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洪管理设施管理维护方法研究
——以天津大学阅读体验舱为例

2017-11-28张彧杨冬冬曹磊

风景园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雨洪植草落叶

张彧 杨冬冬 曹磊

雨洪管理设施管理维护方法研究
——以天津大学阅读体验舱为例

张彧 杨冬冬 曹磊

伴随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的不断推进,生态化雨洪管理理念正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逐步得到落实。由于相关设施后期运行管理与维护直接影响其效能的发挥以及在城市中的广泛推广,因此雨洪管理设施后期监测与维护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海绵城市构建与效能”实验基地为观测原型,归纳总结了一系列雨洪管理设施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聚焦于“日常管理维护的具体操作方法”“北方冬季休眠期后设施的激活方法”以及“不利环境外因弱化转化的创新管理方法”三方面,为中国“海绵城市”提供操作性强,完整度高的管理维护方案,为城市建设投资收益发挥指导性作用。

海绵校园;雨洪管理设施;运行管理;维护方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拉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序幕。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下文简称《指南》)[1]的颁布,以及有关海绵城市概念[2-4]、建设要点[5-6]、内涵[7]等研究成果的发表,“海绵城市”这一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正逐渐从理论研究向实践探索方向转变。特别是201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计划在3年内投资865亿元人民币建设16个海绵城市试点的政策,更为海绵城市雨洪管理基础设施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迄今,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建设工作已完成过半。例如,济南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包括39km2的大明湖兴隆山试点片区以及西部62 km2的扩展区。目前,千佛山、佛慧山、英雄山、旅游路、济大路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西部推广区的1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将于2017年初完工,而这10个海绵城市项目每年可滞留的雨水量相当于1.5个大明湖。此外,河南省鹤壁市投资32.87亿元建设六大类68项317个海绵城市项目,截至2016年12月有近80%的项目竣工验收;陕西西咸新区以沣西新城核心区域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域涉及58个项目。在2016年8月份强降雨过程中,完工的中心绿廊已明显发挥了消纳雨水的作用。

随着相关项目的完成,如何保障雨洪管理设施“弹性”效能的充分发挥,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有关雨洪调蓄设施后期监测与维护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文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海绵城市构建与效能”实验基地为研究平台,通过平台建成后一年来课题组实际的管理维护工作开展原型观测,探讨海绵系统及相关调控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方法,补充完善海绵城市研究内容,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1 实验基地基本情况

1.1 实验基地海绵系统及雨洪管理措施

天津大学于2015年开始尝试并着手完成“海绵校园”建设。在原天津大学附属中学操场修建了由集装箱组成的阅读体验舱,以延伸教学空间,丰富学生阅读空间。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几次降雨后发现建筑体将自北向南的汇水路径阻隔,导致入口区域积水问题十分突出。基于这一现状,“海绵城市构建与效能”课题组立足灰绿基础设施耦合的雨洪管理理念,在2015年进行了雨洪管理型校园景观设计,来解决场地内涝积水问题。在设计中涵盖相互关联的3个雨洪管理子系统,分别是雨洪调蓄系统、废水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水资源再利用系统。雨洪调蓄系统由环绕阅读体验舱一周的砾石沟、舱体背侧(南侧)与砾石沟并排的植草沟、场地墙缘的市政管网以及舱体东侧的原位修复湿地构成;仿自然过程的废水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包括潜流湿地、植草沟以及原位修复湿地3个模块;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则提供植物灌溉和消防用水(图1)。

