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燃烧的客田村

2017-11-28三杯红

含笑花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华甘蔗村民

三杯红

虽然我曾在马关县木厂镇工作了数年时间,但对该镇大坝村委会客田村的印象就仅仅是这个村神秘的传说,但最近一次私访客田村,它追求发展的激情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传说中的客田

客田村小组位于文山州马关县与红河州河口县交界附近,分布于省道209线沿线两侧,是马关县通往外界的一道窗口,主要居住着布依族和苗族,共42户,100余人。自清朝时期以来,客田村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云岭布鹰飞马石,马蹄印踏悬岩边;仙人屋基岩盘建,常住独家陶氏人。单姓生存独户旺、惊险故事民间传;陶人骑马沙洲行,登岩飞跃一瞬间。石关门能借碗筷,佟府动众切山筋;铜铁钉来山腰钉,大龙伸舌断三截。岩洞流血许多天,鲜血喷溅底莫田,舌形断印都还在,无限奇观险岩现。

今天,在客田村的部分石岩上仍然可以看到传说中的马蹄印,看到山脉的横断面被切得整整齐齐的。飞马石、切山筋、借碗筷,这些传说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年代,它寄托了当地数代村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愿景。而这些美丽的传说也为客田村增添了神秘色彩。

沉寂中的客田

长期以来,客田村人均土地较少,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养殖业和劳务,产业发展单一,所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尤其是在发展种养殖经济过程中,生产条件十分困难,粮食生产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驮等传统方式解决。如果是请骡子驮运农产品,一天只能驮运六趟,一天一头骡子的驮运费在240元左右,运输费用高,速度慢,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本该起到核心组织作用的客田村小组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做集体基础建设的劲头不足。尽管该村也曾组织实施过小康村建设项目,改造了部分住房门面,但重建轻管现象突出,尤其是村里的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于省道209线一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名气掩盖了“飞马岩”、“切山筋”的神秘感,而村民们却不以为然。

正如大坝村党总支书记董开华所说:客田村由于以前村干部责任心不强、环境卫生没人抓、搞公益基础建设群众拖拖拉拉,做事总让人操心。别的村小组都希望将所有项目和资金集中到自己村里来搞建设,而客田村对此却显得出奇的平淡。就拿村里修产业路和整治环境卫生这两件事来说,现任村长王华告诉我:“寨脚的这条产业路,一直没人牵头修,寨脚那个坝子的耕地,每亩的产值扣除240元的运费,已经所剩无几了。”会计张明也对我这样讲:“村里的卫生问题,马关县公路管理部门曾经都带上扩音喇叭到现场,点名批评过我们村的不文明行为,教育引导村民要爱路、护路,要讲卫生、讲文明,不允许向公路一侧随意倾倒垃圾等,但事后都无济于事”。

激情燃烧的客田

离开木厂后的一年间,我曾私访过客田村,却发现客田村变了。

说客田村变了,是因为客田村“我要发展”的愿望强烈。2016年春节假刚刚结束,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祥和氛围中,大坝村党总支书记董开华专门与我聊起客田村小组春节前夕换了班子。当时我心想,村小组换村干部是常有之事,能力不足就该换,所以对这件事没太在意。

但他接下来所讲的故事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董开华说,选举那天,除了5户群众举家常年在外没能参加会议,客田村37户村民的代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谈论、争议,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意愿,村民王华才以34票赞成、3票反对的呼声,被推选为客田村小组组长,与他一同被选为村干部的还有村民王发万、张明。这一届村小组班子的平均年龄四十岁左右。

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农村能人不愿当村官。现实中,村小组干部抱怨最多的是他们的待遇低、吃力不讨好、两头受气、甚至最终还要倒贴黄瓜二条等等的工作尴尬,这或许也是经济能力强的不愿当村官、好村长留不住的原因。“培养一名村干部比培养一名科级干部还要难”就是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真实写照。

村民的推选结果出来之后,43岁的王华才心里十分矛盾,十分不情愿。在隔壁的红河州河口县辖区,王华才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苦心经营起一个创业基地——发展脆皮甘蔗20余亩,这个基地已经有着稳定的收入,年产甘蔗90吨以上,王华才一家年收入10万余元。如果放弃了这块“小菜园”,意味着他们一家4口人的生计将会遭受很大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全村村民的厚望全部寄托在他的身上,他怕辜负不起。

董开华说,村民推选结束后的第三天,王华才孤身一人到我家,迫不及待地问我:“华哥,村里选我当村长,我是当还是不当?你帮我拿主意”。当时,我对王华才说,世间的钱没有挣得完的,但人生在世,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群众对你的信任也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听了我的一席话之后,王华才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家了。

那天正好是街天,我就让董开华立马联系王华才,请他来见上一面唠唠。与王华才的初次见面,他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句话是:我常年在外,跑过的地方多了、见的事也多了,但见到其他地方、其他村,都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那沟、那路、那房子一天一变,再看我们村是原地踏步,心里急呀!所以我最终下决心当这个村长。既然群众选我当,我就要把它当好,要真正做点事才对得起大家,最起码要把产业路、产业发展、村里的环境卫生搞好。

