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有效性的思考

2017-11-28付才晏

青年时代 2017年29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课改有效性

付才晏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其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因此,要想切实推进素质化教育,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小学生德育有效性的思考,以期能创新小学德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性

新课改明确要求“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基础上,不要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是贯穿于不同年龄和各个学习阶段的教育,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学阶段而言,德育教育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规范等。因为小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发育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有效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所以广大德育老师应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切实提高小学生德育的有效性。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是其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小学德育开展的效果,因此亟待解决。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足

虽然新一轮的课改实施了很多年,但是部分学校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小学阶段,学校、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基于此,实际的小学课程教学大多围绕语数外等智育课程开展,以学生的分数高低论输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然就归类到差生行列。本应重点开展的小学德育教学被边缘化,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特别是当前小学教育成人化趋向较为严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成为广大家长教育孩子的座右铭,部分学校为了迎合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只能增加智育课程的课时和种类,这些课程的开展更加压缩了德育课程开展的时间,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二)德育教育方式落后

因为德育教育的内容大多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有关,很难去用试卷查考,因此在缺乏学习成绩量化的前提下,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存在应付课程设置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情况。并且,许多学校在德育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仍然沿用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如要求学生上课认知听讲,举手后才能发言,要尊师重道,要有礼貌等,缺乏明确的衡量指标。另外,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考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许多德育老师都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缺失专业的德育老师队伍,这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只能按部就班,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存在职业倦怠

当前,部分德育老师受市场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其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的变化。如认为德育教育与自身的实际利益没有多大关系,只要尽到德育教育的义务即可,至于学生能学到多少,听进去多少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另外,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教育育人”是德育老师的职业追求,但是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部分德育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教育方法,只是一味的批评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理解或情绪对抗,不能取得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关于小学生德育有效性的思考

(一)提高德育老师的业务能力

德育老师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其在德育教育课程开展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德育老师的业务能力与小学德育教育效果具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育活动,并不是照本宣科或者理论讲解就能取得效果,因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所以德育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好人好事的讲解规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或者以自身行为给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学生主体地位,丰富教学资源

除了德育课程的开展,在其他学科中融入德育教学的内容,是当前德育教育常见的开展途径。所以,德育老师可以加强同其他任课老师的联系和合作,强化其他学科的德育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实现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规范。而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开展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生活上要求学生能自理,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少父母的家务负担;在学校要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对待老师和同学要有礼貌,杜绝相互之间的攀比心理。而且,德育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法,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家校联合

德育是一个较广阔的教育范围,涉及学生在家庭中、在学校以及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行为,为此,德育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活动中,更应找好开展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加强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争取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或者通过校园活动、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德育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做到德育教育有的放矢。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构建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厚莲.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研,2013(5).

[2]劉晓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09(s1).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新课改有效性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