1.2 实验基地运行情况及产生的问题

实验基地建成运行一年中,其雨洪调蓄系统、废水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以及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工作状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雨洪及水资源管理目标。特别是雨洪调蓄系统,2015—2016年间面对不同强度和历时的降雨,系统实现了对径流的弹性管理。例如2016年7月20日,天津市遭遇特大暴雨,降水量为自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自20日凌晨至15∶00,监测场地降雨总量为221.7mm,降雨历时14.5h,强降雨历时达到11h。雨洪调蓄设施充分实现了雨水由蓄转排的过程(图2)。系统同时彻底解决了场地积水的直接问题。另外,系统运行一年后,通过不同生境的塑造,使得干湿生境交替出现,场地物种多样性也明显丰富。如植草沟内由于土壤湿度适度且富含腐殖质,不仅使得建设初期移栽至此的鸢尾、旱伞草等长势良好、植株增高、群落规模扩大,而且场地内还出现了黑斑蛙、蟋蟀、山雀等动物。黑斑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喜欢栖息在水域附近干湿交替的草丛中,作为指示物种,标志场地生境已由初期人工场地经早期单一草地向水体、湿地、陆地的复合生境空间过渡发展,形成了水生、湿生、旱生等丰富多样的景观类型(图3)。

同时,在场地原型观测的过程中,影响系统效能发挥的要素和环节日渐明确。例如,大颗粒固体污染物使得砾石沟孔隙率降低,调蓄空间减少;土壤板结问题导致植草沟渗水效果减弱等。归纳起来,雨洪管理效能的影响因素可归结为自身结构问题和外来环境干扰两大类(表1)。

2 天津大学“海绵城市构建与效能”实验基地管理维护方法

2.1 国内外雨洪管理措施/系统管理维护研究进展

现代雨洪管理理念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经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最佳管理策略(BMPS)、低影响开发策略(LID)通过大量生态化、景观化的措施得以落地,实践过程中不断彰显出雨洪管理设施的后期管理与维护对其有效性的重要意义[8-9]。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雨洪管理规划与设计手册》(SWM Planning amp; Design Manual)制定了定期填写管理维护报告的制度,要求对场地情况、设施效能等进行文字描述,主要内容涵盖沉淀物深度、沉淀物积累频率、设施周围植物生长状况、水质变化、径流汇集状况、暴雨过后雨水滞留时间、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情况等。Jennifer Drake和Guo Yiping[8]在《安大略省雨水塘维护》一文中,基于大量调查问卷的研究,指出雨洪池单项监测以及沉淀物定期清理等问题。美国的Grey Lindsey,Les Roberts和William Page[10]在《马里兰州雨洪管理最佳管理策略现状报告》中对比了4个城市超过250项雨洪管理设施运行现状,总结归纳了不同设施的维护和观察内容。

在国内,雨洪管理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维护管理实践经验可供借鉴的较少。《指南》罗列出不同雨洪管理设施管理维护的注意事项,总结出主要强调的4个方面:1)定期补种修剪植物;2)清理沉积物;3)设置缓冲碎石或采取防冲刷处理;4)替换填料或置换种植土等。《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11]在《指南》的基础上强调了维护的频次问题;其他一些文献更加集中于城市绿地维护以及植物维护等。

1-1 景观平面图Landscape plan

1-2 系统运行模式图System diagram

2 植草沟蓄水效果Water storage effect of vegetated filter strip

3 生态环境变化图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表1 雨洪管理效能影响因素Tab. 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fficiency

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海绵城市构建与效能”实验基地运行情况看,国内外雨洪管理手册、指南、已有学术研究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后期维护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但结合具体场地情况,仍有改进完善的空间。特别是以下3个方面亟需补充。

1)针对场地具体情况,日常管理维护内容如何落地和具体操作。

2)雨水调蓄系统在经过整个冬季“休眠期”后如何重新激活。

3)如何将影响系统效能的不利外在因素进行弱化或转化。

2.2 基于构造特点的雨洪管理设施日常管理维护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天津大学“海绵城市构建与效能”实验基地包含了承载“渗、蓄、滞、净、用、排”不同功能的多种雨洪管理设施,每个设施又是由多种不同材质、不同特质的要素构成。根据要素特性提出管理维护内容,可以提高维护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保障雨洪管理功能的高效发挥。下文将对各设施及其构成要素的管理维护方法分别进行阐述。

