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以老山精神的名义

2017-11-28李万辉

含笑花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山栏目杂志

李万辉

作为一本纯粹的文学杂志,《老山》杂志无疑在文山文坛上有着它的一席之地。现在,一套完整的2015年度和2016年1-2期的《老山》杂志就摆在我的书桌前,除了它外表的书香气息吸引着我以外,每期杂志中的文字内容和独特的风格无疑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正是由于麻栗坡这个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山川地理、民族风情和战地特色,都通过作者之手洋溢在《老山》杂志的篇篇作品中,读来让人觉得情感真挚,韵味悠长,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作为一名从老山脚下走出的瑶族子弟,更对杂志有着一份阅读的愉悦和吐述的快感。

我们说,《老山》杂志,是一本富有个性和特质的杂志,从最初的《石笋》《丹岩》《大王岩》小报和《天保文艺》到2004年更名后的《老山》杂志,一步步走来,越办越成熟,越办越亮丽。每期期刊的封面设计、栏目的设置、文稿的选择编辑、印刷装订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包装,清新、淡雅和别致,封面的设计如简笔或素描,一串葡萄,一丛兰花,一枚腊梅,在简致中透出精深,散出蕴味。封面标注的“英雄老山圣地,中国祖母绿都”显示了杂志的办刊主题和宗旨。张爱萍将军的题词让这本杂志增色不少,让人对曾经的边陲烽火勾起无限的回忆和怀念,这是一本从战争岁月走出的杂志,一本有着爱国主义色彩和生命之火的红色之书,一本经历时间洗礼和沉淀的岁月读本,一本值得珍藏和品读的文学杂志。

《老山》杂志,在栏目的策划和布局上,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文章主导着三分之二左右的篇幅,另外,还有书法、繪画和摄影等作品。各种体裁的作品荟萃,这也是文学的性质和精髓所在。从稿源和作者的分布来看,重点以本地作者的文章为主,兼顾外地作者的稿子。本土思想和吸收主义两者兼顾,有对比,有参照,无疑是符合这个时代的改革创新精神的,只有两者兼顾,即不保守,不排外,也不张扬,不炫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杂志才会越来越办出品质和味道来。

在小说栏目中,多以中、短篇小说居多。周光彩的《非诚勿扰》、陈苑辉的《瓮中捉鳖》、王永泰的《身在此山中》,王宽的《告状》,刘万里的《我家的英雄人物》,李光娅的《爱情三道弯》,周祖平的《青果》等小说作品都各有特色,各具风格,值得品读。很多的短篇小说,不在乎塑造人物的多少,情节的起伏跌宕,往往能在短小简洁的细节中读出真性和哲理来。如何玲的小说《打错电话啦》,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电话陷阱,耐人寻味的结尾,写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凶险。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推出的《新锐阅读》栏目,不惜版面隆重推出了辽宁作家司马干创作的长篇小说《当砖头飞向天空》,精巧的文本结构,叙述方式的娴熟,真实的生活体验,世俗人情的生活画卷,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散文栏目中,也有许多精彩之作,任仲然创作的《不该忘却丛林中那座英雄的山——老山之战30年祭》,通过几组到老山之地浏览和感思的片断,把我们的记忆重新带回到那场烽火硝烟的战争,史光柱、雷区、233个台阶、主峰、界碑、烈士陵园等英雄人物和词汇,让我们铭记“老山精神”这四个大字。本地作者田茂斌的《老山精神是怎样铸造的》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用写史的笔法论证了老山精神的来源和内涵,读后荡气回肠,感人至深。还有更多的散文作品紧扣生活、生命、生态和自然等主题,善于从日常生活、普通人物、一情一景、一草一木中发现人性、人情的美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之好似一股潺潺的清泉,又宛如一阵芬芳的泥土,这是作者们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追求真善美的结果。

在诗歌栏目中,各地诗人的作品精彩纷呈,风格各异,有现代诗,有古体诗。诗人们用诗化的语言感召着社会,咏诵着时代,感悟着人生,表达着情怀,每一首都是一首歌,都是一杯醇香的酒,都是一盏清香的绿茶,让人唱之,品之,饮之,久久回味,越喝越醇,越品越香。“儿童不知躬耕苦,笑指笠翁枕锄眠”、“更喜水绕千层田,春缀绿玉秋叠金”姚达能的古体诗意境幽远,体现出其传统诗风的独到纯正,宛如喝酒品茶,回味无穷。作家万国华的诗《阿荻遇者清底迷》(彝族叙事长诗)用叙事的语言,用山歌的形式和方言土语,写彝族平凡的生活细节,写出彝族男女炽烈的爱情;刘俊娥的诗歌《瞻仰老山纪念碑》讲究工整对仗押韵,诗中韵味深远,立意隽永,纯属难得大气之作。祝萍的《祖国颂》用彝族的语言和句子,写出对祖国的赞颂和对家乡的热爱;袁微的诗历来朴素,简洁,淡雅,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诗的语言,诗的意境。

阅读老山杂志,我们会发现,麻栗坡、老山、英雄等词无疑是其中的“热词”,出现在很多不同体裁的作品之中,如诗歌《国旗下的老山》《瞻仰老山纪念碑》《仰望老山》《麻栗坡诗笺》《迟到的老山情》,散文《麻栗坡素描》《以“老山精神”为镜》《老山神炮连》《我站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前》等等,这是特定的地域和时间表述的主题所决定的,没有这些作品,就不能称其为《老山》杂志,也就是其区别于本州其他文学杂志的特征所在,这是它的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也是它的区域文化精神和印记,即它的文学个性,个性即存在,即生命,即传承,即担当。我们说,《老山》是一本带着生命的书,每一期都是有着它的生命的灵魂,在执着和坚守中,于并不热闹的文坛上闯荡和游走,走过了30多年的年头,蓦然回首,在身后留下了一片风景,不算眩目,不算出彩,却也斑斓多彩,不算雄奇,不算深厚,却也朴实无华,真情感人。

我们说,文学是作家精神的家园,是读者的精神标本。作为文山文坛的独树一帜的《老山》杂志,由于麻栗坡这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美名盛传的英雄老山圣地,让这块热土上的文学创作更具生机和活力,更具独特的文学气质和魅力,永远散发出独特的乡土情感和人生况味,让《老山》这本杂志像兰花一样盛开,扬蕊吐香,气息悠远。

让我们以老山精神的名义,祝愿并期待能在《老山》这本杂志中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培育出更多的本土优秀作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山栏目杂志
老山兰——战士的魂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杂志收纳碗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民工给你上一课
征 稿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