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创编与实践

2017-11-28潘灵琴

青年时代 2017年29期
关键词: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小学美术

潘灵琴

摘 要: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浓郁,美术课堂可融入足球文化,依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编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的内容,在实践中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各项综合实践中逐步丰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识读图像、提升其美术表现能力,激发创意实践和审美感知。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园足球;校本课程

一、引言

温岭市三星小学在2012年4月正式提出了“校园足球”的特色教学,几年来,学校陆续被评为温岭市足球网点学校、台州市足球试点学校、浙江省足球特色示范学校。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学校特色、整合各项资源,不仅拓宽了教学内容,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美术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的“融合”指的是《足球美術》校本课程紧密结合校园足球文化,课程目标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美术表现能力,以及心理特征;课程内容融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探究”是指《足球美术》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实施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实践探究的能力。“创新”是指《足球美术》校本教材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创新。本文围绕“融合”“探究”“创新”这三个点总结美术校本课程是如何整合校园“足球文化”这一有效资源,引“活水”融入美术课程的实践与创新。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创编,在应用时更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关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解惑答疑,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仰取俯拾——“足球美术”融生活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生活就是课堂。生活中有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温岭市三星小学浓郁的足球氛围,拓宽了美术的表现途径。《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构建紧密结合校园足球生活,融入学生学习足球的一点一滴,“仰取俯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目标定位明确合理,内容安排丰富新颖。

(一)目标定位——“量体裁衣”

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美术学科也有了自己的关注点,《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图1),充分融入校园足球文化,课程目标的规划注重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密切关注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特点,借鉴现用的美术教材,参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图2、3)。

(二)内容设计——“就地取材”

三星小学特有的校园足球文化为学生营造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氛围,提供了锻炼体能、磨练意志、运动感悟的机会。这些原型的启发,可以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现,思想创造,并运用美术特有的语言和媒材加以表达,体验创新。美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立足原有的美术教材,取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围绕学生的运动爱好,融合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有些课程内容的创编是在现用教材基础上的第二次创作,有些内容选择了学生足球生活的观察体验,因此,学生的学习表达更自然,也更加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

《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安排分为“一、二、三”,就是指第一学段每学期安排一节结合足球文化的美术课,第二学段每学期安排二节结合足球文化的美术课,第三学段每学期安排三节结合足球文化的美术课,小学六年创编24课《足球与美术》课例。当然,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在原有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再实践应用,课程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富有趣味性、生活化,倡导积极动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想象和创造相结合,既提升美术素养,又更深入理解足球文化。(如图4、5)。比如孩子们在《足球的历史》中探寻足球起源、了解足球发展历史,并学习用美术的方法宣扬足球运动,表现足球文化;在《足球赛门票设计》《足球赛徽标设计》《足球赛海报设计》《足球赛奖牌设计》等设计课中,学到各种实用的设计构思和方法,解决足球运动中的各种问题,获得“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在《我喜欢的足球明星》《疯狂的球迷》等课中学习夸张的漫画表现手法,体验美术语言的魅力,并尝试运用泥塑、剪纸、摄影、电脑绘画等方法去表现足球运动的激情和快乐;在《三星足球队》《中国足球梦》等综合探索课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足球文化,了解中国足球的现状,树立“足球梦”“强国梦”的远大理想,真正领悟踢好球、读好书、做好人。

由图6、7可知,一年级第一课的《我为足球赛加油》,课例内容的创编紧密结合学校的足球运动或校园足球比赛,要求孩子们动手设计制作一面小旗子,为足球赛加油。一年级现用的美术教材中也有剪贴造型,而这一节课刚好可以作为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拓展,既延伸了现用的美术教材,“就地取材”,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

三、行成于思——课程实施重探究

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学美术学习活动中融入校园足球文化,更关注学生对足球生活的体验探究,努力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美术能力解决足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运用各种美术技法创造以足球运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学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品味感悟、“引发深思”,内化知识、积累经验、“引船就岸”、提高能力、提升情感。

(一)情景探究——“引人入胜”

在《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注重“情境”创设,倡导“引人入胜”,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移情入境,情由境生;在足球活动中探究美术表现主题;在各种感官体验中领悟美术技法、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讲故事就是创设情景、“引人入胜”的最好手法。正如特级教师李镇西说:给孩子讲故事要自然切入,让孩子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情境,进而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和启迪。可见,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往往能很快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比如在《我是小小足球迷》一课中,教学中可先展示“清朝足球比赛”几个字,吸引学生,拉开故事的帷幕:清朝末年,洋人耻笑中国人不懂足球,爱国志士周天挺身而出,以精湛的球艺回敬狂妄的洋人,为中国人洗辱雪耻,球赛终场时,中国队以9比8险胜,用事实赢得了胜利和尊严。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孩子们,激发想象思维。他们会用漫画表现足球迷的生活,用色彩挥毫球场的激情,用各种夸张手法表现球迷的疯狂(如图8、9、10)。endprint

在剪影运动员时,美术课请出班级足球主力军。他们穿着球衣,拿着足球,在教室里摆着不同的pose,模拟比赛场景,孩子们边观察边画(剪)这些“足球明星”。教室里欢声笑语,有人大叫:我的腿太短了!有人感叹:我是大头娃娃了。美术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与表现。在快乐的情境中,学生绘画熟悉的人物,研磨美术表现的技法和情感,有兴趣、有激情、又有收获。

(二)解惑探究——“引发深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活动”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及生活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带问题思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其主动探究。如教学《足球赛门票》时,教师可利用PPT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门票,通过提问你喜欢哪张门票?为什么?来引发孩子们思考。

教学片断:

师:校园足球争霸赛即将开始,现在有三种足球赛门票,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生:1号门票像一个足球的形状,我很喜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门票的设计,外形的创意很重要,你还能想到哪些外形呢?

