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台马肉干

2017-11-29佚名

饮食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马肉成林味儿

文 / 佚名

头台马肉干

文 / 佚名

头台是个镇,在肇源。镇上有种美食,叫马肉干。如今马肉干已成头台镇的名片,不少外地人专程到头台,就为吃这一口。

马肉干是头台站人创制的,属于“自主知识产权”。而马肉干的起源在头台有两种说法。

其一,当年头台是新站与呼兰之间的军事要塞,这里有很多军马,它们要运送粮草,传达朝廷公文。有的军马在执行任务时伤残了,有的军马年龄大该退役了,站丁们便把这些马,杀了食肉。可一到夏天,马肉不能久存,全被白白扔掉。有位老站丁觉得可惜,于是用盐料将马肉蒸熟,再切成一块一块,串起来晒在房檐下。经过几天暴晒,马肉成干,非但没变质,还变得鲜香可口,就着小酒,越嚼越香。从此,马肉干的做法流传下来。

其二,当年头台草原上有个为朝廷放牧的马倌,一次放牧时他去江边洗了个澡,回来一看马被狼群偷袭,五六匹军马内脏被狼掏空。由于天气炎热,死了的马不出两天就得腐烂。马倌觉得可惜,便将残剩的马肉精挑细选后,在草地支起一口大锅,煮了起来。草地上百草繁盛,其中自然有香料和草药。他采了香料和草药,与马肉放在一起腌煮。煮好后,马倌将马肉摆在房顶让太阳烤。几天后,一名朝廷官员来视察,正赶上中午饭口。马倌取来肉干,让官员就着下酒。官员吃了一块又一块,收不住嘴了,连声说吃得差不多了,官员才腾出空追问:“这是啥肉,哪儿来的?”马倌道出实情,并请求一死。官员脸色大变,知道自己吃了军马肉,也将难逃一责。于是官员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将这事隐瞒下来。马肉干的做法,从此流传下来。

时隔多年,哪种说法更准确已无从分辨。可是,头台马肉干却实实在在的有三百多年历史。老头台人,家家会做马肉干。据当地老人讲,他们小时候一到夏天,家家户户的房檐下都挂满了马肉干。

马肉干的历史虽很久远,但也有过“空白一页”。改革开放后,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马肉干不再是唯一的美食,也就不那么招人“稀罕”了。驿站人家,也渐渐淡忘了马肉干,马肉干的做法几近失传。直到18年前,有个叫张成林的人,把这曾经的美食发扬光大,头台马肉干才没失传。

张成林,是个经营饭店的商人。对吃,他有研究。开了几年饭店后,店里的菜品他堵住鼻子都知道啥味儿。一天,他跟媳妇唠嗑,回忆起小时候的马肉干。媳妇说,为了偷吃一口,半夜起来上房顶。他也说,为了吃马肉干,挨了不少揍。两人越聊越兴奋,说得口水都流下来了。

第二天,张成林就去市场,买了几斤马肉。拿回家后,开始琢磨咋做:盐放多少,料放多少,蒸时用啥火候,晒到啥程度……这些他一概不知,全是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晒好后,他吃上一口,吧嗒吧嗒嘴,自己嘟囔:“不是小时候的味儿。”

没招了,他去请教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有人告诉他,马肉干,得用马后鞧肉,别的肉不好吃。还有人告诉他,马肉干里,还得使用啥啥料。

于是整整一个夏天,他反复试验,光马后鞧肉,就用了二百多斤。终于,他成功了。第一个试吃的是他媳妇。她吃了一块后,就收不住嘴了,一口气“造”(大吃)了一盘子,得有两斤多。几个朋友来品尝,吃后都说香,跟小时候的味道“一样一样的”。

消失的马肉干又重出江湖,而张成林的饭店从此也多了道招牌菜。不少当地人闻香而来,大口大口地“造”(大吃)。几天时间,慕名而来的食客就把晒在房顶的一百多斤马肉干全“消灭”掉了。来饭店的人进门先喊:“来盘马肉干!”

别的饭店看到马肉干卖得如此火,也照猫画虎,学着做。张成林实在,该用啥料、火候如何,一点儿不藏不掖,直接告诉人家。碰着那笨的,还手把手教人家。没过多久,马肉干便风靡头台。

头台马肉干,为啥那么好吃?原因就是做法有讲究。选料这关,没有秘密可言。肉要选三四岁马的马后鞧肉。料无非就是碘盐、味精、花椒、大料、鲜姜、料酒等通用料。另外,再配以砂仁、草蔻、桂皮、茴香、肉蔻、丁香等。

先将马肉按条纹切成块,切好后放在锅里蒸。蒸的时候一点点下配料。这就难倒了一片人。有的人把料一起下,煮出来不是那个味儿。有的人下的时机不对,味道也不对。头台马肉干,哪种料需要啥时候下,是有步骤的。下完一种入了味儿后再下另一种,方能口齿留香。下料时间要根据火候和马肉蒸煮情况,随时而定。蒸煮好后,马肉干就有味道了。这时,在阳光下一暴晒,晒干水分。一般两三天时间,马肉干就晒好了。

头台马肉干,拿到手上看不出什么好,放在鼻子下也闻不出什么香。只要一撕开香味儿就出来了,放进嘴里嚼上第一口就停不下来。即便是老神仙也得吃够了才能住嘴。要是配上当地小烧,边喝边吃,那就更没“治”了(美味至极)。

头台当地流传一套嗑儿(地方俗语):“茅台酒,路易酒,比不上肇源散白酒;葡萄干,鲍鱼干,不及头台马肉干”。

头台马肉干的制作功夫,不是指点几句就能学透的。想做好,非得盯着学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入门。所以,头台马肉干出了大名后,新站、古龙、茂兴等老驿站也有人做马肉干,可咋整也不是那个味儿。

如今,头台马肉干又有改进。张成林的爱人制作出了油炸马肉干。蒸好马肉晒成干后,放在油里一过。马肉干在油锅里“潇洒走一回”,变得油亮油亮的,吃起来外酥里嫩,别有一番滋味儿。

于是头台小镇因为马肉干出了大名,很多人专程来头台,就为马肉干。食客们有附近乡镇的,有大同的,有市里、县里的。甚至还有从哈尔滨来的。

肇源人接待外地朋友,除了吃江鱼,就是到头台吃马肉干。一进屋,先点两盘马肉干。马肉干就着散白酒,常把外地客人吃得都没工夫唠嗑。

头台马肉干不仅国内出名,在国外也“香名远播”。这些年,肇源有不少人出国,有的在美国,有的在日本。这些人回肇源探亲,都要到头台买些马肉干带回去。一来二去,那些肇源人的老外邻居、朋友,便尝到了头台的马肉干。这下可坏了,谁吃谁上瘾。肇源人再回国时,老外们或拐弯抹角,或直截了当,就想再要点儿马肉干。

责任编辑/文页

猜你喜欢

马肉成林味儿
传承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力争上游
天高云淡
“土味儿”拼多多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期盼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挂牛头卖马肉
对马肉的偏见 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