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7-11-28

风景园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讲坛风景园林

资讯

评奖获奖

据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讯

近日,由美国景观事务所wHY领导的设计团队在爱丁堡罗斯文化中心国际设计竞赛(Ross Pavilio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中获胜。竞赛旨在为耗资2 500万英镑的罗斯文化中心(Ross Pavilion)和西王子街花园(West Princes Street Gardens)项目征集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

wHY赢得罗斯文化中心国际设计竞赛

该设计竞赛持续5个月,竞赛第一阶段共收到来自22个不同国家125个团队(由400家公司组成)的方案。第二阶段,入围团队为新的地标建筑完成了概念设计,设计范围包括一个包含咖啡厅的游客中心及其外部环境。最终wHY团队的方案赢得了评审团的一致青睐。这个国际化的设计团队由爱丁堡本土设计事务所:GRAS建筑事务所、格罗夫斯-雷恩斯建筑事务所(Groves-Raines Architects)、奥雅纳全球公司(Arup)、扬·凯尔萨莱工作室(Studio Yann Kersalé)、诺尔·金斯伯里(Noel Kingsbury)、劳伦斯·巴斯(Lawrence Barth)等组成。

wHY团队在尊重场地历史的同时,引入波浪式步行道,改造区域位于王子街的花园入口,设置雕塑式的座位,并营造开放空间,从而使花园充满活力。同时,该方案从场地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获得灵感,将建筑游客中心和“蝴蝶”文化中心(‘Butter fl y’Pavilion)与起伏的地形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历史悠久的爱丁堡城堡成为整个花园的视觉焦点。获奖方案预计将于2018开始建造。

(杨宇翀/编译)

北林学子斩获2017ASLA学生奖

据本刊讯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8月31日,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公布了2017ASLA学生奖获奖者名单,共有26组学生从295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综合设计类(General Design Category)、住宅设计类(Residential Design Category)、分析规划类(Analysis and Planning Category)、研究类(Research Category)、交流类(Communications Category)、学生团队合作类 (Student Collaboration)和学生社区服务类 (The Student Community Service Award)7个类别的奖项。

今年共有来自全球22所院校的参赛学生获奖,其中来自2所中国高校——北京林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2组学生分获2017ASLA学生奖的分析规划类和综合设计类荣誉奖。

其中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刘京一、张梦晗、周珏琳、王明睿、李娜亭和尚尔基在林箐教授的指导下,以“进化中的景观:创造呼伦贝尔自下而上的弹性游牧景观”斩获2017年ASLA学生奖的分析规划类荣誉奖。该项目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这是一个景观形式和土地利用方式都极为多样的区域,设计构建了一种富有弹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自组织系统(agent-based self-organizing system),关注来自底层的活动和流动,例如放牧、林业、耕种等;提出以轮作的单元作为主要策略,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重新安排,使它们以一定顺序轮流占据特定的斑块,由相互冲突变为相互依赖和促进。同时探索了草原恢复、林草间作、尾矿修复、水源保护、地下水补充和风能利用等具体措施,并设想了未来的场景。

2017年ASLA学生奖的综合设计类荣誉奖获奖者为清华大学的魏方,指导教师为朱育帆教授,获奖方案题为“创造动态混合体:智慧城市中的景观创新”。设计旨在呈现一个结合了城市农业、城市牧场、康复花园以及与水循环系统相关的开放空间与设施的城市景观混合体。

(刘昱霏/采编,刘京一、魏方/编译)

规划设计

巴黎塞纳河两岸场地景观改造据designboom.com讯 美国设计工作室SOIL和法国公司拉乐·鲁塞尔(Laisné Roussel)近期被选中重新设计巴黎塞纳河(The River Seine)两岸的某块场地,场地位于巴士底(Bastille)轴线的尽头,圣马丁运河(Canal Saint Martin)和塞纳河的交界处。

该项目希望将场地完全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历史结构和氛围当中,与此同时提出一种新型城镇建设策略。2个设计公司将场地一分为二,场地的第一部分包含1个7层的建筑,建筑材料均使用当地的木材,从规模上来看,和邻近的奥斯曼建筑(Haussmanian)相当,建筑周边拥有为居民打造的共享开放空间,这体现着与自然融合的居住理念。除此之外,建筑外还包括一个公共的小餐馆,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方便。