2.2.1 砾石沟的管理维护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1)砾石的管理维护内容。

在运行过程中,砾石间的孔隙会因积聚污染物而堵塞、孔隙率降低,从而导致蓄水空间的大幅削减和过滤水体能力的降低。经实际观察,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废弃物、落叶等大颗粒固体污染物,径流汇集过程中携带入沟的尘粒、残渣、动物排泄物等小颗粒沉浮物,以及沟中、底部浸泡产生的苔等。不同污染物的适宜清理时间、频率以及清理做法如下(表2)。

表2 砾石的清理时间、频率及方法Tab. 2 Cleaning time, frequency and method of gravel cleaning

2)多孔PVC管的管理维护内容。

多孔PVC管系统可以实现单项设施由蓄转排的自由切换,其使用寿命与孔的畅通和管本身的完整度直接相关。本案例中,在多孔PVC管上游布设的砾石层即是保障“多孔”畅通简单而理想的预处理方式,可基本避免大颗粒污染物的堵塞,减少小颗粒污染物的汇入,减缓PVC管的更换频率。在运行阶段,则应根据实际污染物累积量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法:

①水平一般冲洗:将场地灌溉水管与多孔管末端连接,水平方向直接冲洗多孔管内沉淀物。

②径向深度清洗:将加压水管与多孔PVC管末端连接,对多孔PVC管加压,直至水能够从管孔冲出。该方法的冲洗效果突出。如果预计管内沉积物较多,可在一般冲洗去除管内杂物之后,再增加径向清洗步骤,以保障管孔的畅通。

另外,由于华北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为延长多孔PVC管使用寿命,需在冬季采取防冻胀措施,例如在多孔管连接处包裹塑料薄膜、泡沫等,或者在其周围放置植物秸秆,设置隔离管道与防冻胀层,尽可能减少冻胀破坏的可能性。

2.2.2 植草沟的管理维护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1)沟体本身的管理维护内容。

径流经砾石沟由溢流口汇入植草沟(图4)时,溢流口虽可起到消能分流的作用,但侵蚀和淤塞的风险较高,需定期对沉积物进行清理,植草沟下埋涵管需进行相同的管理维护;随着系统运行,植草沟纵向坡降往往受水流冲刷、杂物沉淀积累的影响而弱化甚至改变。因此,在春季初始需用水平仪对植草沟纵坡进行重新测定,伴随翻土过程予以修正。

2)植物的修剪、侵略物种的筛选和去除。

沟内植物覆盖度的增加会使草沟过水断面减小,因此需定期对草沟内植被进行修剪。植被建议高度为50~150mm,修剪后植物高度在40~120 mm之间为宜;发现的侵略物种如葎草,需及时清理,从根部截断,阻止其生长。2.2.3 潜流湿地、原位修复湿地的管理维护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1)根据进出水水质定期监测结果提出管理维护方法。

可以利用HACH哈希分光光度计以及浊度仪定期监测进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悬浮性固体(SS)、总氮(TN)、重金属以及无机盐类浓度,比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及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I-89)进行评价,调整系统运行模式、净水介质种类与配比、植物配置、种植密度等。由于设备准备及测试,未能在2016年雨季进行水质测试,正式实验将于2017年雨季进行。

2)潜流湿地在冬季到来前需要停止运行。

进入冰冻期前,关闭实验基地废水进入潜流湿地配水池的阀门,转换出水口,使污水直接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3)冬季植物保护。

冬季空气温度低于土壤温度,宿根花卉可以保留部分落叶覆盖根部;观赏草(狼尾草)生长期间无需修剪,在冬末或早春从生长点以上(距根部8~10cm左右)剪切枯枝。种植3~4年后,根系拥挤、空间竞争会阻碍其进一步生长,应将大草丛分株移栽进行更新(图5)。

