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逆转”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2017-11-28苏宇

记者摇篮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公正

苏宇

【摘 要】“逆转”这一词汇大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山穷水尽时出现大逆转的情节的确能给观众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与心理上的冲击。然而当这种逆转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时,却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大挑戰。

【关键词】逆转 新闻基本原则 客观 公正

“逆转”泛指相反方向的转化,向来是影视作品中抓住观众感官,让情节吸引人的常用技巧。然而在新闻中,逆转却不一定是什么好事。记者觉得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2015年10月份的“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事件。

事情起于一名网友于2015年10月4日在网上发布一则消息。消息称:2015年8月,日本京都祗园一位中国老人被一个日本司机撞了后,虽然医院检查认定身体无碍,但是老人及其家属仍然纠缠并恐吓日本司机,并最终要到了10万日元的钱财。日本京都的一个类似居委会的机构发了“通告”,提醒大家当心这种碰瓷的行为,遇到了一定要报警。

该信息发布到网上之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信息发布第二天上午10点30分,某知名电视台的记者也发布了“独家报道”,标题为《日本京都的“碰瓷”事件是真实的》。报道中,这位知名电视台驻日本的首席记者表示,她采访了当地的协议会以及警方等部门,得知协议会确实发布过这个通告,通告的撰写者是一位日本七旬的“老爷爷”,这位“老爷爷”表示这是事实。

正是这位知名电视台记者的微博掀起了新的转发高潮,相当多的微博大V纷纷转发,大骂“碰瓷老人”丢脸丢到国外,并讽刺一部分国人素质低下。该知名电视台于10月5日晚也播出了这位驻日记者关于此事的报道,该记者也在节目播出后连续发布独家采访记录与录音,力证自己采访的真实性。这条消息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评论与质疑。

而这一聚焦国人素质的新闻的逆转却出现在10月5日的深夜。那位“碰瓷”的中国老人所参加的旅行团导游站了出来,发帖表示日本的居委会是在造谣抹黑中国人。随后有媒体与导游取得联系,进而采访到被撞伤老人的家属,还原事件现场情况:2015年8月21日,老人和家人随旅游团在日本街边拍照时被一位日本女司机开车撞到脚部。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在周围几位台湾同胞帮助下,老人被日本警方送到医院,警方做了笔录之后询问是否追究肇事司机责任,老人表示肇事司机态度很好,不追究肇事司机的责任。随后警方离开医院,由老人一方与司机自行协商解决。初步诊断结果为韧带撕裂,严重肿胀,只能坐轮椅打石膏,接下来的旅游无法进行。当时,日本司机本打算走保险公司赔偿,但由于申请保险的过程繁琐和耗时,被撞伤老人一家在日本行程有限,双方共同商议私了,再由日本司机自己解决保险的问题。此外,由于并不了解该要多少钱合适,就干脆参考了团费7400元人民币的价格,最后和司机商定了10万日元(约5000多元人民币)的医疗与损失费。

回国后受伤老人进一步检查确诊为骨裂,并请了护工进行护理,医疗费用远超10万日元。被撞伤老人回国后还一直通过在日导游与这名日本女司机进行联系。联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同保险公司沟通,看看能否获得一些后续赔偿。而这位日本的导游告诉被撞伤老人家属,那位肇事的日本女司机对于中国互联网爆出的所谓她被“碰瓷讹诈”的事也是一无所知,并表示自己没有说过自己被碰瓷被讹的事情,是协议会的人在道听途说后,对事件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跑去问了警察,然后就写出了这样一个不符合事实的内容,也没找她求证过。她将会去协议会说明情况,要求更正。

10月6日下午,该知名电视台驻日首席记者在采访完日本女司机与受伤老人家属之后,在微博中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表示自己有“疏漏”。至此,一个大逆转的新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由整件事情的发展可以看出,记者在这件事情中可以说是推波助澜的核心人物。然而采访中的一系列硬伤却让这条新闻背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第一,追求真实

新闻的生命之源就是真实。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记者有义务尽所有努力来让公众收看到的消息都是绝对准确可靠的。在“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事件中,记者在采写这条新闻时所依据的消息来源应该说并无问题。最早发布消息的微博文章上确实有提醒日本居民谨防碰瓷的告示的现场照片。记者身处现场,自然有便利条件依据这条线索进行调查。在对当地居委会、警方和撰写通告的日本七旬“老爷爷”进行采访后,就发布了标题为《日本京都的“碰瓷”事件是真实的》独家报道。但是既然记者将这篇报道定位于批评报道,这篇文章的出炉首先就违背了“三见面”原则。既然要还原事件的全过程,三见面都要见谁?必然要见当事双方以及对该事件有裁判权的日本警方。而日本的协议会以及撰写公告的“老爷爷”连旁观者都算不上。他们也只是从警方以及现场人员那里知晓了一些事情的梗概。在没有见到当事双方的情况下就将事件定性为真实的“碰瓷事件”,在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方面显然有硬伤。