位于巴士底轴线上的第二部分场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师在这里建造了运河管理值班室、临时的小型活动中心、制造实验室、活动室、3个小广场和可供观赏风景的小排屋。同时还规划了一个流浪者避难中心,极大地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此外,该项目还规划了公共泳池、生物多样性检测研究中心和水质监测所。

设计师表示,他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方法来实现城市建造,将城市原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与城市今时今日各种复杂的条件相结合,实现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当今城市需求的整合。

(宋怡/编译)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公布新加坡裕廊湖区总体规划详细方案

据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讯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A)近日公布了新加坡裕廊湖区(Jurong Lake)的总体规划方案。

此方案的目标是将该地区发展成为围绕吉隆坡到新加坡高铁终点站的新综合商业区,这将进一步巩固裕廊湖区作为新加坡第二个中央商务区的地位。该方案计划将裕廊湖区作为高密度的混合功能区,为其设置水道,并注重整个区域的连通性,从而营造出“花园之城”,为新加坡创造独特的景观。

该方案计划在裕廊湖区边建设一个拥有最大垂直绿化率的高密度城市建筑群,并通过互动的公共空间创造一个流动活跃的道路体系。方案中提议将城市主要的交通系统置于城市之下,创建优化的基础设施层与汽车建兴区,将城市交通系统最大化。尊重场地现有的遗产建筑、景观和生态系统,并对其进行重新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该地区所处的战略位置、所具有的开放环境以及与生活工作紧密结合的规划,使得该地区成为新加坡的新门户,也将作为新加坡西部新兴科技创新走廊的新枢纽。

此总体规划于2017年8月在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展出,该展览是该总体规划详细方案首次亮相,并期待在展览中向公众征求反馈意见。

(李鑫/编译)

热点事件

2017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成功召开

2017年9月23—25日,为期3天的“2017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开幕。本次讲坛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风景园林》杂志社共同承办,浙江安吉竹境竹业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本次讲坛邀请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加拿大、中国的17位国内外风景园林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就“城市中的自然”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会上,400余位风景园林教育、科研、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及行业媒体代表汇聚一堂,聆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景园林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

9月23日上午,讲坛开幕式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先生与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相继致辞,均高度肯定了北京林业大学在推动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先生,德国卡塞尔大学景观规划和土地利用系主任狄德瑞奇·布鲁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美国华盛顿大学风景园林硕士项目主任罗德·巴内特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

9月23日下午的讲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主持。日本东京大学景观教授横張 真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马蒂亚斯·科道夫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UPC)恩瑞克·巴特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吴庆洲教授,香港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马修·普赖尔副教授,日本兵库县立大学大学院沈悦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

9月24日上午的讲坛由日本兵库县立大学大学院沈悦教授主持。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克里斯托弗·马金科斯基副教授,易兰ECOLAND规划设计院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康奈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风景园林系约书亚·塞拉副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风景园林系丹尼尔·勒尔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演讲。随后,在讲坛的闭幕式上,王向荣教授对与会嘉宾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高度总结和整合,并肯定了此次讲坛的举办对促进行业发展和业内交流的重要意义。

2017年9月23日晚和9月24日下午,作为“2017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的同期活动及延续,“城市中的自然”2017青年风景园林师圆桌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13层垂花门大厅成功举办。本次圆桌论坛共邀请到12位青年专家就“城市中的自然”主题作主旨报告,并参与圆桌讨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12所高校。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与张云路副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和闭幕总结。

本届讲坛是继2015、2016年2次高峰讲坛后的第3次,前两届高峰讲坛的主题分别为“风景园林的多样性”和“风景园林的价值与保护”。本届讲坛在2天的时间内,面对世界各地城市化问题的加剧,世界风景园林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就“城市中的自然”这一议题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思考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自然的量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内涵却非常丰富,“城市中的自然”的实现需要更完善的研究去支撑,以推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

(张雯娟、刘昱霏、王一兰 / 采编,刘国正、刘昱霏 / 图)