那天虽然已是春天,但寒意未尽,交谈是在镇机关食堂里的火炉边进行的。我为王华才一番肺腑之言深深地感动,身上也感觉无形中暖和许多。“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上任的新官,王华才所燃的第一把火是修通产业路。他與王发万、张明组成的这个新班子成员召集村民开会,商议村子的发展大计。在会上,王华才讲得最多的是“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抓实甘蔗产业有出路”,他们打算先把客田村到寨子脚坝子的产业路修通。由于产业道路的项目相对较少,这条长达四公里左右的路,镇上一时难以解决。客田村不再等、不再耗,自己想办法先动起来,经过商议,村民们一致同意每户集资1000元来新修产业路。创业路的修建,燃起了群众谋发展促脱贫的激情。

说客田村变了,是因为客田村自我管理的意识强了。现在的客田村,环境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好了。走进该村,曾经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全然不见,村里多了4个新建的垃圾池、省道209一侧那堆总是散发着臭气的垃圾不见了;寨脚大约有百余亩耕地的坝子,也多了一条宽4米左右的生产便道,大春过后时常摞荒的耕地里,扯起了青纱帐——甘蔗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哪里是传说中扶不起的“烂泥”!王华才说:“客田村地处两州交界处,是马关县对外的窗口,为了重新树立客田村的好形象、马关新形象,我们班子下决心从卫生抓起。2016年发动全村老少,将公路边堆放了近十年的垃圾进行了清理,用130农用车运了十余车次。现在,对村里的卫生管理,我们立了‘规矩,制定了村规民约,将卫生保洁区域分片到户,每周清扫一次;村里还自筹资金,新建了4个垃圾池,解决了农户生活垃圾堆放难的问题”。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有章可依的村规民约,使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王华才还对我说:“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抓好甘蔗产业有出路。我们村多年来,由于生产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什么都挣不到钱,种脆皮甘蔗我有经验,它比种包谷、水稻要划算得多,我们短期内也暂时找不到更好的产业,所以我们班子发动村民,把脆皮甘蔗当作甜蜜的事业来做。全村自筹了近四万元资金,用来新建产业路和种植甘蔗。路修好了,甘蔗也种了数十亩,还组建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还获得县级3万元的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这条新修的路,由于路基不稳定,一年下来,群众前后自发地抢修了8次,尽管修路的工程款还有几万元没着落,暂时也没办法解决,只有先拖一拖。而把甘蔗的发展抓起来,这才是眼前不能再拖的事情了。”我发自内心的认为,与其说客田村变了,倒不如说客田村燃起了追求发展的激情。

追赶梦想的客田

无论党政干部也好、村组干部也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其说客田村变了,倒不如说客田村追求发展的愿望更强了。客田村自发地组织重新选举村干部,期盼加快发展,这对相对还处在深睡期的村子而言,本身就是一大觉醒。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历史的发展洪流中,不思进则必败退。正如王华才所说:“全国上下都在搞精准扶贫,习主席说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经常走南闯北,见到许多村子,一天一个样,再看我们客田村,心里很急呀。我想,当时村民选我为村长,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迫切。”党的政策再怎么好,它只是一个外因,如果广大群众灵魂深处没有激情,没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如水中月、镜中花。不凝聚起一股团结的力量、奋发有为的力量,又怎么能建设好美丽家园呢?客田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村民自发地重新选举了村干部、自发地筹资筹劳修通了耗资较大的产业路、自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脆皮甘蔗产业、自发地清理整治村内外环境卫生,这是了不起的进步。正如王华才向一位张姓村民所叙述的:“党的政策越来越好,镇党委、政府最近帮助我们申报了一个活动室建设项目和一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接下来我们客田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一个自己的活动室,村子也会像城里的花园一样漂亮的。”

王华才在上任的短短一年中,他不仅在村里点燃了“三把火”、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客田村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春节喜庆的余温还没有散尽,村民自筹部分启动资金就位后,王华才和村上的其他几位干部便请施工机械进驻,组织进行施工。通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产业路修通了;王华才接着开始点燃了第二把、第三把“火”,发展产业、抓环境整治。当年,王华才村长带领群众发展脆皮甘蔗4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村组40亩左右……工作中,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但王华才满怀信心地说:“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不愁没希望,只要心里有目标、有激情、有行动,总是有盼头”。如今,客田村的脆皮甘蔗早已上市,按当前脆皮甘蔗亩产8吨、今年批发价每吨1100——1300元计,那一年下来村民就可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王华才的带领下,村民们改变的不僅仅是生产方式,还有思想观念。从不想发展到我要发展,从被动到主动,村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实惠,更是精神的奋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如果每一个村子都像客田村一样,每天都有小变化,思想觉悟的变化、精神面貌的变化、发展基础的变化,中国何愁没有大变化?

猜你喜欢

王华甘蔗村民
旅游目的地全面关系流管理研究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甘蔗的问题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甜甜的甘蔗
老妈的高招
老妈的高招
从时尚摄影师到新农民,15年走了一条回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