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探讨马克思的劳动对象化与劳动异化

2017-11-28睢晓彤

青年时代 2017年29期
关键词:对象化异化劳动

睢晓彤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劳动对象化的理论,是以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劳动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而所谓异化劳动理论,则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独有的异化劳动为研究标的的。因此,它们从根本上说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理论,而对二者的合理区分,可以对劳动异化和私有财产赋予现代意义和价值,这对建设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劳动;对象化;异化

马克思提出的异化概念实际上是为其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造势”。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切生产活动与劳动成果都是脱离劳动者自身并与劳动者对立而存在的,因而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对象化劳动认定为异化劳动。这就造成了由劳动对象化所导致的对象性存在形式和本质上的矛盾性。于是,对象化劳动就随之演变成了异化劳动,“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1]。同时,马克思也正是透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缺陷及其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压的的必然性,并由此提出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

一、劳动对象化

《手稿》中的劳动对象化理论,对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劳动实践关系做了科学的阐述,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对象化理论的合理内核,初步突破了旧唯物主义的部分局限性,为新世界观的诞生提供了最核心的思想要素。首先,劳动对象化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其是考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依据。在对象化过程中,人类能动性地将世界对象化,创造出一个承载着物质和文化客体的对象性世界。而在物质和文化发展变革中,人类也创造出了他们的自体,也就是人的本质。与此同时,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也是劳动从主体的能动性活动转化为客体存在的过程,而这些保留下来的感性客体,既是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对象,又是劳动借以实现的工具,它们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劳动具体活动,考察劳动发展水平的客观性依据。其次,劳动的对象化是人本质的体现。“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2]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既是精神层面的对象又是实践意义上的对象,而在对象化活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单一的索取关系进化为一种交互关系,这就相当于人与自然界摆脱了绝对的独立性而进行交合,自然界就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总的来说,人类的本质主要表现为劳动的对象化过程。最后,劳动对象化理论划清了同唯心史观的界限,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手稿》中指出,黑格尔在解释人类产生与发展时,是把其看作一种辩证的自我回归过程,而马克思认为其抽象对象化理论“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1]。人类历史的形成过程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劳动对象化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1]。

二、劳动异化

异化劳动概念在《手稿》中被首次描述,马克思用这一概念来表述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变异关系。马克思利用异化劳动理论,结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对私有财产和个人异化的扬弃,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达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第一,异化劳动表现为人劳动本质的脱离,是不道德的。当劳动者自身不再享有劳动成果时,劳动就脱离了其本质而变成满足自身需求的手段,这种情况下的劳动对劳动者来说就变成了一种对肉体和精神的折磨。马克思曾说过,“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生活对他是对象。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至于人正是因为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3]异化劳动这种对于对象化的倒置现象也恰好突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道德律的核心即功利主义,马克思在这里并不是反对道德本身,而是坚信资本主义这个伪道德的社会是必然会随着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而走向穷途末路的。第二,消除异化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的确使公民承认其政治权利,但是,“只有政治解放却不足以使人类真正解放出来。为了使社会达到一个真正的善,仅仅是提出‘人权是无法充分的保证的”[4]。而只有将人从自私自利的个体主义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摆脱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道德束缚,实现人类解放。而这也正是与黑格尔抽象的“自我意识”运动所区别开来的关键点,他虽然能观察到异化现象的存在,但其所采用的方法却是纯精神运动的推动,而非现实的实践活动。

三、劳动对象化和劳动异化的关系

笔者认为,劳动对象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可归纳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劳动对象化是隶属劳动的一般属性,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欲望,通过工具、手段将需要和目的对象化,在这种自觉自愿的劳动中人们能获得幸福感。

而劳动的异化则是在对象化劳动底色下所存在的“特殊的变种”,就像卢卡奇曾提到的:“对象化是一种人们借以征服世界的自然手段,因此既可以是一个肯定的、也可以是一个否定的事实。相反,异化则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实现的特殊的变种。”[5]这里所提到的“特殊的变种”就是指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条件下劳动对象的丧失及被对象奴役,是一种不受自我支配的强制性劳动,从而使劳动沦落为一种谋生手段,使人性逐渐退化为动物性。

四、區分劳动对象化与劳动异化的意义

《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对象化劳动理论的探讨与区分直击人类现实物质世界事实,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哲学策源地,为人类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提供了论据,并为后来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分析与批判提供了理论前提。首先,该理论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对私有财产即劳动异化的扬弃,即努力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以及肯定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劳动异化是作为劳动对象化的一个“特殊的变种”而存在的,它保有对象化劳动中人类所具备的部分类特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劳动异化之于劳动的对象化等同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于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主义意味着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其主要特点在于人真正占有了自己一度异化了的本质,因而成为真正的人、合乎人性的人,它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继承了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一切财富,包括私有制条件下创造的财富。因为当私有财产被看成是异化劳动的产物时,就需要我们挖掘私有财产所凝结的那部分特性,承认私有财产为人类文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经验。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向自身即社会的人的复归,也是人本质的丰富性的回归,它不同于原始共产主义与粗鄙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一并予以否定,因此这也便于我们将其与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划分。其次,该理论有利于我们分辨和澄清劳动的异化是否会存在于现存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异化是劳动对象化的一种畸形体现,它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才会存在,对二者进行本质上的划分,才能使我们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信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民出版社,1985.

[4]R.G.佩弗.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M].吕梁山,李旸,周洪军,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象化异化劳动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热爱劳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论对象化及人之存在
对京剧表演对象化思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