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17-11-28薛彩芳

卷宗 2017年31期
关键词:湖笔湖州文化遗产

摘 要: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服务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而为促进整个湖州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本文系2017年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湖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hzghy015 )的研究成果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承载了民族最有特色的文化基因,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被誉为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显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淡漠,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严重,有的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地方高校图书馆是一支重要的公共文化力量,作为知识的集中者和传递者,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毋庸置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工作中来,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活态文化引入图书馆研究和工作,也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一个契机。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比较权威的有两种:一是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二是2011 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質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2]。非遗文化以人为核心,以声音、技艺和形象为表现手段,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和延续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活态性等特征。

1.2 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丝绸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湖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涵盖民间文学、民俗、传统技艺、传统音乐等。其中,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湖笔制作技艺、白茶制作技艺、湖剧等10项;被列入省级名录的湖州琴书、周生记大馄饨制作技艺、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等43项,还有171项被列入市级名录。湖笔、绫绢、羽毛扇等制作技艺成为湖州享誉海内外的巧手妙艺,在世博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展览中颇受瞩目。蚕花庙会、桑基鱼塘、扫蚕花地等,展现了湖州蚕桑文化的繁荣。湖剧、琴书、三跳等浙北滩簧艺术,堪称国内稀有剧(曲)种。

近年来,湖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传承人基地的设置,搭建手工艺展示展销平台如组织参加非遗博览会、文化产品博览会,培育传统表演艺术演出市场如长兴百叶龙,举办传统节日节庆活动,湖笔文化节的举办,探索非遗和旅游结合新突破,如安吉县重点开发农耕文化展示馆、白茶文化园、皮影展示馆、木偶展示馆、龙文化展示馆等非遗旅游项目,传承物的挖掘记录,名人研讨会的举行等等。但是,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总体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传承人的老龄化,年龄集中在60岁-80岁,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5%;传承物的淡漠化,青少年对本市非遗认知程度和关注度处于较低不平;传承环境的缺失,受西方文化、城市现代化的冲击较大。

2 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

201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加入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通过对地方非遗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实现与传统文献资源的共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3]。

2.1 地域优势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地方性特征。任何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形式都与受一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制约。所谓地方高校,具体指的是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 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 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此类学校约为2500多所)。地方高校与那些位居中心大城市的部属重点高等院校不同的是,它与所驻区域的关系更为密切, 更了解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状况,使得其在服务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具有了明显的地缘优势:第一,有利于本区域民众查找、咨询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文献、信息;第二,方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本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快捷地输送到各类需求者的手中;第三, 便于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适时调整服务策略。

2.2 资源优势

我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中外文纸质、网络数据库、数字化等多种资源形式并存,是整个非遗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我馆还建立了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馆藏,如古籍库、湖州历史人物数据库、与浙江图书馆共享的湖州民俗文化资源库(传统手工艺、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承文化和新闻动态)等珍贵的非遗资源,形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保障体系。这些文献为当地非遗项目的确认、立档、保护和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也对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极为有利。endprint

2.3 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无形的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在非遗资料的采集、挖掘、加工整理、 数字化保护等方面具有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拥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 有专业知识广、业务能力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在信息检索、数据库管理、以及文献的分类、编目、索引、古籍整理和保护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实现对非遗资源的采集、管理、开发和利用,从而为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保障[4]。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

3.1 建立专门的非遗资料库

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要采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和管理。高校学科门类齐全,非遗包含理工农医全方位的资源信息。具有专业背景的相关学科的教师、学生在收集非遗信息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学术优势,对非遗信息资源的收集从技术上进行反馈指导,从而提高该工作的效率。“非遗”的保护步骤包括了: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扬、弘扬、传承和振兴[5]。图书馆其处理和生成文献的资深经验以及数字化后的专业技术可以很好的弥补“非遗”保护中采集及其理论研究的空当,帮助完成对“非遗”及其资料的生成、保存和更新[6]。

3.2 组建非遗研究平台,构建“1 +1”互动教学新模式

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教材。传承就是担当,将非遗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在高校开设非遗技艺课,更多的融入年轻人的思想,“传”、“学”、“研”结合,既传承了非遗又赋予了非遗新的生命。

地方高校可以构建“1 +1”互动教学、口传心授新模式,即安排一个专业教师和一个民间艺人共同讲授一门课。从传承人的角度由民间艺人现场表演,传授手工技艺、呈现技艺创作过程、技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术角度由专业教师讲授,讲授某种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及流变,总结艺术价值,既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又提高教学效果。

湖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州师范学院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之一,著名湖剧演员许丽娟(国家二级演员)是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湖州师范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许老师常年在非遗传承基地开展教学,教学生学习湖剧《走七里》、《金绣娘》、《庵堂相会过桥》、《杨开慧》、《朱三刘二姐》等唱段,还收了若干个专业徒弟。湖剧曲调清新流畅,表演文雅细腻,剧目大多表现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湖州方言演唱,特别能体现江南水乡的乡土气息,因此深受大学生喜爱。

3.3 加强“非遗”保护的宣传

高校图书馆的任务包括开展读者教育,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将“非遗”保护的宣传融入到图书馆的工作中,以特色文化品牌方式推动“非遗”宣传。

3.3.1 网络式宣传平台

在互联网已完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今天,网络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最快速、有效的最佳宣传途径。作为信息窗口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网站和新闻媒体上发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让“非遗”尽可能多的出现在上网的人的视野当中,从而使其对“非遗”产生兴趣。图书馆应当在其工作范围内尽可能的与关注程度较高的网站和相对权威的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合作,利用网络的条件和优势共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

