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媒体舆论监督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7-11-28王晓丽李滋萱

卷宗 2017年31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工作者监督

王晓丽+李滋萱

十八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反腐力度空前加大。习近平同志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十八届六中全会也进一步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以及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使媒体舆论监督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弊端以及新媒体所暴露出的缺陷,使媒体舆论在监督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如何走出这些困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作用,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1 摆正位置,提高对媒体舆论监督的正确认识

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的设立者普利策曾经说過,“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批评监督和宣传引导都是新闻工作不可分割的内容,是新闻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要敢于监督,认真监督。其次是要端正权力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认识,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支持和主动接受媒体舆论监督的意识。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级党员干部更应该充分意识到在新形势下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现实意义,媒体舆论监督不仅不会“给党抹黑”、“给政府添乱”,反而可以通过监督各级党委在决策和施政过程中的行为,防止少数人将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滥用职权。必须明确“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党员干部的认识提高了,就不会为媒体舆论监督设置人为障碍,自然能提高开展和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

2 加强法制建设,为媒体舆论监督提供法制保障

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媒体舆论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真正能发挥其作用,必须要依靠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监督主体方面,一是要在法律层面充分保证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任何个人、机构都不能剥夺新闻媒体的这一权利。二是要依法追究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滥用监督权的行为,对于少数媒体和个人滥用监督权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等新闻寻租现象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要明确界定媒体监督的界限范围。如网络舆论、自由表达权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对于网络不实信息的危害程度如何鉴定等,都应该作明确的界定。被监督主体方面,一是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媒体舆论监督,并为之提供采访便利,对于阻挠干扰媒体监督,或者采用恐吓、殴打等暴力手段打击报复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惩处。二是依法保护被监督者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由舆论监督之名谋取个人私利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利。

3 规范网络舆论环境,提高党员干部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推动着社会从“一个声音讲话”进入“人人都有传话筒”的时代,截止到2017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7.51亿,职业结构上仍以中学生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为主。 舆论场监督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人们日趋觉醒的主人翁意识和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都在网络空间中得到极大的激发与释放。因此网络在成为舆情主要集散点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监督主体最复杂、监督声音最嘈杂的舆论场。不同于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部分网民往往会逾越监督的界限窥探别人隐私,因此首先媒体要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来充当舆论监督的领航人,不断提高新媒介素养,运用新媒体发挥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话语权争夺白热化的信息时代及时发声、权威发声。其次,要将媒介的社会功能、媒介信息的正确辨别与传播等纳入学习范畴,开展全民媒介素养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不断强化舆论监督的“自律”和“他律”意识,明确任何信息的发布都应当遵守基本的传播伦理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坚决杜绝虚假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等,防止“群体性情绪”和“网络暴力”,保证网络环境天气晴朗。再次,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以信息公开促进舆论监督,让广大群众看地明白、听地及时,使媒体舆论监督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4 加快媒体自身建设,促进新旧媒体联动

舆论监督说到底是人民的监督,因此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监督。因此要不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一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在曝光一个事件之前深入调查,确保批评稿件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准确,确保评论立场客观公正。二要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为主,避免因追求个人私利或者一时的轰动效应一曝了之,而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失或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三要严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督,避免因谋私而诽谤污蔑他人,侵害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联动机制。新媒体出现以后,传统媒体的某些职能逐渐被取代,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普通大众对于信息的深挖往往缺乏专业的媒体素养,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以此之长补彼之短。新媒体可以借助微信、论坛等及时曝光、广泛传播,随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跟进,在网络“众声喧哗”的状态下充分发挥其公信力强的优势,辨真假、明是非,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通过专业的调查性报道评论将政府议题和大众议题有效对接,既传达政府的态度又反映大众的声音,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后续跟踪报道监督事件处置结果,确保监督的完整性。

5 以监督促监督,加强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合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明确提出来,由此可见各种监督类型、监督制度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一方面,舆论监督没有处置制裁权,对权力主体的制约和监督都是间接的、非强制性的,一般通过强大的舆论压力监督批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所以必须借助其他监督主体的参与,如通过纪检、监察等机关的介入对曝光问题及时处理以推动问题的解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要畅通各种监督渠道,加强媒体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合作,通过各种监督形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力量转化,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另一方面也要对媒体的监督行为进行监督,对于有的媒体不监督、乱监督甚至僭越法律、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严惩不贷。因此,媒体舆论监督也要在党的领导下以各方监督不断促进自身的制度化、规范化,进而推动监督合力的形成和发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简介

王晓丽,中共日照市委党校,讲师,

李滋萱,日照市人民医院团委,endprint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工作者监督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