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临床观察

2017-11-28曾裕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

曾裕明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综合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94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腰腿痛感缓解以及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49%,对照组为5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较快缓解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04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工作强度大的人常患的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是主要的发病部位[1],其中最为常见的患病部位是髓核,当髓核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加之外力因素,椎间盘的纤维环将会发生破裂,髓核组织则会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相邻的脊神经根会因为遭受到刺激和压迫而出现疼痛[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3]。采用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25~74岁,平均年龄为(47.5±2.3)岁,病程为6 d~4 a;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26~73岁,平均年龄为(46.7±3.6)岁,病程为3 d~6 a。所有患者均经CT影像学检查,排除腰椎部位有肿瘤或者结核患者、骨性椎管狭窄患者以及四肢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等。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4]。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为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622):0.3 g,患者早晚各1次,每次1粒;同时给予多功能牵引床进行牵引治疗,牵引重量控制为20~40 kg,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当调节,每日1次,每次30 min;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应当保证充足的休息,另嘱咐患者睡硬床,对腰椎部位进行适当固定,患者痛感缓解后还应配合下肢功能的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1)中药内服:药物组成:甘草、防风、川芎各10 g,当归、白芍 各12 g,独活、杜仲、茯苓、桂枝各15 g,牛膝、党参、熟地黄各20 g,桑寄生 30 g,每天1剂,煎汤300 mL,早晚各1次进行口服。(2)拔火罐:在患者腰部疼痛及病变处施罐,当火罐停留大约12 min后取罐,用虎杖膏涂抹在拔罐处外敷;2天1次。(3)中药外敷:药物组成为川乌、草乌、干姜、甘草各10 g,独活、羌活、没药、红花各12 g,乳香、当归、牛膝各15 g,透骨草 20 g。中药进行煎煮后将药渣放入中药布袋中,放置腰部疼痛处时可以外裹湿毛巾以免造成皮肤烫伤,外敷每次30 min,每日1次。(4)中医按摩推拿[5]:患者采取俯卧位,医师采用、揉、拿、捏手法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通过阿是穴、膀胱穴、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穴位的按摩,可以达到整脊理筋、行气止痛的目的。采用动法:医师从患者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直到患者的下肢承山穴,如此反复操作5次。扳动法:患者采取俯卧位,医师用单手按住其肩背后侧,用另一手按住骨盆的前上端,两手同时用力向反方向斜板,腰骶部有弹响即可。中医按摩每天1 次。(5)针灸治疗:参照《针灸治疗学》[6]腰夹脊、阿是穴、委中、大肠俞、三阴交、腰阳关、后溪、肾俞、悬钟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毫针常规消毒,采用捻转提插手法,留针30 min,每1 d/次,2周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疲劳和感冒,2组患者均两个疗程后观察评定效果。

1.4观察指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显效:患者腰部痛感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下肢痛感消失,恢复感觉,做抬高测试,抬高的角度可达80°,患者能够自主进行正常的活动;有效:患者腰腿部位的痛感明显改善,下肢感觉功能也有所恢复,进行抬腿测试时,患者的下肢抬高角度有所改善,平时能够进行强度较低的体力劳动以及锻炼;无效:患者腰腿部位的痛感没有改善或者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视为无效。观察并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腰疼以及腿疼症状缓解的时间和最终痛感消失的时间。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计量数据,发生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腰椎间盘的髓核出现退行性变化[8],患者的椎間盘部位的水分出现大量流失,直接导致周边位置的肌肉及韧带失去弹性,最终出现肌肉松弛的情况,由此一来,患者腰椎位置的平衡性也会大受影响,而此时如果腰椎部位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椎间盘所受外力就会大幅提升,很容易使得椎间盘周边位置的纤维环受到压迫,进而影响脊核的位置和形状,神经根位置的改变就会使脊间盘受压迫。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脊柱周围的组织也会由于炎症以及血流不畅等情况出现水肿以及粘连的情况,主管肢体运动的神经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为患者感觉功能以及运动功能都会出现减退的情况。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课归属为中医痹证、腰痛的范畴之内[9],主要是由于气虚血亏、肝肾虚弱,当遇到风寒、湿气时,则会使气血流通受阻,患者的腰腿部就会产生疼痛或不适感。治疗方法主要是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主,同时还应对症进行祛瘀除湿治疗[10]。endprint

西医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痛感,但在一定程度只能暂时解决患者的病症,并不能根除,且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牵引以及按摩,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拔火罐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能缓解肌肉紧张,消除脊神经根的压迫。采用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2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同时也避开了单一治疗方式的弊端,所以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治疗的时间大幅缩短,相关炎性症状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57.45%,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腰腿痛感缓解的时间、痛感消失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西医疗法,使用中西医药物和治疗手法可以共同发挥中西医当中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治疗的周期。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的西医治疗,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各类病症上有优异的效果,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贾龙,张华.“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防治[J].中医正骨,2017,29(1):36-38.

[2]潘建兴.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1117-1119.

[3]范新星,陈成东.腰腹联合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17,52(4):55-57.

[4]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0-561.

[5]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國中医药出版社,2003:110.

[6]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0-63.

[7]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8]陈杰,鲁贵生,高晓鹏,等.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2):151-152.

[9]陈祖平,董森,李辉,等.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3):1128-1130.

[10]李华南,王金贵,丛德毓,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21):1840-1844.endprint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