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同步训练的理论思考
2017-11-28李建英曹电康
吴 剑,李建英,曹电康
(1.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中北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同步训练的理论思考
吴 剑1,2,李建英1,曹电康2
(1.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中北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采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以足球运动训练为载体,基于足球比赛特征及现代足球训练理念,提出了发展足球专项能力的同步训练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内涵解析,为我国足球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同时为同步训练理论的建构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专项体能训练是足球同步训练的核心;专项技能和战能是足球同步训练过程中的枢纽;同步训练是足球专项准备阶段及赛前子阶段的主要手段。
足球;竞技能力;同步训练;理论
一 前言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参加比赛的竞技能力,并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如图1所示),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多年来,如何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一直是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的热点问题。日本学者根本勇[2](1987)首次将“木桶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并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木桶模型”。木桶理论认为:竞技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最弱的子能力。这种认识忽略了运动员较强子能力对较弱子能力的积极影响作用。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刘大庆[3](2000)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明确提出通过加强优势竞技子能力,弥补或代偿弱势竞技子能力,使整体竞技能力保持较高水平。田麦久[4](200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积木模型”理论,通过“扬长”,发挥运动员优势子能力的竞技价值,实现对弱势子能力的补偿效应,保持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不变或提高。李赞[5](2009)依据哲学因果关系理论,推导出竞技能力各子能力非同步发展是绝对的,同步发展是相对的,并提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是其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一种结果状态。同时他也指出,“在局部或特定的条件下,可能由于外因的作用会出现相对的同步化发展”。从“木桶理论”到“积木模型”的演变,是对竞技能力本质的探索过程,是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指导运动训练。
图1 竞技能力构成示意图
在传统的训练中,依据竞技能力“五分法”,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分步进行的。每堂训练课的主题、目标明确,训练设计所考虑因素相对简单。而竞技能力是各子能力的综合表现,这种分步培养获得的竞技能力是否就是比赛所真正需要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真正需要的竞技能力到底是什么?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获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从实战出发”是指导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或是夺取比赛的胜利,运动训练的过程就是逐渐使运动员具备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或夺取比赛胜利的能力。也就是说,比赛需要什么能力,就是运动训练追求的目标。
训练水平不高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不强是中国足球落后的一个主要因素,训练理念的落后是导致训练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在我国足球专项训练理念中,对足球比赛特征的把握不清晰,没有抓住足球项目的本质规律,导致我们的训练离足球比赛实际情况太远。王民享[6]2探讨欧美足球强国的训练研究,认为只有在训练环境和比赛条件高度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反映训练的重要性,达到由训练过渡到比赛的目的。因此,结合实战,突出对抗成为现代足球训练的重要原则。那么,在实战环境的训练条件下,各竞技子能力“同步发展”就成为可能。
基于对足球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同步训练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现代足球训练中广泛存在的同步训练现象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对于提高我国足球训练理论及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拓展我国足球训练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可为同项群其他项目的专项训练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二 足球运动专项特征的阐述
现代足球训练理念强调训练环境与比赛环境的高度统一,训练应尽可能地接近实战,最大限度地包括比赛中出现的所有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对足球比赛的规律或者说对足球运动特征的把握就成为关键。“足球运动属于高强度、间歇性的反复冲刺跑以及在剧烈拼抢中频繁使用身体冲撞的混合性运动项目”。[7]在这种高强度的状态下,运动员通过技术与战术的运用,心理与智力的博弈而最终完成比赛。在这种高强度的对抗状态下,谁的技战术运用更加合理而持久,谁的心理与智力保持的更加稳定、清晰而持久,赢得比赛的几率将大大地提高。所以,现代足球运动的专项特征可概括为:攻守双方个人及团队竞技能力在高速状态下,持久地保持高强度的对抗。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合理运用并不难,难的是在整场比赛中,在高强度的负荷下,始终保持技战术运用的合理性。我国学者刘丹将这种持久保持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称为“技战术体能”。他认为“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同步,只有在技战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运动员体能水平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仅仅坚持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忽视体能与技战术的结合与同步提高,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8]32除此之外,足球运动员体能与心智能的同步发展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 足球运动同步训练概念的提出
“同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时间变化的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9]553也就是说,在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着一定的相互关系。所以,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同步训练是指在模拟足球比赛的训练环境下,同步发展两种以上竞技子能力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中,对足球比赛环境的再现,即可通过教学比赛来实现,也可能是对比赛某一个片段或某一特定区域攻守对抗的再现。
