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95后大学生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2017-11-28仇莉丽沈磊贤

青年时代 2017年29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独立性大学生

仇莉丽+沈磊贤

摘 要: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但是面对改变了的教育模式,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适应,最终导致自己不能适应社会,丧失竞争力。本文从大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简单阐述了大学生迷茫而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现状。从大学生自身出发,通过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存在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独立性;传统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学生在中学里学到的知识量庞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了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学习。据统计,我国2016高考人数高达942万,并且仍处于增长趋势。而相应的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目也相当庞大,2016年已经高达765万,且仍处于增长趋势。

当代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与生活模式。在进入大学后,很难明确自己的目标,生活与学习毫无方向。

二、传统教育下学生独立意识的衰退

在当代教育体制下,学生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而老师、家长则扮演着给予者的角色。从学习到生活,学生均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在这种被给予的状态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学校以外的世界。在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仅限于听,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相当低,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载体,而不是知识的需求者。在生活上,学生习惯于依赖,父母会安排好学生的各项饮食起居,孩子不需要自己动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多大学生直到自己一个人在外,不得不学会一个人应付生活琐事的时候才学会了自己洗衣做事。而在兴趣爱好、人生方向方面,父母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孩子变成了父母希望的寄托,而不是自己人生的探索者。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失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失去了探索自己人生的能力。

在父母看来,孩子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需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步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学生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课程填满,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几乎和钟摆上的指针一样准确,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好像是流水线的工业产品,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早就已经习惯了被安排。进入大学,不少人还是会依赖父母,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人为自己指明方向,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事情。

虽然学生一直处于这样被动的教育模式下,但内心其实依旧是有挣脱这种束缚的渴望的。当代学生大多是希望通过考取大学,来摆脱这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被动状态。但是这种迫切想要摆脱自己备受束缚的渴望,却建立在顺从父母意愿的前提下。在调查中学生对大学生活动的认识,有近一半是通过自己的猜测,而其余部分的人则是源于家长与老师谈到的信息。据2011年的调查显示,高中生中有近64%的人是因为家长要求而考大学的。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生活与学习多年,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认清自己、认识社会的时候,他们内心的倔强独立个性就被封印起来了。父母会认为孩子长大成年了,之后的事情就需要靠自己,而作为学生本人,却因为被束缚了太久,看不到生活其他的可能性,几乎失去了自我抉择的能力,当选择权交到自己手上的时候,学生已经不能够有主见地作出自己的决定了。

三、大学生独立背后的依赖性和盲目性

内心叛逆、渴望挣脱枷锁的青少年,在结束了高考之后填写志愿时,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愿意留在家附近读大学,想离家读大学,以此摆脱父母的管束。然而,即使最终决定权在学生自己手上,学生在填写志愿的时候,更多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或者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会更多依赖家长的意见、周边人的谈论。学生的志愿填写也会受到社会上所谓热门专业的舆论和家长的导向,而并非自己查阅资料、遵循兴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因此,每年新生入学之后,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转专业的申请。这其中多是想要转入学校的优势专业,或者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考生填报志愿时出于录取概率的考量多会选择“服从专业调配”,但是若专业调配与填志愿时的期待相去甚远则极易产生转专业意愿。大多数学生提出转专业不是因为自我意识的支配,而是自己的意识受到了各方舆论的支配。所以每年高校大批的转专业申请,这其中有多少是相对被动提出转专业申请不得而知。虽然说学生上大学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父母,但是在独立成长发展方面,能力依旧有很大的欠缺,更多的还是在依赖父母的指导,并非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我国的学生存在一种圈子式的生活与学习的方式。学生们更加愿意很多人一起做某一件事情,而不愿意独自去做一件事。在大学,如果一个人想要参加一项活动,但是身边的人都不愿意参加,他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同样,如果一个人本身不愿意参加某些活动,也会因为身边的人都参加了活动而想一起去参加。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看似独立背后深深的依赖性和盲目性。盲目跟风,随大流,不能坚定自己的想法或意愿。一名大学生不敢孤独地坚持自己选择的方向,就不能培养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我。大学是需要学生独立探索的新时期,是培养学生自律、自信、自主、自尊的时期。大学需要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我国大学生迫切需要摆脱这种传统的圈子模式,需要走向更加独立自主的模式。

四、积极摆脱现状,做自己的主人

大学生绝对不能安于现状,习惯被动学习、被动选择的状态。要积极解决现在自身的问题,努力利用大学四年,改变传统教育下形成的依赖盲目的习惯性做法,塑造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增强自己的个性,成为独特的个体,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大学生需要意志坚定地改变自己的依赖心理,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主动改變自己一味接受的状态,就需要自己去探索。学会质疑,将别人的言论和对事物的认知作为建议和参考,而不是自己的行动指南。大学生需要尽早改变自己懒散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个世界,要用双眼去证实自己的所闻。并且要在生活与学习上对自己有认真而深刻的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其次,学生应该虚心学习求教。多与学识渊博之人相处交谈,多读思想深刻的书籍刊物,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认知水准,拒绝盲目跟风。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勇敢面对挑战,不惧怕、不胆怯,勇敢地探索经历,这将会是人生中很宝贵的财富。

另外,大学生要努力坚持,改变是艰难的过程,脱离父母、独立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最初时期,独立要从小事做起,需要自己的坚持和不断内心暗示,促进自己成功转变。并且要学会脱离圈子式的生活方式,勇敢尝试“孤独”的滋味,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遵从大多数人的想法。

学生的独立性缺乏不仅仅是学生本人存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多大,父母仍会关心大小事。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亦需要父母长辈的支持。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给孩子机会确认自己内心的目标。另外,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相信孩子自己可以独立处理与解决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韩俊,郑明远,李臻.从学生的角度“读”中国当代大学[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3):81-83.

[2]苏强,张东,周健民,等.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97-102.

[3]孙艺萌.做好心理“断奶”,培养独立人格——元认知干预技术在大学生独立性人格培养中的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3):46-48.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独立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大学生之歌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