2.3 针对华北地区降雨特性的雨水调蓄系统效能春季激活方法研究

实验基地所在的华北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11月到次年2月,降水量很少,仅占全年的2%。冬季平均气温-0.7℃,1月底最低温-4℃。受此影响,实验基地的雨洪调蓄设施、水质净化设施均会进入一段“休眠期”。在此期间,湿地水位下降,土壤固结,植物萎蔫。因此,为保障来年雨洪系统、水质净化系统仍能高效、稳定运行,需分别对水体、土壤、植物三方面进行人工管理和维护,以激活整个系统的雨洪管理能力和生态功能。这对于系统的长久、可持续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1 结构示意Structure of vegetated filter strip

4-2 植草沟Vegetated filter strip

4-3 植草沟Vegetated filter strip

5 四季的原位修复湿地植物变化图The four seasons of surface flow wetland

2.3.1 水体激活方面

经过整个冬季的蒸发、损耗,原位修复湿地内水量显著减少,水位降低并且积累起一定数量的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因此,每年运行初期需首先进行人工补水,扩大湿地岸线的浸水面,为植物春季生长提供所需水量。另外,还需使用曝气机对水面进行曝气,一方面将溶解性气体如二氧化碳(CO2)和硫化氢(HS)排出,同时将空气中的氧气(O2)强制向池中转移,以获得足够溶解氧供植物和微生物生长;曝气还可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微生物与溶解氧的接触,保证系统运行效率。

2.3.2 土壤激活方面

整个冬季,案例中各设施表层土壤受冻胀影响,板结现象明显,生态功能降低。因此,恢复土壤活力是冬季休眠期过后雨洪管理设施管理维护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做法包括:1)用铁锨对表层土壤进行翻土,或使用打孔机对土壤进行打孔,打破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释放土壤养分。同时将沟内的落叶、树枝、木屑等有机透气材料进行浅埋,改良板结土壤,为植物根系通气;2)根据雨洪管理设施内种植植物种类和

生长特点进行施肥,可以选用高氮、低磷、低钾的肥料,75%的控释肥配以25%的水溶肥料最为经济有效;3)对于原位修复湿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使用移动式抽水泵将湿地底部的沉淀淤泥抽出,但需注意保留大约10cm厚淤泥以保证水生植物扎根生长。此外,抽出的淤泥可进行肥料化再利用。

2.3.3 植物激活方面

浮叶或沉水草本植物,如伊乐藻、苦草、竹叶眼子菜、狐尾藻等,无性繁殖或种子繁殖能力较强,若植物数量因冬季根茎在泥中越冬而受损,开春则需要进行补种;若出现过度蔓延的状况,形成单一优势种,应在早春进行观察,宜切除多余根茎;而黄花鸢尾、菖蒲、千屈菜等,其越冬方式多以露地越冬为主,入冬前建议剪除地上部分。由于鸢尾花期较早,建议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行补植。千屈菜抗寒性、抗旱性较强,管理可相对粗放(图6、7)。自发生长的少量杂草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可不必去除,但当其与湿地植物产生竞争关系时,可通过提高水位、增大淹没深度的方法予以清除。

6 潜流湿地Subsurface flow wetland

7 潜流湿地植物The plant of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2.4 场地外在干扰因素的景观化转化处理方法研究

8 场地落叶The fallen leaves of the site

实验基地南侧是一排高大茂密的白蜡树,高约12m,冠幅在8~10m之间。夏季,白蜡树繁茂的树冠为场地提供了难得的阴凉,而且也成为在源头减少雨水径流的生态措施之一。但是,秋季整排白蜡树大量的落叶将植草沟填满,将溢流口堵塞,原位修复湿地的水面也漂浮着大量的落叶,给实验基地的管理维护带来了困难(图8~10)。如何将场地中影响雨洪管理效能的不利要素进行弱化、转化,成为本案例后期管理维护考虑的重点。

9~10 清扫落叶Cleaning fallen leaves

大量研究表明:枯落叶虽是“废弃物”,却是连接植物与土壤,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完整性的核心要素,在养分循环、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具体表现为:1)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枯枝落叶会对土壤的养分组成、腐殖质性质、酸碱状况、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土壤酶活性产生正向影响;2)落叶淤积会积累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在湿润土壤条件下,会促成厌氧环境形成,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3)枯枝落叶的输入会改变地被层环境,为小型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成为一些分解者的食物,吸引更多鸟类到此觅食。