现代足球训练越来越注重实战的模拟,在训练中尽可能出现符合比赛实际的高速对抗的场面。现代足球理念认为,球员只有在近似比赛条件下所获得的比赛能力,才是获得最终胜利的保障。这种实战场景的模拟训练,包含了技能的合理运用、战能的熟练支配,心能的稳定保持、智能的敏锐洞察、体能的有效保障,逐渐使球员具备应对高强度、高负荷、高水平比赛的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其实是各竞技子能力同步训练所达到的效果,绝不是分段训练效果的简单叠加。如图2所示,在足球比赛中,竞技能力各子能力同步为运动员提供支持。基本表现为:运动员在体能的支持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够准确地阅读及分析比赛并形成决策,即时通过合理的技能完成局部或整体的战术行为。所以,在足球训练中,也必须进行各竞技子能力的同步训练,从而获得比赛所需要的综合比赛能力。
图2 同步训练理论下竞技能力获得示意图
四 足球运动同步训练理论的阐释
(一)专项体能训练是同步训练的核心
现代足球比赛的特点是在高速、高负荷的状态下,持久地高对抗。在此背景下,体能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水平比赛的对抗中,随着体能的下降,运动员会出现技术动作变形,战术无法有效实施、无法准确理解比赛,注意力无法有效保持集中。这些问题均涉及技能、战能、智能及心能。由此可见,体能也是决定其他各项子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足球同步训练应围绕专项体能
这个核心进行(见图3),逐步发展运动员在专项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同步发展足球专项技能以及对足球比赛战术的运用,逐步培养运动员在专项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同步提高心理对抗能力以及发展对足球比赛复杂局面的判断及决策能力,这才是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真正需要的能力。以足球技能训练为例,专项力量训练应符合足球技术动作结构,只有符合技术动作结构的力量,才是提高专项技能所需要的力量。除此之外,在足球专项训练中还必须考虑专项力量与战能、心智能同步化发展的问题。同理,专项耐力、速度、灵敏、柔韧训练也应依据足球比赛特征,结合技能、战能、心智能进行同步训练,使运动员的竞技子能力能够依托专项同步得到提高。综上所述,足球运动专项体能应紧密结合专项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注重运动员综合比赛能力的培养。
图3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同步训练示意图
(二)专项技能与战能是同步训练过程中的枢纽
在足球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同步发展过程中,技能与战能训练处于枢纽地位。如图4所示,在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阶段,竞技子能力的同步发展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专项体能与专项技能的同步训练,第二个层次是专项技能与专项战能的同步训练,第三个层次是专项战能与心智能的同步训练。同一层次可直接组合训练,不同层次必须通过技能与战能的中转进行对接。如表1所示,在每一个层次内,可以进行二元的同步训练组合。在相邻层次,可以进行多元的同步训练组合。分别是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组合的体能-技能-战能同步训练,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组合的技能-战能-心能及技能-战能-智能的同步训练,在整个系统的三个层次内,可以进行四元的同步训练组合,分别是体能-技能-战能-心能、体能-技能-战能-智能的同步训练组合。专项体能在同步训练系统内居于核心地位,通过技能与战能的中转完成与心智能的同步训练组合,形成两个四元的同步训练组合,分别是体能-技能-战能-心能、体能-技能-战能-智能同步训练组合。
图4 足球运动员同步训练分层示意图
表1 竞技子能力同步训练分类组合示意表
(三)足球同步训练是专项准备阶段及赛前子阶段的主要手段
如图5所示,根据周期训练理论,足球运动的训练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比赛阶段和过渡阶段。准备阶段又分为一般准备阶段及专项准备阶段,比赛阶段又分为赛前子阶段及比赛子阶段。在每一个主要阶段及子阶段,有着明确的训练宏观目标。一般准备阶段以发展运动员的生理基础为目标,专项准备阶段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为目标,赛前子阶段以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目标,比赛子阶段以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由于每个子阶段的训练目标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每个子阶段的训练方法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同步训练的理论内涵,在整个运动训练周期中,同步训练横跨准备阶段及比赛阶段,出现在准备阶段的专项准备阶段及比赛阶段的赛前子阶段中。在具体的训练设计上,根据足球专项比赛特征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同步训练设计,使运动员获得适合足球比赛的专项竞技能力。同时,通过同步训练的设计,使足球训练周期中的准备阶段与比赛阶段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
图5 年度运动训练周期划分示意图
(四)足球同步训练各竞技子能力相互间的关系
1.专项体能与其他专项子能力的关系
在全系统中,专项体能居于核心位置,为其他子能力的发展(训练中)或发挥(比赛中)提供支撑。在足球比赛中,体能对其他子能力的运用起保障作用。研究显示,随着运动员下半场跑动能力的下降,其技术运用能力也存在同步下降趋势[10]。由此可以看出,体能对运动员技术稳定性及准确性的保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表2所示,在对2012-2013赛季英格兰超级联赛第22轮曼联对利物浦的数据统计时发现,曼联中场枢纽卡里克在上半场传球46次,其中38次成功,而下半场只有21次传球,18次成功,无论是传球次数还是传球成功率,下降幅度均超过了一半,远远低于上半场的传球数据。结合比赛录像,我们发现对手的重点盯防及高强度的对抗使卡里克在上半场体能消耗极大,下半场的跑动明显不足,这是造成传球次数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表2 2012-2013赛季英格兰超级联赛第22轮卡里克传球数据统计表
足球比赛的目标之一是射门得分。专项体能的下降,对比赛过程中的进球数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表3所示,在对近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段分布统计过程中发现,上半时总计进球194个,平均64.7个,下半时总计进球258个,平均86个,下半时的进球数量远远高于上半时;下半时76-90分钟总计进球103个,远远高于其他时段。在专项体能充沛情况下,运动员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能在高速高对抗过程中,保持对专项技战术的合理运用。随着比赛进程推进到下半时,体能的下降导致比赛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技战术的运用出现障碍,在防守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大大提升,其结果是导致下半时进球数量的激增。
表3 近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段分布统计表
同步训练模式下所获得的专项体能,由于模拟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片段或场景,使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仍全力进行技战术及心智能的对抗,有利于专项技战能及心智能在真实比赛中的高水平稳定发挥,从而提高足球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获得理想的比赛结果。
2.专项技能与战能及心智能的关系