2017“北京绿廊2020”展览成功举办

在2017年庆祝新中国华诞68周年之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师生们借助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平台,以风景园林的名义向全社会发出了积极互动的讯号,筹办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展览——北京绿廊2020。这是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唯一一个以“绿色”为主题的展览,也是唯一一个将城市、人文、生态、设计、智慧、民生等融为一体并综合呈现的展览。

“北京绿廊”的初次亮相是在2016年10月,策展团队首次尝试将风景园林学术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大众,以北京国际设计周为平台,以“北京绿廊2020——融合自然的城市更新与共享”为主题,与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北京绿色网络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与社会接轨的步伐,受到了多行业、多学科的关注。

2017年,北京绿廊团队进一步拓展了研究区域,选取了“北中轴”、南长河片区、沙河水库——温榆河区段、京张高铁活力绿廊以及三山五园文化绿道5个研究地段,尝试结合绿道建设和基础设施绿色更新的机会,着力开拓城市更新中的绿色网络,进而探讨依托这些绿色网络逐步构建“融合自然的城市更新与共享”模式。

经过策展团队长达90天的努力和筹备,2017年9月25日,在北京坊三阳金店门前广场,“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绿廊2020”展览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开幕式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同志和园林学院设计教师代表林箐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到场嘉宾的欢迎。同时,还邀请到了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丹尼尔(Daniel)教授一同观展。

此外,现场还有VR园景体验活动,采取人景互动的方式,对多个园林设计方案进行虚拟现实场景展示,令人耳目一新。

9月27日,“城市空间的绿色更新”主题论坛暨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城乡生态网络构建年会作为展览的系列活动之一在劝业场艺术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李倞副教授主持,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王小平副巡视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引总规划师,东方园林首席设计师、东方易地李建伟总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董丽教授,清华大学宋晔皓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林箐教授7位专家现场发表演讲,众多知名人士、学者汇聚一堂,将“北京绿廊2020——融合自然的城市更新与共享”设计周活动推向了高潮。

(严妮/采编)

中勘协园林和景观设计分会

沧州长芦公园

沧州长芦公园是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海绵城市理念的一次探索与实践。设计方案围绕着“水”作为公园设计的主题,既体现了地域性文化特色,又营造了美景。通过对水的合理利用,方案找到了水的生态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的最佳结合点,顺理成章地利用“水” “芦苇”这两种最具有长芦历史文化特点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特性,体现场地的特色。设计尝试将雨水汇集利用,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源;通过芦苇等水生植物对雨水进行过滤,使之作为景观水体的部分补充,营造优美的园林景观,为城市打造新的亮点。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营建亲近自然的乡土植物景观。

植物品种的选配以乡土树种为主,布局上以骨干树种作为框架,配以丰富的灌木及花卉,形成一个区域内主题色系下的丰富变化。

2)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公园整体内凹式的地形设计,使得雨水向内汇集,雨水通过四道过滤程序,最终汇入人工湖:首先是通过乔木根系滞留,其次是通过灌木地被滞留过滤,再通过集水绿地滞留过滤并汇入旱溪,当旱溪中积水时便会流向池底较深的人工湖。经过这四道过滤,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雨水中污染物与泥沙的含量,成为景观水的有益补充。在这个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雨水通过层层过滤,汇入人工湖,铺装的雨水通过竖向设计的组织,也最终流入旱溪、人工湖等水体。进入人工湖的雨水通过自然沉淀、植物净化和设备过滤,再抽取用作灌溉等。

3)废弃物品的循环利用。

园区内以循环花园为主,对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并加以利用。其中包括废旧的铁路枕木、老旧建筑拆迁遗留的瓦片、破碎的陶瓷器皿、报废的电风扇及钢管、砖、石等,通过园林设计的有序组织布局,这些物品重新焕发了生机。

4)家庭园艺的展示。

以小尺度的景观设计表达家庭园艺中的意境。

5)其他生态措施的运用。

生态水岸水边种植芦苇、千屈菜、黄菖蒲等水生植物,既能过滤地表径流的雨水,又能形成自然的景观效果。

猜你喜欢

北京林业大学讲坛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杨荫浏讲坛”系列活动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