交流等,根据对学生党员的访谈发现,对于这些形式,部分学生党员反映参与热情不高,而对于户外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传承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他们表示很愿意参与。这就反应出丰富的组织生活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因此,在组织生活的形式上,应该进一步创新,根据不同的主题,灵活设计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组织生活的内容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体现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先进性要求。在组织活动时,可以结合高校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专业背景、实际能力等,开展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党员实践活动。如深入学校周围小区,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既能提升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

3.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

随着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等政策的影响,学生党员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无法利用集中时间开展组织生活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将网络信息交流的多元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与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相结合,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如在学生党支部网站上设置党员发展日程、思想汇报、组织生活记录等模块,简化日常党建操作流程工程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方式开展讨论形式的“微”组织生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减少了缺席情况的发生。此外,党支部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设立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及时推送最新的会议精神、理论思想等,保证内容的宽度和厚度,确保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可以自主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建构与学生党员的立体沟通网络,实现对党员的有效联结,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彦钊,马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科学化水平研究[J].思政教育,2016(28),84-85

[2]黄泽楷.“微时代”视阈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审视与路径创新[J].广西教育.2016(8):19-20

[3]顾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注释: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继续教育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