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2017-11-28马韵溪周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治未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马韵溪+周苏

摘要:目的探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特点,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4 个方面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辩证施护。结果92例患者症状缓解,25例症状减轻,3例效果不明显。结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含义,是蕴含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理念,在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中医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治未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08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为腰腿痛及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属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本科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证型特点,从“未病先防,防在未病之时”,“已病早治,患病初期即防微杜渐,及时诊治”,“既病防变,控制病情发展”,“愈后防复,自我调护”四个方面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辨证施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20例均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18~50岁。所有患者均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均有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特点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之本在肾虚,而风、寒、湿、热、痰饮、血瘀等痹阻经络则为发病之标[3]。

2.1风寒夹湿风寒湿邪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风寒甚者,局部多表现为肢体发凉、酸痛,固定不移,转侧不利;风湿甚者,痛处重着,麻木不仁,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2.2湿热阻络 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经脉失舒。气滞血瘀,经脉不遂,血运受阻为瘀,瘀阻不通见刺痛且痛处固定、麻木。

2.3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且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气机阻滞,络脉痹阻不通,故疼痛不可俯仰旋转,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为内有瘀血之象。

2.4肝肾亏虚肝肾阴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偏阳虚者阳虚生内寒,故面色,手足不温;偏阴虚者阴虚生内热,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酸痛,腿膝乏力。[4]

3“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3.1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

3.1.1风寒夹湿护理上指导病人居室温暖、干燥、避风,每遇阴雨潮湿天气要提高室温以驱散寒气,注意腰腿部保暖。饮食宜用温性食品,如葡萄根炖猪蹄,吃肉喝汤,具有较好的驱风逐寒、补血通络的功效。治法以祛风散寒,利湿通络。中医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给中药熏蒸,1次/d,每30 min/次,温度40℃~50℃为宜,随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烫伤。遵医嘱针刺肾俞、委中、腰阳关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变化,若有晕针先兆,应及时采取措施。拔罐时注意在治疗部位上留罐10~15 min,避免出现水疱。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防病于未然,消除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5]。

3.1.2湿热阻络护理上指导病人居室宜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清爽,床位干洁平整。对天气的急骤变化要注意调适,防止过热过冷刺激,避免过重劳动。严防跌跤。饮食宜清淡,多食瓜果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治法以清热化湿,易通经络。中医方药:宣痹汤加减。

3.1.3气滞血瘀护理上指导病人居室温暖,避风,腰痛重时可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减轻可适当活动。饮食宜进清淡之品,如苹果、香蕉、菠菜等,忌厚味滋腻之品。治法以活血化瘀,舒筋理气。中医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可针刺大肠腧、肾俞、腰阳关、委中、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承山等穴位,并留针15~20 min,用平补平泻法,同时观察针感及有无晕针等。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负重弯腰,维持脊柱的顺应性和力学平衡,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而腰部外伤后及早正确地处理可避免损伤進一步加重,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同时加强体格锻炼,尤其是腰部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肉群和韧带的力量和韧性,维持腰椎小关节的稳定,也可预防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3.1.4肝肾亏虚护理上居室应温暖、避风,痛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劳。对于体弱的患者和老年人应注意饮食摄入,重视养肾补肝,防止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6],多吃动物内脏和温肾补气之品,如虫草炖乳鸽、冰糖莲子粥、枸杞银耳汤等。治法以补益肝肾,通利筋脉。中医方药:海马全蝎汤主之。给予中药贴敷,如有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3.2情志调护由于腰腿疼痛,感觉异常,病程较长,严重影响肢体的生理功能,导致生活能力下降,心理负担沉重,病人易产生抑郁情绪。对病人予开导,消除顾虑,帮助病人保持最佳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3疼痛护理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以解除肌肉痉挛,减少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给予热敷和理疗,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以缓解疼痛。

3.4牵引护理牵引可松解脊柱周围软组织,拉开变窄的椎间隙,纠正小关节紊乱,减轻神经根所受压迫。首先向患者讲解牵引的目的和方法,牵引前告知患者不宜空腹,也不宜过饱,穿棉质衣裤,称体重并告知医生,以计算牵引力量。让患者平卧于牵引床,嘱咐放松腰肌,牵引后让患者卧床休息1 h后再侧身下床,以保持腰椎体之间稳定,巩固疗效。并观察牵引处皮肤的张力、颜色、温度及患者主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托,带上或脱下腰托时都应平卧[7]。endprint

3.5手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消除水肿、降低椎间盘内部压力,并可改变突出的椎间盘與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病变部位神经根所受压迫[8]。手法治疗后绝对卧床休息3~5天,至急性症状基本缓解为止。手法治疗由于局部组织的创伤性反应,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疼痛,2~3天减轻或消失。在1周内避免腰部旋转或过屈活动。

3.6功能锻炼 急性期(2周)后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并戴腰围下地活动,腰背肌锻炼动作可根据病人的年龄、体力状况而不同,应逐渐由简及繁,由轻渐重。俯卧位抬头挺胸,可锻炼背肌;仰卧屈膝时,抬起臀部,使腹肌、背部和臀肌都可得到锻炼。

4愈后防复,自我调护

复发率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大的特点,常常反复发作[9]。疾病初愈,应做好自我调护以促进患者康复和防止复发。出院后定期复查充分了解腰椎情况,改善环境、改变不良生活工作习惯或体位,注意自我防护、减少腰部负重、避免过度弯腰、长期站立或负重等动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强有力的腰背部肌肉,能有效减轻腰椎负荷均是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措施。

5小结

“治未病”思想全面体现了中医学超前的疾病预防理念,是中医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以预防保健为核心,个体化、防治结合的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理念贯穿于疾病防治的全过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中,“防”是关键,要将“防”的思想贯穿于对疾病的整个干预过程中,消除发病因素、防止疾病传变;“治”是基础,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中医证型,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结合治疗进行施辩证施护,可尽快缓解症状,进一步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体系,从而将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1.

[2]贾龙,张华.手法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24):75-78.

[3]贾龙,张华.“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防治[J].中医正骨,2017,29(1):36.

[4]张月娟,郑萍,李木清.实用专科护士丛书中医护理分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1-372.

[5]张春燕,李其友,滕善梅,等.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J].中医研究,2014,27(3):52-53.

[6]陈文龙,郭振平,邵亚超.“杂合以治”思想在肾阳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1):107-108.

[7]彭春莲,陈静,胡友花.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配合[J].吉林医学,2011,32(2):393-394.

[8]涂国卿,邹来勇,曹耀兴,等.“整体平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果与时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4):71-72.

[9]杜红根,魏晖,蒋忠,等.三种不同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6,29(5):444-4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未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