专项技能在比赛中对专项战能及心智能起着一定的支撑,其作用是实现比赛过程中某一时刻或某一片断的战术目的。技能与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练员将其混淆。在运动训练领域,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技能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1];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技能是经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的竞技能力;在专项训练或比赛中,技术强调的是动作规范,技能强调技术因时、因地的合理运用;而在足球比赛中,只要通过合理的技术运用实现战术目的即可,哪怕技术运用的不规范亦可接受。在技术训练环节,要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因为,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规范是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的基础。
熟练的专项技能是专项战术能力有效实施的前提。准确的比赛决策,在缺少专项技能支撑的条件下,其战术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战术无法有效实施,必然造成比赛被动的局面。事实证明,在被动条件下,队员所面临的压力激增,可能无法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继而影响对比赛过程的准确阅读及判断,导致比赛失利。
3.专项战能与心智能的关系
在足球专项比赛中,心智能的博弈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专项战术能力上。足球比赛战术能力体现在:运动员通过阅读比赛,并根据特定片段中攻守双发的态势及比赛发展的趋势,判断并决策,通过专项技能的实施,执行进攻或防守战术行为。阅读、判断、决策的过程就是攻守双方心智能博弈的过程,运动员在比赛中战能的实施即心智能对抗过程的体现。
4.专项心能与运动智能的关系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对抗条件下,不同身体机能状态下、不同突发事件下,对心理情绪稳定性的保持。运动智能则体现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对抗条件下,不同身体机能状态下对比赛发展趋势的准确阅读及合理决策能力的保持。它们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稳定的心理情绪使运动员始终保持清醒的思维能力,为其对比赛的准确阅读及决策提供支撑。反之,对比赛的准确阅读及决策可使运动员在对抗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对运动员稳定心理情绪的保持亦提供积极的支撑。
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员各专项子能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每一个环节的出错,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有效实施。只有在专项同步训练的条件下,才可能系统地培养对专项比赛提供核心支撑的专项竞技能力。也就是说,各竞技子能力只有同步提高时,才能促进其专项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
五 结束语
同步训练理论建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足球专项训练的效果,促进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获得。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将比赛的场景划分成若干片段,并再现在训练课上。对不同子能力的发展,在一个训练内容中同时进行要求。作为教练员,应该在理解此训练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周期训练及间歇训练等训练学理论及方法,具备设计具体训练课的能力。陈小平(2010)指出,运动生物学是训练理论的重要基础,它从自然科学的方面对训练理论形成支撑。[12]所以,基于运动生物学知识的实验研究,应成为未来关于同步训练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同步训练理论提供科学支撑。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根本勇.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J].林 栋,译.冰雪运动,1987(2):10-14.
[3]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体育科学,2000(1):43-46.
[4]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45-148.
[5]李 赞.非同步性发展视角下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J].体育学刊,2009(12):79-82.
[6]王民享.现代欧美足球训练理念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7]伍少利,刘 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及训练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9(2):36-37.
[8]刘 丹.足球体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9]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0]部义峰.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跑动能力与比赛效果关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2):3-9.
[11]吴庆超.论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4(3):51.
[12]陈小平.重塑我国训练理论的运动生物学基础[J].体育科学,2010(11):17-23.
(责任编辑 贾发义)
TheoreticalThinkingontheConcurrentTrainingofSoccerPlayers’CompetitiveAbility
WU Jian1,2,LI Jian-ying1,CAO Dian-kang2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The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51,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and taking the footall training as a carri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tball game and the concept of modern football training for basis,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ncurrent trai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tball special ability,and conducts an analysis of it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which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ootball training in China and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urrent trainging theory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 is the core of the football concurrent training,that the special skill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hubs in the process of football concurrent training,and that the concurrent training is the main means of the soccer special preparation stage and the pre-competition sub-stage.
football;athletic ability;concurrent training;theory
2017-06-18
山西省体育局规划课题“山西省校园足球活动关键问题研究”(15TY114)
吴 剑(1974-),男,上海人,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10.13451/j.cnki.shanxi.univ(phil.soc.).2017.06.015
G843
A
1000-5935(2017)06-0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