因此,本案例提出“从废弃到再利用”的枯落叶管理原则。一方面,冬季保留植草沟内8~10cm厚的落叶层,以此增加沟内水分蒸发阻力,并起到保温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多余大量落叶进行集中收集和再利用,主要形式包括肥料化再利用和景观化再利用。

1)肥料化再利用。

①落叶堆积处理:收集枯枝落叶,进行堆积处理,提高土地营养。将落叶与粉碎后的树枝、木屑进行混合,覆盖在土壤表面,覆盖厚度2cm左右为宜。当覆盖时长达到1年后落叶的分解率近70%,可明显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生态功能。

②制作腐叶土:腐叶土一般在雨季进行沤制,堆制前将落叶与少量水、0.2%尿素液、杀虫杀菌剂混合,将落叶、细土以每层20~30 cm交替叠置。放置1~2 天后,顶部用土封严,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后用粉碎机打碎、过筛即可使用。园林草本花卉种植土按照腐叶土、园土、河沙3∶5∶2的比例配置,木本花卉种植土按照腐叶土、园土、河沙4∶5∶1的比例[13]配置。

2)景观化再利用。

①制作堆肥围栏:构建若干50mm×50mm铁丝网架,阵列置于土质待改善区域,将落叶填充其中,制作堆肥围栏。随着时间推移,枯叶会不断腐烂变质并融入土壤当中,围栏中落叶高度产生不断的变化,增添动态景观效果,以景观小品的形式融入环境中(图11)。

②制作艺术小品:结合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废弃物再利用设计的思考,如充分发挥枯叶特殊纹路肌理、颜色以及易碎的特性,形成形态自然、功能多样的艺术小品(图12、13)。

3 海绵城市雨洪管理设施管理维护方法

基于2年以来对实验场地进行管理维护工作获得的经验,将海绵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渗透池、渗透沟、透水铺装、湿塘、调节池、砾石沟、生物滞留池、湿地、植物过滤带、油砂分离器、多孔管、植草沟、绿色屋顶、落水口,根据“渗、蓄、滞、净、排”5种不同功能进行分类,对每一单项设施的管理项目进行细化,提出海绵城市雨洪管理设施管理维护列表(表3)。

表3 管理维护列表Tab. 3 The list of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4 结语

11 堆肥围栏Composting fence

12 艺术小品Art installations

13 景观小品Landscape decoration

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设施已成为当前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相关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方法因直接关系设施效能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收益而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日益重要的工作领域,并必将随着雨洪管理设施在诸多城市的推广实施而日趋常态化和规范化。笔者在借鉴国外雨洪管理设施运行维护经验的基础上,以天津大学阅读体验舱的管理实践为例,对雨洪管理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策略进行探索性研究,分别针对设施构造特点和场地自然环境特性提出详尽的管理维护方法,对我国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设施的可持续化运行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注释:

①图1、图4-1为作者绘制;图2、图3、图4-2、图4-3、图5~10为作者拍摄;图11来源于https://www.pinterest. com/pin/ 30328997460562422/;图12来源于https://www. pinterest.com/pin/354728908129112932/; 图13来 源 于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12/04/c_127274918. htm。

②表1~3均为作者绘制。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 2014.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echnical Guid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Rainwater System (Trial)[S]. 2014.

[2] 车伍,赵杨,李俊奇,等.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中国给水排水,2015,30(8):1-5.

Che Wu, Zhao Yang, Li Junqi, et al.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mprehensive Objective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Guide[J]. China Water and Wastewater, 2015, 30(8): 1-5.

[3] 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3):59-64.

Yang Yang, Lin Guangsi. Sponge City Concepts and Ideas [J]. South Architecture, 2015(3): 59-64.

[4] 张书函. 基于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J]. 建设科技,2015(1):26-28.

