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7-11-29董文霞
黄 阳 董文霞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黄 阳 董文霞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79.59%)(P<0.05);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两组治疗后降低(P<0.05);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血清IL-1β和 TNF-α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降低炎症因子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中西医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疗效 炎症因子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者尿酸排泄降低,从而造成尿酸在体内关节等处沉积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病[1]。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痛风性关节炎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常在诱发因素作用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发作时表现主要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有时疼痛呈进行性加重[3]。近年来中医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4-6]。故而,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2011年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最新诊治指南》[7]中相关诊断标准;急性发病,且发病48 h内;年龄24~75岁;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所致的关节病变者;精神疾病者;合并痛风石和骨质破坏者;合并肺、肾、肝等功能严重异常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门诊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性47例,女性2例;年龄24~73岁,平均(50.48±4.78)岁;发作时间 3~46 h,平均(20.38±3.14) h。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3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 (50.93±5.13)岁 ;发 作 时 间 4~45 h,平 均 (19.84±3.26) h。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嘱避免进食高、中等量嘌呤饮食,严格戒酒,每日饮水2000 mL以上。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次0.1 g,每日2次。观察组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基础上结合中药汤:薏苡仁30 g,萆薢 30 g,牛膝 20 g,苍术 20 g,赤芍 20 g,黄柏20 g,茯苓 20 g,蒲公英 10 g,秦艽 10 g,茵陈 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次150 mL,每日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10 d。
1.4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患者红、热、肿、痛症状消失,以及患者关节功能正常。部分缓解:患者红、热、肿、痛症状改善,以及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红、热、肿、痛症状以及关节功能无改善。
1.5 观察指标 1)观察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变化。(1)关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2)关节肿胀:0~3分,其中以无肿胀为0分,患者皮肤纹理变浅且关节骨标志仍明显为1分,患者皮肤纹理基本消失且骨标志不明显为2分,患者明显肿胀且皮肤紧和骨标志消失为3分。(3)关节压痛:以无压痛为0分,以患者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有压痛为1分,以患者重压时称有压痛且皱眉表示不适为2分,以患者重压时称有压痛且退缩为3分。2)观察血清炎症因子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3 mL外周静脉血,以离心半径15 cm,转速3000 r/min,分离血清,置于-20℃条件下检测。3)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及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比较见表2。结果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两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结果示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治疗后降低 (P<0.05); 血清IL-1β 和TNF-α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3例皮疹、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关节压痛关节疼痛 关节肿胀观察组 治疗前 2.1 3±0.5 7(n=4 9) 治疗后 0.4 0±0.1 2*△对照组 治疗前 2.1 4±0.6 2 7.9 4±1.6 8 2.0 4±0.4 9 0.4 1±0.1 2*△ 0.3 7±0.0 8*△8.0 5±1.7 5 2.0 9±0.5 1(n=4 9) 治疗后 1.0 2±0.3 1*1.4 9±0.2 7* 0.9 4±0.1 8*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s)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s)
组 别 时 间I L-1 β T N F-α观察组 治疗前(n=4 9)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 6.8 9±6.1 7 7 4.6 7±6.3 9 4 3.2 7±3.8 6*△ 5 3.2 4±4.0 8*△5 7.1 5±5.8 3 7 5.1 3±6.5 7(n=4 9) 治疗后5 0.4 5±4.2 3* 6 5.7 8±5.2 3*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痹症”“热痹”范畴,认为多由于饮食失宜、嗜食肥甘厚腻,湿热内生,久而化热,热蕴成毒,下注关节,经脉瘀滞;或者由于禀赋不足,正气亏虚,从而使得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痹阻关节,不通则痛,进一步引起痛风[8-12]。故而,临床上应以祛湿化瘀解毒为主要治法。本研究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方中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功效,萆薢祛风除湿,牛膝通经散瘀、活血通经、强筋健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利水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茵陈清湿热、退黄疸,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可奏祛湿化瘀解毒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评分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出特点主要为大量微晶型尿酸钠盐沉积于结缔组织结构和高尿酸血症,致使滑膜内皮细胞活化,使单核巨噬细胞渗出、黏附、吞噬尿酸盐微晶体以后,产生免疫细胞因子,诱发免疫反应,从而致使关节红、热、肿、痛等急性炎症[13]。其中IL-1β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为一种调节炎症的始动因素,能够促进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TNF-α与IL-6等表达,增强炎性反应,且能够诱导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进而致使关节功能障碍,故而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破坏尤为重要[14]。TNF-α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激活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以及调节其他组织代谢活性且诱导其他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15]。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可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降低炎症因子血清CRP和TNF-α水平,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何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断与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与流行病学[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1):11-13.
[2]何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与流行病学[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9,37(1):11-13.
[3]李迎春,徐建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96-98.
[4]张丽伟,荆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44-45.
[5]谢广松.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3):19-20.
[6]尹磊,林丽雅,李学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7,39(5):751-756.
[7]万伟,赵东宝.2011年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最新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11):781-782.
[8]周明倩,李海昌,温成平.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浅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450-452.
[9]刘婷,李玉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70-71.
[10]张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173-174.
[11]徐龙,曹岐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3):210-210.
[12]范海霞,刘健,黄传兵,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7):987-989.
[13]徐晓辰,丁焕发,刘淑娟,等.血清 IL-1β、IL-6、IL-18 及TNF-α水平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镇痛治疗不同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4):4-10.
[14]钱华春.益肾蠲痹丸联合加味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4):443-445.
[15]徐莎婷,荣誉,吴杨,等.当归拈痛汤及其拆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尿酸值、IL-1β、TNF-α、COX-2 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9):44-47.
R589.7
A
1004-745X(2017)11-202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1.044
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