3.3.2 实践式宣传活动

网络仅仅是吸引读者的目光,关注“非遗”,真正零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必须要将“非遗”落实到实践当中。图书馆可以采取开展讲座和交流会的形式让读者参与到实践中来。定期的邀请“非遗”传承人和相关的专业学者在馆内进行“非遗”的介绍、研究和交流;定期在图书馆开展“非遗”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寻访菰城非遗,助力薪火相传”。

3.3.2.1 开设“左尧微言堂”举办非遗讲座

精心安排,打造非遗讲座地方品牌“左尧微言堂”。每期活动都经过精心挑选,按照“选题系列化、讲师专业化”原则,以最具地方特色的非遗为主题,邀请非遗传承人给师生讲述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并现场演示、传授技艺,举办地点在校图书馆或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取材地方,讲述地方,通俗易懂,贴近湖州人的日常生活,在活动中发扬本土文化,培养学员的文化寻根意识,增强本地区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归属感。我校图书馆于2015年4月起开设“左尧微言堂”举办非遗讲座,已成功举办6期非遗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来馆举办展示、展演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无形性与活态性的特点表明了这类文化遗产更加注重传承人的价值,重视活的、动态的因素,通过人的表演、制作和展示,通过言传身教、口传与心授的方式来传播和继承非遗文化。

举办非遗讲座“遇见最美湖州”之非遗剪纸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蒋志瑛,给学生展示了“喜、寿、花草、虎头”等传统图案,后来在此基础上不断在设计上加入现代的、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元素,完成《双龙寿》、《双凤寿》、《鸳鸯寿》、《一路顺风》、《平安》等现代感作品,以及《蝶恋花》、《桃花李争春》等具有江南韵味的图案。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练习剪纸,从五角星、桃花、蝴蝶、双喜字以及寿字等由易到难耐心教授。剪纸艺术是静态与动态的完美结合,只有通过传承人现场展示、亲自示范才能完整呈现活态的艺术创作过程,才能领会艺术的创作技巧、独特内涵及精神价值,品味其中的文化精髓,这是仅仅欣赏剪纸艺术作品无法比拟的。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拉近同学们和湖州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距离,对提高同学们的想象、审美、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举办非遗讲座“遇见最美湖州”之非遗湖笔文化。特邀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讲座,传承人许阿乔老先生讲述了王一品与湖笔的渊源,毛笔的起源、湖笔的脱颖而出、湖筆的分类、特征,以及湖笔对于“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成就了半壁中国书画艺术的辉煌的重要作用 。并组织学员参观了湖笔博物馆。参观湖笔制作车间,直观了解湖笔制作工序,整个流程都体现出“毫虽轻,功甚重”的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同时借助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毛颖之技甲天下:湖笔文化研究》、《湖笔制作技艺》等一系列相关馆藏文献,让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馆藏文献焕发新生。endprint

实地探寻非遗中华老字号周生记。图书馆“左尧微言堂”带领师生走进湖州中华老字号周生记馄饨衣裳街总店领略湖州本土美食文化魅力。周生记传承人讲述了中华老字号周生记的诞生、发展和“水晶元宝”馄钝的由来及制作方法,师生们亲手体验学习制作馄饨并品尝,感悟到中华老字号悠久的文化历史魅力。

3.3.2.2 組织“寻访菰城非遗,助力薪火相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我馆参与组织大学生“寻访菰城非遗,助力薪火相传” 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州安吉县孝丰镇大竹村亲身体验了大竹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间艺术,并从文化源起、发展历史及现状、传承中的困境等角度对非遗文化展开了实地调研。大竹舞狮传承人刘师傅介绍狮头模型的制作工序,不同场合有不同形式的舞狮动作与形态,同时舞狮者也十分讲究起舞礼俗、礼仪等。舞狮活动因是义务演出,缺少资金扶持,很少有年轻人加入舞狮团队。这也是大竹舞狮在未来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大力支持。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对“善琏湖笔”、“双林绫绢”、“羽毛扇”这三大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研,并在调研和采访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摄影展,竭力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

3.3.3 兴趣式教育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一般都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大部分年事己高。青少年是“非遗”传承的主力军,而对于青少年的宣传,就要以兴趣教育为主的原则进行宣传。搭建宣传平台,以“湖州非遗文化”为主题,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实地考察与动手参与相结合,旨在让广大师生全面了解湖州文化,近距离接触“湖州非遗文化”传承人,也希望在宣传普及这些非遗文化的同时,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一同来参与学习、传承技艺,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来。对“非遗”的兴趣培养最重要,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新事物。图书馆要组织同学参加各类有关“非遗”的活动,努力营造良好、轻松学习氛围,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非遗”,关注“非遗”。还可开设“非遗”选修课,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

4 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立足于地方,积极发现、认识、保护、利用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地方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推广。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正是将湖州地方非遗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结合造就了本馆的一项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2015-10-10].http://www.npc.gov.cn/wxzl/wxzl/2006-05/17/content_350157.htm.

[2]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刘荻.浅议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4):44-46.

[4]袁军.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J].晋图学刊,2016(4):51-55.

[5]王云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J].图书情报工作,2007,08:132-135.

[6]徐鸿昌.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6.

作者简介

薛彩芳(1970-),女,汉族,浙江嘉善,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创新服务、信息资源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笔湖州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善琏湖笔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湖笔甲天下
文化遗产保护
湖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