生:除了长方形,还可以是箭头形、奖杯形、火焰形,或者球衣形等。

师:大家想的真好啊,那么仔细看看,足球争霸赛是什么时候?

生;2号球票只写了周六,没写具体时间。

生:还要写出几点钟举行。

生:是啊,门票设计时要写上具体的比赛时间,比赛地点、还有参加比赛的团队等。

生:门票3的设计还有副卷,这样便于检票,还可以设计防伪标志,防止造假。

生:我觉得可以用齿孔连接副卷,这样检票后的足球赛门票能完整保存,便于收藏。

师:同学们讨论的都很好,足球赛门票的设计离不开图案和文字,大家可以在造型、图案、文字中融入足球赛元素,将一张小小的足球赛门票设计的简洁明了、美观实用,我们班足球队将在下星期火拼五年级其他班,请大家设计一张足球赛门票,为咱们班加油。

在设计足球赛奖牌时,也可同样创设问题情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了解奖牌的设计元素,当孩子们戴上自己亲手设计的足球赛奖牌时,真是欣喜若狂(图11、12)。

(三)学习探究——“引之以渔”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300多年前就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地呈现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校本教材的创编紧扣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内容的编排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在读图中思考,在读图中探究,“授之以渔”。

比如用版画的形式表现《足球运动员》(图13),就有非常详细明确的制作指导,让学生一目了然,一学就会。在指导学生进行《球鞋写生》(图14)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球鞋,了解球鞋的结构特点,透视变化,教材内容突出“观察”和“写生”,明确引导学生创作的方法。

图11 学生设计的足球赛奖牌

图12 学生戴上奖牌的情景

(四)综合探究——“引船就岸”

杨向东教授提出: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就是“核心素养”。因此,课程实践中应倡导学生在“足球美术”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引船就岸”。

美术课中的欣赏评述活动,就是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运用常用的美术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学生可通过口头表达或写作形式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在欣赏学校足球的特色成果后,孩子们有感而发,在品读《中国梦、足球梦》后,学生用画笔绘出了一张张精彩的手抄报、一幅幅动人的海报(图15、16),这些融合绘画、书法的作品,正是美术课引入校园足球文化最好的创意实践。

核心素养下的美術教学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创编《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活动中,加入电脑设计课和摄影课,就是希望学生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体验各种媒材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与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四、技进于道——创新实践启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活动是“人的感性活动”,指“实践”,它“反映了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中的积极行为”,而心理学意义上的活动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局级形式”。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的感知经验远比听别人说教更加深刻,因此,美术课中融入校园足球文化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想象创作美术作品,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技”上升到“道”,从而涵养人文精神。

(一)活动创新——“以用带学”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知识绝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有感而发、有所感悟,知识才能内化。学校举行足球运动会、足球文化节时,低年级学生的美术课可以让孩子们做一些“我为足球赛加油”的小旗子(图17、18),高年级的学生为足球赛设计邀请卡、海报、徽标(图19、20)等。活动中,有些班级为自己班的足球小队设计了队旗、队标志,甚至还设计了统一的球衣。足球运动场上,孩子们激情飞扬,而通过美术手法表达出的“足球元素”,又让人激情四射。

(二)教材创编——“以学带教”

开发“足球美术”微课程,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在校本教材的创编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努力提升《足球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意义和实践效果,从中,美术教师也收获良多,既发展了学生,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温岭市三星小学的《足球美术》校本课程被评为温岭市精品课程,台州市第八批精品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说:“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为“技进于道”,改观过去围绕“技”的层面进行教学,进入“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综合性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解决问题。《足球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既“接地气”地吸引学生学习,又激发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手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应用之需,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因此带动了教师“以学定教”“以学带教”。

五、结语

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让孩子们在踢足球、玩足球、看足球的大环境中获得幸福童年。这样的生活氛围,也拓宽了美术表现的素材与途径,让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获得足球知识、技能和文化,也进一步提高了美术表现能力,让美术课堂因足球而活跃,让学生因足球而感到美术表现的幸福,因此,关注校园足球的生活体验,结合美术课程,拓展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足球美术》校本教材意义重大。诚然,一本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会有很多的研究点,比如实施的各项策略,评价的各种方法等,本文通过“融合”“体验”“创新”这三个点总结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中的得与失:目标定位、内容创编在于“融合”,开发与实践中的“体验”是最大的实施策略,而“创新”则是师生共同的获益。当然,教材的编写与实践,肯定还存在一些困惑及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汲取经验、不断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学美术[S].2017.

[2]中美术教育[S].2017.

[3]本书编委.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小学美术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