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汉语学习者语篇能力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017-11-28韩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韩蓉

摘要:本文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采用“语篇能力”这一概念,要重视发展汉语学习者的语篇能力,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测试评估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发展外国学生的汉语语篇能力。此项研究将有助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语篇能力;汉语习得;汉语国际教育

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外国学生在初、中级阶段对词语句子的掌握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语篇方面,即使到了高级阶段也会呈现出很多问题,阻碍了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赵金铭分析原因时指出:“一方面是由于汉语语篇研究本身相当薄弱,对于连句成篇的规则和手段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在语法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语篇教学。”致使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语篇结构和连接手段方面的有效训练,不具备语篇能力。我们认为学习者的语篇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可以习得的。这需要学习者构建“语言即语篇”的语言习得观,并从语篇的视角去评估学习者使用语言的能力,即“语篇能力”,通过语言教学大纲的设置、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测试评估习得语篇能力。

一、汉语教学大纲中语篇知识的研究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吸收了当时对外汉语教学界和汉语语言学界对语篇的一些成果,尝试提出了一个语段教学的雏形。大纲将汉语教学项目表分为词汇、汉字、语法和功能,而语篇是语法项目表中的一项,如下表所示: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提到“语段,或称句组、句群,是前后衔接连贯并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组合”,该大纲将汉语语篇分项列入本科二、三、四年级的教学大纲中,如下表所示:

其后,为了适应和配合汉语教学由“请进来”向“走出去”的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战略,国家汉办组织多名海内外汉语教学专家编写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其中专门将语篇知识列为一项,作为与语音、字词、语法、功能、话题并列的语言知识项目。语篇知识具体内容概述如下:

二、基于语篇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主张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学和教。祁爱华提出的语篇教学过程有导入、整体呈现、讲读和语篇呈现,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借鉴这一模式,以中级汉语综合课《重读西藏》(选自陈灼主编的教材《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一文为例,我们将汉语语篇教学设计分为四个步驟:

(一)有效指导,预习语篇

汉语教材中的课文即为语篇。在进入语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课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去预习,让学生对语篇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预习时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词典、解释意义,学生只需理解背景知识和语篇大意即可。这种语篇的预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激活相关知识的储备,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我们进行《重读西藏》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一些有关西藏的图片和介绍等相关的预习作业,学生通过预习,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后,都能带着兴趣投入到语篇的学习中。

(二)热身活动,导人语篇

导入是语篇整体教学的重要步骤,有助于学生课前热身,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并为新知识的呈现做好心理准备。常用的语篇导入法有图物导人法、情景导人法、旧知导人法、故事导人法、游戏导人法、背景知识导入法等。例如,《重读西藏》的教学可采用图片方式直观导入,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一些西藏特有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图片,比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喇嘛、哈达、八角街等等,并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学生在看完画面后,都能踊跃举手发言,说出他们预习时对西藏的了解。随后教师强调西藏这一主题,并以“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西藏,认识西藏,让我们一起去西藏旅游吧”这样的话语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语篇的兴趣。导入时还可采用解题导入法,教师可以解释“重读”的意思:“重”可以理解为“重新”“又一次”的意思,“读”是认识、了解的意思,即在原来了解的基础之上,重新全面地认识西藏。而课前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三)整体把握,呈现语篇

这一环节可具体分4个步骤:展示理解语篇,朗读操练语篇,复述表演语篇与总结语篇结构。首先,展示理解语篇。可以先就语篇的内容进行简单提问,再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展示语篇,通过回答问题将视听说结合起来,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篇整体结构,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语篇整体进行初步了解。其次,朗读操练语篇。可以通过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或分组读等方式进行语篇记忆,为后边的复述课文搭好“脚手架”。再次,复述表演语篇。可将学生分组按照简单提示词操练完后,再将难度提高到完全没有提示词进行表演。也可将课文内容扩展开,教师提供一些适合操练本课语言点的情境,学生自行编写脚本进行表演。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语篇结构进行梳理总结。以《重读西藏》为例,其语篇整体结构可归纳为:第一部分(1~2段)为西藏给“我”的感觉和印象;第二部分(3~4段)为高原反应和西藏的气候;第三部分(5~7段)为西藏的著名的人文景观;第四部分(8~13段)为西藏的风俗习惯;第五部分(14段)为“我”在西藏最后一天的经历和感想。这样清晰地将语篇结构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

(四)加强互动,构建语篇

传统的汉语教学把语篇与词汇、语法等语言单位割裂开来,这仍然是基于句子而不是语篇的教学活动,其结果直接导致汉语学习者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系统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如果不能在教学中实现词汇、语法、语篇的互动,那么我们就不能有效地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语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语篇任务型多媒体课件开发模型”,强调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理解与表达的互动性。课堂教学以语篇组块为单位,向学习者输入语篇信息,同时基于这些语篇组块,学习者要真实自然地完成语篇性的交际任务,输出其他形式的语篇组块,构建起新的语篇。例如,在学习完《重读西藏》这篇课文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或最喜爱的一个地方,并按照本文的语篇结构,运用所学的语篇组块来建构语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够不断地培养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进行语篇表达的能力。

三、基于语篇能力评估的汉语测试研究

通过语篇层面的测试来评估学习者的语篇水平,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篇能力。在现有的汉语测试和评估中要重视对学习者“语篇能力”的评价体系。语篇层面的测试目的在于: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评估学习者是否能够自觉运用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知识,构建起具有恰当的衔接与连贯性的语篇,以实现“语境中的互动”。笔者认为要提高学习者的语篇能力,就应在测试中设立测试语篇能力的题型。如测试语篇能力的“完形填空”题,可以评估学习者对使用中的语言(特定语境下的语篇)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通过修饰和限定成分进行句子的表达、在语境中选择恰当的句子、汉语语篇修辞和语体能力等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
跨学科视野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思路再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研究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日语音差异教学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教学研究
试论英汉词汇对比分析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