第二,保持公正

一个记者采写新闻,首先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介入采访。公正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负责,更是对记者自己负责。公正地叙述事件经过以及后续处理结果,利用自身媒体平等地为双方阐明观点,提出主张提供平台。平衡地给事件双方提供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叙述事件的机会。直接引述双方话语要多一些,记者的陈述少一些,及时指出之前事件报道中的问题,修正讹传带来的影响。

记者从一开始就以“中国老人日本碰瓷”的角度展开调查,先入为主地就有了“碰瓷”的概念。紧抓住日本协议会机构发布公告这一条线索展开调查。这个公告有则“碰瓷事件”是真的,这个公告没有则“碰瓷事件”是假的。这就使新闻调查局限在一个真与假的问题上。进而用这个公告的有与无来认定“碰瓷”事件的真与假。在事件的调查上将日本协议会与撰写公告的“老爷爷”以及当地警方作为当事方,进行了采访并且转发了观点,却没有找事件的当事双方了解实情,没有事件双方当事人的第一手采访资料,更没有给事件双方发表意见的机会,显然有失公正。

第三,坚守客观endprint

事实就是事实,不能用记者的观点来代替事实。新闻报道中不应该掺杂任何观点和偏见,甚至可以說,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是一个冷漠而又敏锐的旁观者。碰瓷也好,诬陷也罢,首先记者要先否定这一切标签,以事件为原点,去探查事件真相。在这类冲突双方的采访中,个人的感情与偏见是严重影响客观调查的因素。出发点就有偏差,势必会影响后续采访。当采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碰瓷”事件真实性时,采访过程反而显得简单粗暴了一些。结论更是草率出炉。

要保持客观,首先就要尽量多地收集事件当事人与当时在场的旁观者的原话,用当事双方的话语来还原现场,并进行不加修饰、原汁原味的组接,立体地展现现场情景。同时用事发现场围观群众的叙述与回忆来架设更多的视角,从而让观众能更加立体地围观这一事件现场。现场围观者的评论与见解也是还原现场的关键。周围群众是最直接的第三方观众,可以看到当事双方都看不到的角度与环境,把事件现场的观察范围立体放大,让观众既能从当事双方的眼睛看事件,又能站在当事双方身后以及周围看事件。而事件的裁判单位也就是警方是最终下定论的部门,将对这一事件做出裁判。有了这些客观的要素来全方位地组建新闻现场,记者不用任何个人议论和见解就能做出最完美的新闻报道。

第四,用事实说话

记者要靠事实来还原现场,引导观众通过报道领悟出与记者相同的见解和看法。可以说“碰瓷”事件中,记者的采访初衷是想借助这一事件来提醒国人注意自身素质,莫要在国外给中国人丢脸。然而这一初衷也让记者的采访角度收缩到了急于认证“碰瓷”事件的真伪,而忽视了对其他事实的确认。

在对事件的采访中,记者应该说有很多信息来源。有网友打电话去那家京都地区的协议会询问,协议会否认曾发布过这类通告。这位记者采访当地警方时,警方透露当地曾经出现过“碰瓷勒索事件”,但因为情节不严重不会对媒体公开。并且警方没有明确表明当地曾出现过的碰瓷事件与中国老人的“碰瓷”事件有关联。而该名记者认为最确凿的证据则是通告的撰写者,当地一位七旬的“老爷爷”表示:这是事实。忽略了应该注意的,却采纳了并不确切的一面之词作为证据,显然违背了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新闻引用的事实可以说公报是最有说服力的。然而公报的出处却是一个公报权威与否的关键,一个公报是权威机构发布的还是一位“老爷爷”撰写的,其权威性与真实性可是有着天壤之别。而众所周知的消息,被多方证实的消息,没有争议的事实以及记者的现场目击则可以直接作为新闻的事实来源。从这方面看,“碰瓷”事件显然缺少关键事实来支撑。

遵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做好新闻报道的核心,更是记者最应该遵守的职业准则。追求真实,保持公正,坚守客观,用事实说话,是一个记者完成一篇新闻报道的基本步骤。这其中既要求记者有公正客观之心,还要有执着追求真实的毅力与探求事实真相的较真。努力做出不带个人感情并将事实和观点分开的新闻报道,才能体现出新闻的价值和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正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迟到的公正
韩非子民本思想的公正意蕴
公正赔偿
吕坤公正观浅析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大公无私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
公正俄罗斯党如何准备杜马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