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驾驶员行车安全及如何管理
2017-11-29张军
张军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消防部队得到蓬勃发展。各总队支队都投入了大量的特种车辆和装备,在城市道路相对有限的空间内,人流,车流都在不断地增加。规模发展与空间制约的矛盾将长期共存,预防和减少车辆事故发生,实现车辆安全,维护有序的交通秩序,在现实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做为一名20驾龄的老司机来说,通过身边案例分析研究,希望引起每名驾驶员的高度关注。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工具,脚踏实地的研究面临的问题,准确无误的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众所周知,作为交通事故的三个主要环节“道路、交通工具、人”中,不具有确定性的是行为主体“人——驾驶人、行人等”,这里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驾驶人。
【关键词】驾驶员;超速;行车安全;管理
俗话说:“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回顾近年来的车辆事故不乏血的教训,有关专家研究指出:85%以上的交通事故由人的主观因素造成。2014年12月29日,驾驶人刚某某驾驶小型客车行驶至济南市境内316 省道139 公里处时,因超速行驶(该路段限速60公里/小时,事故发生时小型客车速度约为87km/h,超速45%),与一辆重型半挂车相撞,造成5人死亡。2009年8月31日7时50分,李某(男,天津某政府机关)驾驶”柯斯达”牌大客车行驶至京津塘高速下行137.7公里时,因超速行驶,遇紧急情况未能及时采取措施,用车辆的右前部撞到停驶在硬路肩的由张某(男,河南省村民)驾驶的河南牌照大型货车后尾部,造成李某乘车人王某.曹某当场死亡,杨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乘车人赵某.王某受伤,两车损坏的交通事故. 本事故造成3死2伤。2009年9月23日7时许,山东省驾驶员王某驾驶山东号牌的小客车沿津王路由南向北行驶至津王路15公里100米处,因超速行驶,打方向时,发生侧滑,致车翻入左侧沟内,驾驶人王某及3名乘车人当场溺水身亡。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五日,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九千六百七十九人,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零点二,是今年初以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月。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让行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因超速平均每3小时就有一人死亡,事实证明,部分驾驶人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有章不循,盲目蛮干,把偶尔的侥幸,一时之方便,当作成功的经验,致使一些常见的事故时有发生,防不胜防。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呢?
安全驾驶始于驾驶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养、以平和的心态、娴熟的驾驶技术、充沛的体力和精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操控车辆。
“违章是事故的前因,事故是违章的恶果” 。研究报告显示,超速行驶、操作不当、疏忽大意、违章占道、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这六大人为因素中,尤以超速行驶最为危险。人们常说:十次事故九次快。地面不安全事故中,绝大部分事故都与超速行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事故,有的造成车辆刮碰,有的造成人员伤亡,这就足以说明超速行驶的危害。出现超速行驶的驾驶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特点:
1.心存侥幸型:这一类型的驾驶人在脱离监管的状态下,自以为是,忘乎所以,把偶然的“成功”和暂时的“有惊无险”当成了侥幸的资本。殊不知,侥幸的安全完全出于偶然,侥幸的安全将面临最大的不幸。
2.性格急躁型:这一类型的驾驶人缺乏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力,在复杂多变的情况面前,情绪浮躁,无法心平气和的驾驶车辆。
3.混乱无序型:这一类型的驾驶人,特别是新驾驶人,对于自己的驾驶技术、车辆自身的性能、独立完成紧张的工作都没有充分的自信,面对城市复杂的交通环境手足无措,慌忙中逐渐对驾驶车辆的速度失去了控制。
4.疲劳麻木型:这一类型的驾驶人,缺乏必要的休息,没有对自身体力和精力做出适当的调节和修整,要么疲劳驾驶,要么急于下班回家,出现所谓的“幻觉现象”。
以上四种类型的驾驶员潜意识地支配着自己的驾驶心态和驾驶行为,正是由于一时的冲动、疏忽、懈怠、疲倦、麻木、侥幸等主观因素,酿成了一个个血的教训。
很多人都说“老司机车越开越稳,速度越开越慢”。这种“慢与稳”何尝不是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这种“慢与稳”是对交通事故造成危害的理性认识,是对数十年如一日的驾驶经验的心得体会,是对交通法律法规的敬畏,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尊重。古人云:勿轻小隙,小隙沉舟。只有驾驶人从点滴做起,从细微着眼,善于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强化、自我管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富豪、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说:“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智商,最重要的是理性。”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驾驶人。当驾驶人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及时化解不良的情绪,驾车时自然心平气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遇到紧急状况毫不慌乱;心理处于理性的状态,行为谨慎,不心存侥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驾驶车辆,那一定能够“车行万里、一路平安”。
严格的管理,严密的制度,广泛深入的安全教育,“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是控制、约束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预防和减少车辆事故发生的可靠保证。
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单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走出管理误区,摒弃旧有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今年,全国消防部队深入开展“安全防事故教育”工作,都为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搭建了契机和平台。笔者认为要实现交通安全,一靠各级主管部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二靠狠抓落实,依法管理;三靠切实有效的安全投入,彻底解决车辆设备隐患;四靠宣传教育,真正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1.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监管工作。在交通管理“人、车、路”三个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因素,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源头。當前,车辆事故屡禁不止,从驾驶人本身不依法行驶中,折射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手段匮乏。一味的严管重罚、依法代管,而疏于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势必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长此以往将形成心理隔阂。日常工作中,不少驾驶人受过两次以上的处罚,事实证明,被多次处罚的驾驶人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产生逆反心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思维方式、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等都有了很大变化,对于被管理者而言,需要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和社会认同;同时由于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经济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驾驶人在工作中的思想、情绪、心态,进而影响着工作的状态,甚至影响安全。如果管理者不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管理,势必造成偏差,带来管理上的被动,使被管理者难以接受,管理工作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法治”是治标,不能真正起到教育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者首先必须要在制度上堵赛漏洞,完善各项流程,使其更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在管理方法上,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 的原则,在实施处罚时,加大说服教育的分量和力度,使管理更加具有“人情味”。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被假释人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形成良好的风气,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要用教育提升驾驶人的安全意识,用管理强化驾驶人的驾驶习惯,用法律法规约束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充分调动驾驶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走出管理误区,探索新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取代旧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研究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流程、和实际运行情况,分析风险和威胁,进而通过对问题环节改进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有效缓解和消除风险,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管理体系。
3.有针对性的强化安全教育的重点。所谓有针对性的教育,既要使驾驶人得到全覆盖的教育,同时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有效的教育。安全教育效果的好坏与违法行为发生的多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探索出一条安全教育的新路,使其在内容上要准,形式上要新,效果上要好。
4.严格驾驶人的驾驶技能、理论的考核,特别是初次上岗人员的考核必须更加严格。驾驶技能从根本上说,是熟练程度的问题,上岗人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特种车辆的驾驶技能,而在实际岗位上练习操作,将给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埋下祸根。因此必须提高驾驶人的准入门槛,引进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安全行车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危,事关驾驶人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消防事业的发展进步。作为每个安全管理者和每个驾驶人,都应认真思考和总结各类地面交通事故的经验教训,认真摸索安全行车的规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思想,增强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做到自觉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按流程操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序的行车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