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中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2017-11-28修世东
修世东
【摘 要】有机化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有机化学学科领域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广度不断增加,但各专业的基础课程的授课课时却在不断进行压缩,讲授内容的增加与授课学时减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有机化学;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中化学化工、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有机化学学科领域的不断发展,知识不断增加,但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的授课课时却在不断进行压缩,讲授内容的增加与授课学时减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言堂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很难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出创新意识,而且也越来越无法解决学科知识快速积累与学时减少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广博基础知识和扎实专业技术及科研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来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同行的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体会,对目前我校的有机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尝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 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的理解与记忆,而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应用十分复杂,既有普遍的规律,又有个体的差异,这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上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对有机化學反应的机理的认识理解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死记硬背仍然无法掌握,从而使学生认为有机化学很难学,最后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差,产生恶性循环。
1.2教学手段需要改进
现代课堂大都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组织教学,教师既要备课又要做课件,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容量很大,所以课堂教学往往追求内容多,速度快,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一旦知识量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精神疲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起来事倍功半。
1.3教学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以理论考试成绩记录。这样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的上课,甚至有些同学逃课,只是到最后期末考试前临阵磨枪。这种现象很普遍,最后学生考完试把知识又全部还给了老师。这样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虽然现行的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分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逃课现象的发生,但是依然是以期末考试的理论成绩为主,尚不能扭转学生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思想。因此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开发。
1.4对实验课程的重视不够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化学理论体系几乎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在大学之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想,虽然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实践课程的比例相较于中小学阶段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依然只占总课程的很小一部分比例。而且长期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学生对实践课不够重视,认为实验课只是理论课的附属,上课只要走走过场就行了。而学校在开设实验课程时只开设验证性的简单实验,缺乏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实验课学时数相对不足,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复杂的实验,这种情况也加剧了学生对实验课兴趣不足的情况。
2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建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世上无难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很大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而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又很抽象晦涩,微观世界不像宏观世界一样能够一目了然。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理解掌握上有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的话,学习上的困难很容易使学生遇难而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2.2调整学习内容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繁杂,抽象晦涩,入门较难,许多学生都卡在了入门这一步上,发现入门难之后,便对有机化学失去了兴趣。所以在新课程的引入之时,应该力求将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形象化,将微观的物质以宏观的形象表现出来,使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为示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课程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进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动力。
2.3提高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科学加艺术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我们认为,有机化学的教学语言应该精当(准确严谨)、精炼(言简意赅)、精巧(富有启发)和精彩(妙趣横生)。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严谨、科学、精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所谓“准确”就是要符合科学性,要准确、规范,符合有机化学学科的知识特征,因此教学语言措词要恰当、字斟句酌、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有具备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个论点的论证、推导都要言之有据,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讲解透彻;再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善于激疑,在平凡的知识中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最后,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改进旧的教学方法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如厨师做菜时先后加入料酒和醋之后,会有香味散出,从而引出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进而对酯化反应的特点进行讲授,最后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总结;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授课方法:在正式授课前,给出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寻找问题,并尝试让学生自行上讲台讲解,然后由教师点评,再做出补充,使学生从一个被动学习的位置转变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2.5完善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效果的正确有效评价对于有机化学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诊断、调节和激励作用。其中公开、公平、公正的成绩评定制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我们应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权重,强调学习要注重平时积累和学生自我学习模式的建立,并应特别规定:平时成绩每个单项有不及格均即记总评成绩为不合格。并且在考核过程中强化考试纪律,加大考风建设,考试试题按多题多卷处理,流水阅卷,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在有机化学教学当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发展趋势、专业特色及学生知识基础水平,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通过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兴趣,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有机化学课堂延伸到 “科学研究锻炼”的第二课堂,建立课堂内外全方位育人的培养体系,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创新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占先.有机化学.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
[2]台玉萍,黄新辉.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化工,2010,33(4):76-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