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图书荐购的思考

2017-11-29李原野

青年时代 2017年32期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

李原野

摘 要:读者通过网络荐购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项基本服务,也是本校读者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的主要形式,但根据本校运行的情况分析还存在许多不足。一个完整的荐购系统是荐购的首要条件,其次完善高校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于教师参与荐购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根据我校图书馆在荐购系统运营几年后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部分荐购意见。

关键词:图书荐购;人性化服务;荐购水平

近几年来,读者荐购在高校图书馆采购书籍过程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读者荐购的图书在馆藏中所占比例仍然是很较低的。只有不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水平,使荐购途径多元化、个性化、兴趣化给读者更好的荐购体验,才能使读者真正在资源建设中发挥作用,才能逐步建立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资源建设模式。[1]

一、我馆网上荐购系统在试运营了几年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已基本完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没有提供荐购须知:说明馆藏的基本原则,不适合馆藏的情况。是否有荐购系统的使用方法、到书时间等其他与荐购相关的说明,以便读者了解荐购服务,更好地参与荐购;

(二)提供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这一项是图书馆在网络途径之外,提供的补充渠道,即如果遇到网络故障,任能及时联系到馆员。如果打算提交大批书目,可以联系馆员使用更便捷的方式,等等。[2]

我馆的采访程序:一、电子订单,由采访老师通过书商发送的书单形成电子订单,并且分类发给各个院系的专家老师进行审核,进而产生最后订单;二、现场采购,每次由一个采访老师联系各个院系的专家老师一切参加各种馆配会或者全国书市,产生现采订单;三、荐购,读者使用图书馆系统进行荐购,采访人员定期处理,产生荐购书单。这是一种传统的采访模式,传统的图书采访模式虽然体现了读者需求和专业优势,但由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加上受个人专业、喜好的限制和影响,使图书采访对整体文献资源建设缺乏统筹性,不具有系统性。[2]

读者网上荐购已经成为我馆的常规服务手段,且力图通过荐购来提高服务质量。现将从2015-2017年每个学期的荐购情况以图表达,期望可以描述本校的荐购情况和找到我馆采访模式中可以更进一步的方法。

二、读者需求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

让读者参与图书荐购,有助于解决采访馆员知识结构单一与读者需求复杂性之间的矛盾,避免采访馆员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采访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拉近了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之后,为何会出现持续增长后的急剧下降?笔者就本馆可能存在的荐购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荐购方式过于单一:本馆采取的荐购方式是馆内系统荐购。虽然我馆网上荐购系统已基本完善,但是并未在系统中说明馆藏的基本原则。我校虽然是综合型院校,但是并没有医学和农学这两种专业,S类和R类图书我们是不建议读者荐购的。我馆的图书编目是属于半外包情况,像经折装和散页我们是没办法进行加工的,也是不建议读者荐购的。笔者建议在荐购说明中添加这一项,以便读者了解荐购服务,更好地参与荐购;切未在系统中提供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当图书馆在网络遇到故障,仍能及時联系到馆员或如果打算提交大批书目,可以联系馆员进行。

(二)宣传力度不强或说宣传没有持续性:我馆于2015年9月更换为汇文系统,那么在荐购便作为2016年的主要工作在进行。2016年,我馆组织各学院专家、图书馆专业人员和学生进行图书荐购7次(其中教师2次,图书馆专业人员2次,学生3次)。其中,(1)2016年4月,组织读者协会文献资源建设小组通过收集学生意见。(2)2016年5月,通过组织读者协会文献资源建设小组在国美、广美、西安美院、上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华中科技大学、厦大、中央财大等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上查询该馆藏书目。(3)016年5月18日、7月6日分别两次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OPAC上荐购图书,前后共38人参与。(4)2016年7月8日、9月28日分别两次组织陶美、人文、信息、外语、机电、工商学院的15位老师进行集中荐购。(5)2016年9月12日、9月14日、9月22日组织本科生26人、研究生3人进行集中荐购。从荐购图表清晰可以看出,在2016.9-2017.2这个时间区间内到达一个最高点,也可以看出,通过这一年度的大力宣传,荐购是一个持续上升的状态,然后2017.3-2017.8这个时间区间内急剧下降,笔者猜想:或许是2017年上半年的荐购宣传力度不强和前一年的宣传没有一个持续性是荐购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图2 本校学生和教师荐购数量对比图

由此表可以看出,荐购这一采访订单的来源,学生荐购占了主导性的地位,而教师的参与度很低。从2016年度的工作中来看,所组织的荐购活动和宣传力度是教师2次,图书馆专业人员2次,学生3次。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在宣传力度相同的情况下,学生荐购远远大于教工呢?以馆员为中心转向以专家为中心是采访工作重要改革措施,其意义十分重大[3],而要完成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由学院推荐,要求兼顾各专业方向,委员会成立之后,定时加入新鲜血液。每年可以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由委员会支配,对一些重点学科和公共课及学生课外读物进行补充。采访人员在其中应以服务为中心,帮助专家更好地利用系统利用资源进行选书。

图3可以看出,占比最大的是I类图书,K、J、T、F、B类图书仅次,其他的类目也有一定的比率。从教师和学生的荐购图表中我们得出:学生荐购是荐购的主要来源,那么此表可以看做学生荐购的意向图。学生荐购的意向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其借阅意愿,根据相关统计,本馆流通量最大的是I类和J、K类图书,这也就很好地说明了,荐购影响着借阅量。大力宣传荐购,加大荐购力度,是使得读者走进图书馆,改善较低的借阅率一种方式。

三、结论

本文根据我校图书馆在荐购系统运营几年后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2015-2017年各学期读者网上荐购数量统计、本校学生和教师荐购数量对比、各学科图书数量占比等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部分荐购意见,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荐购系统,另外采访人员在其中应以服务为中心,帮助专家更好地利用系统利用资源进行选书,根据实际图书比例应该加强材料学、机电专业图书数量,材料学和艺术学作为我校的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学科,虽然荐购是占了较大的比率,但仍需要加强采购的力度。以后应该注重在质量方面,多买好书和精品,而对于材料学和机械设计学,生均图书册数较少,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应加在采购的数量。

参考文献:

[1]史丽香.高校图书馆读者网上荐购的现状与思考——基于对50所高校的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3,33(05):117-122.[2017-10-04].

[2]吴晶娥,岳婷,林伟.基于荐购系统的高校图书采访模式优化[J].情报探索,2009,(07):94-95.[2017-10-04].

[3]余清芬.采访改革:以馆员为中心转向以专家为中心——专家网上荐购图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4,(03):129-131.[2017-10-13].

[4]蔡宝家.图书荐购发展瓶颈及对策——以集美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6):96-99+109.

[5]刘念,岳鸿,张骏毅.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图书馆读者荐购模式的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3):7-12.

[6]黄雪婷.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3,43(01):59-62.

[7]张扬声,刘剑楠.国内图书馆荐购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02):81-8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性化服务
传媒变局中的人口电视栏目困境与创新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图书馆为残障读者人性化服务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