Zhang Shuhan.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based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Rainwater Resources [J].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5(1): 26-28.

[5] 王文亮,李俊奇.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 建设科技,2015(1):19-21.

Wang Wenliang, Li Junqi. Analysis of Key Points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J].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1): 19-21.

[6] 吴婷,邢梅. 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中小尺度应用的设计要点[J]. 现代园艺,2015(24):115-116.

Wu Ting, Xing Mei.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of Rain Garden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cale City[J]. Modern Horticulture, 2015(24): 115-116.

[7] 仇保兴.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建设科技,2015(1):11-18.

Qiu Baoxing. The Connotation, Approach and Prospect of Sponge City (LID)[J].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1): 11-18.

[8] Drake J, Guo Yiping. Maintenance of Wet Stormwater Ponds in Ontario[J]. Canadian Water Resources Journal, 2008, 33(4): 351-368.

[9] James H. Lenhart P E. “Management of Stormwater Facility Maintenance Residuals” Orego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Unit 200 Hawthorne SE, Suite B-240 Salem OR 97310.

[10] Lindsey G, Roberts L, Page W. Maintenance of Storm Water BMPS in Four Maryland Counties: A Status Report[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2, 47(5): 417-422.

[11] 于荣兴,李俊奇,宫永伟,等.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J]. 建设科技, 2015(7):44-45.

Yu Rongxing, Li Junqi, Gong Yongwei, et al. Low Impact Development of Storm Water Facilities Maintenance Management[J].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7): 44-45.

[12] 赵春田. 秋季落叶变废为宝——腐叶的沤制与应用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08(1):52.

Zhao Chuntian. Autumn Leaves Turning Waste into Treasure—Retting and Application of Leaf [J]. Modern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1): 52.

(编辑/张雯娟)

Study on the Method of Maintenance of the Storm Water Management Facilities—A Case Study of Reading Experience Cabin in Tianjin University

ZHANG Yu, YANG Dong-dong, CAO Lei

With the constant promotion of the “sponge pilot cities” constructi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storm water management is being implemented in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post-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directly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its widely spreading in the cities, studying on the method of maintenance of the storm water management facil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using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of sponge city” experimental bas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as an observational prototype, we summariz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We pay more attention on “Operation method for dail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Activation method of measures after winter dormancy in northern China”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thod of weakening and transforming adverse environments”. It can provide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high integrity maintenance scheme.

sponge campus; storm water management facilities; operation management; maintenance metho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景观规划设计为途径的京津冀地区城市自然与人工水循环系统耦合方法研究”(编号515783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态化雨洪管理型景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编号51308318)

TU986

A

1673-1530(2017)10-0093-08

10.14085/j.fjyl.2017.10.0093.08

2016-12-28

修回日期:2017-04-28

张彧/1992年生/女/山西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城市雨洪管理(天津 300072)杨冬冬/1985年生/女/天津人/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技术、城市雨洪管理(天津 300072)

Fund Item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tudy on coupling method of urba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hich is based 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No. 51578367);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China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urban ecological storm water management of landscape planning” (No. 51308318)

ZHANG Yu, who was born in 1992 in Shanxi province, is a master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urban storm water management (Tianjin 300072).

YANG Dong-dong, who was born in 1985 in Tianjin, is a lecturer in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technology and urban storm water management (Tianjin 300072).

曹磊/1962年生/男/天津人/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生态技术/本刊编委(天津 300072)

CAO Lei, who was born in 1962 in Tianjin, i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editoral board member of this journal.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technology (Tianjin 300072).

猜你喜欢

雨洪植草落叶
落叶
生态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试验分析
最后一片落叶
重庆跳石河雨洪关系和临界雨量预警指标分析
落叶知多少
石家庄市滨水生态园植草沟建设与应用效果分析
堤防植草现状与管理问题分析
规范流域调度充分发挥雨洪资源综合效益
科学利用雨洪资源的有效探索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与雨洪管理研究初探:以荷兰城市阿尔梅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