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2017-11-28纪华丽
纪华丽
【摘 要】小学科学教师要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引导,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创造好的教学氛围,改进教学方法,课余时间开放科学实验室,运用学生的已有的记忆,提高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科学;教学效率;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来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引导,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思维是由大大小小的问題组成的,科学活动、科学试验不是没有目的的,都是要靠实践活动的方式,来为学生拓展见识,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研究的。所以,小学科学课,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的空间,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有了学习上的疑问,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科学课就不难上来。教师如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是好的教学方法,这样将大大提高科学课的有效性。
二、创造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好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都充满教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在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身心更加放松和轻松,享受到学习的愉悦,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地发展,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就要掌握风趣的教学语言,不断地带给学生轻松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教师更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创造民主轻松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的火花的迸发。教师还要对科学实验室进行有效的布置,创造充满浓郁的氛围的科学环境,让科学课的教学增色不少。在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环境里,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获得科学学习带来的巨大的欢乐,这样,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好多。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多玩玩,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实验,这样,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细致,科学实验才能够充满乐趣,充满学习激情。
(1)课前准备充足,课上组织规律
科学实验课和别的课不一样,教师要静心准备。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仪器,对所进行的实验进行提前做一次,检测仪器的好坏。教师要激发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教师要随时巡视有效的指导
实验课上教师要重视巡视,总结时最好是学生自己总结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教师不再只是重视自己讲,学生听,教师要指导学生经过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进行科学的实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重视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效果的提高。
四、课余时间开放科学实验室,来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的实践探究活动离不开科学实验。科学实验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教师一直追求的实践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目标,但是实践探究活动会因为时间受到很多限制,因为单凭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时间无法满足学生探究实验的要求和需要,这就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保证科学实践效果,保证科学实践教学有效进行,因此,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开放科学实验室,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实验,不仅成功地完成了课上没有完成的实验,来加深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淀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因此,科学课的教师要运用休息时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帮助。小学科学教师要开放实验室,能有效辅助科学课的教学,全面提升科学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学生的已有的记忆,提高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效率
学生走进课堂教学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对待问题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认识。学生对自己脑中存在的概念的理解会深信。学生头脑中的记忆,都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只需要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就会从记忆库中搜集到已经有的一些印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一起学习《馒头发霉了》的一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和学生一起研究物质发霉的条件。在我们的生活中,霉并非经常看见,根据季节的不一样,霉的出现次数也不一样,比如,对于秋天和冬天,夏天的食物更容易发霉,学生更容易在生活中看到它们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见到的霉引起学生的记忆,学生会更加深刻认识到霉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霉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产生霉,学生会更加深入地回忆起霉的知识,发生的季节等。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观察到的现象一下子成为了学生思考关注的焦点,这样,这节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的意识中,平时不经意的观察竟然会成为一个令人赞叹的发现。这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就更加浓厚,观察和思考将进入学生的潜意识中,为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方便学生研究知识。这样,运用好学生脑海中的记忆,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课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浅见,《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