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起源学说研究

2017-11-28孙福成

卷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竞技性太极拳

摘 要:太极拳是道家思想与武术实战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一套内外相合、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快慢相连、形意结合的拳法,此拳意、气、形于一体,无极而生太极,浑然一圆,故称“太极拳”。 首先要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竞技性、其次是健身性、最后表现出来的才是养生功能。

关键词:太极拳;竞技性;健身性

本论文为校级重点课题:批准编号:2012XJLXZHD005

太极拳十三势讲究,“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合“掤捋挤按”四正之手、“採挒肘靠”四隅之手,以得“乾坤艮兑、坎离巽震”方位八门之卦;而以进步为火、退步为水、左顾为木、右盼为金、定为中方土的身形分步来应五行之用,故练太极拳时须身合八卦,脚踏五行。太极拳是让人产生神秘感、想象力、看完太极拳高手练习后及其想模仿的身体动作。从太极拳创编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论环境如何变迁仍在尽心竭力地传承它;无数仁人志士在著书立说把它发扬光大;无数仁人志士想通过练习它而获得超乎寻常的技击能力;有多少人穷其毕生精力想搞明自它;又有多少人关注它、实践它并从中获得了健康和幸福,这么多人为之追求的太极拳到底是什么呢?对此,可以从现在浩瀚的太极拳信息来源中看到百家之言。练家有练家的体会,专家有专家的观点,从易到难、从古到今、从道家到儒家或浅或深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说法。

1 太极拳起源说

太极拳源流,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争鸣不休,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2 陈王廷创编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成就令人敬仰的武术家。陈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现在能看到的CCTV5武林风擂台赛上双方选手的粘枪比赛,就是从陈式太极拳发展演变的。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在陈式家族中世代相传,形成陈式太极拳。陈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收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福魁(露禅)为徒。杨褔魁艺成回乡,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将师传老架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逐步舍弃,后经其孙杨澄甫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跟杨福魁之子杨班侯学得杨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式太极拳。

3 太极拳源于道家

陆绵川先生,四川著名中医,“家学渊源,幼习经史子集,年少时练习武术,修炼道功;武功家傳“形意拳”,在外拜师学习“风水”、“中医学”、“八卦掌”等。气功则家传“太极”,兼及“剑门”;外师“丹鼎”、“玄真”。中年学佛,得《密宗》、《坛宗》心法,笃志勤学,遍访高师,广结益友,能固学禀诸家,术兼多门。陆先生博览强记,本业岐黄,名惯海内,曾有多篇力作震动医坛。1988年8月由陆绵川主编的《气功传统术语词典》有条目与太极拳起源有关,认为太极拳的祖架,起源于道家太极门九宫太极手之自发功,后经名师综合归纳,层层剖析,题名为“太极拳起源说”摘编如下:

太极拳源于道家,道家有五门秘法,亦称道家“五门不传之秘”,即太极门、丹鼎门、符门、剑仙门、玄真门的秘密功法。五门秘法,历来私相授受,不立文字,隐传民间,对道家气功的发生发展,影响很大。

4 太极拳源于道家太极门

太极拳源于道家太极门,太极门是宗儒家《易》理的太极动静,道家《老子》的无为自然,融合发展而成的气功流派,是道家无为门功法的代表,属道门五秘大法之一。太极门始于五代陈希夷,原本自然无为,系《老子》思想在修炼方面的实践者。陈的《太极图》传世后,周敦颐、邵康节等道学者,相继发挥了太极动静的阴阳至理,以及两仪、四象、八卦等变化之道,基本上完备了太极理法。此后,以无为自然为宗旨的气功修为已日益发展,结合并发展了太极理说,逐渐形成了为“五秘”之一的《道家·太极门》系统功法。《太极门》功法至清末的传人为陈二清,道号“紫真”,与剑门白云生甚相洽。陈以朋友师事白,故白晚年曾付与“剑门法术”。太极门的功法历来讲究独脉单传,择人而徒,故江湖上知太极功内秘的人极少。《太极门》宗老子“无为”为其本旨,因此又名“无为派”。基础功法可分为刚柔二道:刚道以八卦神力手为代表,即神拳。柔道以九宫太极手为代表,即后世太极拳的祖架。

5 太极拳源于道家太极门之九宫太极手

九宫太极手是继“十方无极挡”发功后,自然连续法功的一部功法。“十方无极挡”亦即九宫太极手的“中宫桩”。旧传九宫太极有九个发功桩口,按九宫八卦序位排列。每个桩口连桩势在内,共有九个特定的标准架势,合之即得九九八十一式据说这些架势也就是后世太极拳外架动式的祖架。后世流行的太极拳拳架,最初也就是根据当年太极门祖师们自发的九宫太极手的的拳架,整理演变的。据《太极门》传承者谓:由于这种先虚发动内气而引动外架的自然发动是一种既简易、又高深的无为门功法;既须有良好的引发、指导,又不易入无为自然之门,因此祖师们秘其内诀不传,单以外架传人习练,希以外架带动内气,冲开气脉,达到入门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太极拳盛传于世,而太极门内诀却鲜为人知的原因。九宫太极手的八十一式动作是非常朴素而简洁的,不像太极拳动作那样的优美、艺术,因为它们是自发的,是由内气带动的,没有经过认为的雕琢与取舍。关于九宫太极与无为挡的发功哲理,是无为而静,静而生阴,阴极则化,故静久自然生动,动而生阳,阳与阴合,即所谓太极动静,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宫,九宫归太极。”endprint

太极拳《系道家·太极门·九宫太极手》的外动架势。明季后,《太极门》宗师秘其内诀不传,教人外架希以动势去发动内气。由于该法有架可循,易学易记,故一时流传甚广。太极拳可考者,即杨露禅传承于陈家沟陈式太极拳,近世以拳架风格不同分为陈式、杨式、吴氏、武式、孙式等不同派别。《太极门》功法及《九宫太极手》、《太极拳》等内诀,则秘传民间,知名者多,知诀者少。

6 养生健身的起源说

佛教修来世,道教修今世。道人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长生不老”,“飞升登仙”。因此,他们对养生健身十分重视。为此他们除了解外物(外丹),更主要的是导引行气炼内丹。道教认为“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要养生必须“宝精爱气”,气是“人”与“仙”之间的桥梁。这种“气”就是“内丹”。炼内丹就是“炼气”。炼气的方法,大致有:食气,即不食五谷,专门食气,最后达到“辟谷”而”胎息“的境界;养气,吐故纳新,补充内气,护养真气,延年益寿;行气,运用意念,调动内气,周身运行,通达筋骨,驱逐百病,行气的最高境界,是用身体内的阴阳二气,在自身中“烧炼”。炼气需要导引行气,这就产生了练拳。在练起的时候,引入武当动作,而练拳的过程中,又渗入练气的目的。因此拳术的竞技价值观念在道拳中受到气功养生观念的冲击,形成了“养生第一,竞技第二”的道教武术观。这种道教气功与武术运动的结合,便产生了最初的武当太极拳。太极拳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讲究阴阳变换,圆弧抽丝,动中求静,柔中寓刚,细长深匀,气沉丹田”,建立“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畅通为先导,以通过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达到增强生命活力,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2007年3月,面对社会各种说法,国家文化部委托中国民协,组织全国武术、考古、民俗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评审考察验收组,经过对陈家沟的缜密考察,进一步认定温县陈家沟为“太极拳发源地”并挂牌(见2007年6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太极拳发源地定为河南溫县》的报道);2007年8月,国家武术部门在对社会上多种说法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考察、论证后,命名温县陈家沟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见人民日报2007年8月22日第12版报道)。源于河南温县,是一批批学者和武术研究、教学机构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反复认定的结果。在这一考察和研究过程中,虽存有早于太极拳源自温县的传说,但至今未发现经得住考证的翔实论据(详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执行专家康戈武《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文章——载于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一期、《中华武术》2007年12期)。至于社会上流传的多种说法,以讹传讹或附会推想都不行,这些问题还有待有关专家进一步考证研究,一切都要靠事实说话。

在研究关于太极拳起源的问题上,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的各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讲的有理有据,有的能自圆其说,有的甚至自相矛盾,更有甚者号称自己练得太极拳才是正宗。本人认为太极拳的起源,绝不是某个人单凭自己的能力就能创编太极拳,也不是某一个时间点上创编出了太极拳。太极拳的诞生是经过无数人的实践,并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才渐渐有了雏形,再经过后来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才形成了今天的太极拳。某一个人可能在太极拳方面很有名气,只是他在传承的过程中付出的比别人多才有了成就。因此,不要再辩论谁才是太极拳鼻祖这个问题了,有辩论的时间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的练上几趟太极拳更有实际意义。

作者简介

孙福成(1979-),男,汉,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竞技性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如何注意呼吸养生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