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2017-11-28冯云玲
冯云玲
(河北美术学院服装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700)
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冯云玲
(河北美术学院服装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700)
大名草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河北省代表性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之一,它以朴素的风格、独特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在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中别具一格。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和现状、文化特色、工艺特点、艺术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与传承情况,并重点从造型、面料、配饰三方面,剖析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旨在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索其发展的可能性,并为现代服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大名草编;工艺特色;艺术特色;现代服饰;传承应用
草编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六千余件文物中带有编织纹的陶片、柄骨[1],可以说是中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草编遗物。草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超高的艺术价值,浓郁的民间特色,成为我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一、大名草编的历史渊源及现状
1. 大名草编的历史渊源及生成环境
大名县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自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始(时称元城县),距今已历时2000余年。曾做过三次国都,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为北京大名府,又是历家王朝郡、州、府、路、道治所所在地,有“枢榖中原,襟带齐鲁”的地理优势,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称[2]。
河北邯郸的大名草编手工技艺是在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由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境内。西付集乡朱家村是其编织技艺的发祥地,后传至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以掐辫草编为手工艺开始,遂至千家万户,妇孺皆能[3]。解放后,大名县于1953年建厂从事草编手工艺深加工。
大名县坐落于华北大平原南端,河北省东南部,属掩埋古河道的壤质冲积平原,漳河、卫河、马颊河穿境而过,以卫河为界,卫河为漳河冲积扇的边缘,土质黏重。卫东是由黄河冲击物形成的,土质以沙土质为主,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是小麦的主产区,这在历史上为当地草编提供了充足原料,因此,草编手工技艺在大名流传久远,并享有“草编之乡”的美誉。“草编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接个草,油盐酱醋有钱了,灾年能换粮,丰年添衣裳 ”是当时极其流行的民谣,从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草编技艺在那个年代的实用性。草编在大名之所以繁盛一时,与当地的特色风俗有关,在清代中期,大名本地有一个习俗,女孩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季,要从娘家给男方带几顶自己编的草帽,叫做“回春帽”,这个风俗习惯也促进了草编在当地的流行发展。
2. 大名草编的现状及传承
大名草编技艺是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麦草资源,经过加工处理,运用多种编织方法和装饰技法,制成各式各样的编织品,但是随着赖以生存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大机器的收割作业,麦杆已返还田地,当地草编手工艺品的材料日益减少,原材料取材数量每况愈下。
除此之外,制作草编手工艺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经济价值也不高,再加之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对草编手工艺品的需求日益减少,导致其销路渠道变窄,迫使从事此行业的手工艺人逐步减少,从而改行从事其它行业,手工艺品的制作机传承濒危状况难以扭转[4]。
而作为大名草编代表性传承人的王群英,为了保护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不被时间的浪潮冲刷殆尽,在继承创新中给予大名草编艺术化的生命力,她创作的草编工艺品往往与民间艺术、油画、国画等相结合,集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身,并多次参加中国进出口贸易会,其产品远销欧亚等国,2006年6月“大名草编技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群英女士被河北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艺术传承人。在她不断的努力下,此项技艺于2008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二、朴素美丽的大名草编
1. 大名草编的文化特色
大名草编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底蕴,可以说它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民间手工艺人所继承的精湛草编技艺,不但反映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而且还折射出了他们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生活哲学。“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道出了手工艺人的设计思想,他们追求返璞归真、人与天地自然的精神冥合,因此他们以绿色原生态、清洁无污染的麦秸秆(图1)、玉米皮为原料来设计生活中所需求的物品,这些物品的造型、题材、色彩大都从自然中获取,以此来表达民间艺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悟及需求。
2. 大名草编的工艺特色
图1 大名草编材料—麦秸秆
图2 玉米皮制作的坐垫
图3 麦秸秆手工编织的草帽
图4 草编京剧脸
图5 草编装饰盒
图6 草编工艺服饰的运用
大名草编主要以麦秸秆为主要原料,除此外,玉米皮也可用。由于材质的不同,它们的韧皮纤维长度、密度及木质化程度也不同,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用途,麦秸秆可以制作草墩、锅盖、草苫、草垫、草箱、服饰类、装饰类等日常用品,玉米皮可以制作坐垫(图2)、拖鞋、果盒等日常生活用品。大名草编虽然用料简单,但编制工艺却很复杂,从麦秸秆到一件成品,大概分为挑秆儿,泡秆儿,漂白,染色,编织等十几道工序。常见的手编技法有平编、缠绕、绞编、编辫、盘花、缠口、钩针、编结等。各种技法又可以适应不同的要求而派生许多花样款式,如大名草编常用的编辫法因股数要求和挑压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股辫、五股辫、七股辫、十一股辫及至十七股辫,且股数不同(股指麦秸秆的根数),编织出的草辫宽度也不同。编好的草辫多为条带状,条带状的造型可以盘绕、拼缝成很多种草编制品,例如提包、挎包等。
3. 大名草编的艺术特色
(1)风格精巧、豪放,地方特色浓郁
大名草编作为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象。大名草编以天然纤维麦秸秆、玉米皮为原料进行编织,给人以朴素自然的美和淳朴的艺术感受。由于其编织一般都是纤维整体运用,故其原料的不同,所呈现的风格也是不同的。玉米皮手工编织制品粗犷豪放、色泽洁白淡雅,柔韧牢固而实用(图2);而麦秸秆手工编织的草辫精巧细腻,宛如花边,被誉为“草编花边”,在大名草编中极具特色(图3),它不仅表现出北方地区编织制品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还凸显了民间手工艺的丰富多彩。
(2)造型简练大方、题材广泛丰富
以麦秸秆、玉米皮编结的大名草编制品造型整体简练大方,尤其是用玉米皮做原料进行编织时,有时需要靠模具或内部支撑支架进行编织,模具造型多样,单个模具的造型较简洁大方。
大名草编制品造型虽然简练,但是其题材却很广泛,民间艺人为了传承和创新,将大名草编与中国民间艺术、国画、油画等相结合,使其走上了艺术化道路,在传统麦秆草帽、提篮等的基础上,又设计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草编京剧脸谱(图4)、草编时装、草编屏风、草编花草鱼虫与山水画、麦杆画等十大草编系列,上千个品种各具特色,产品不仅有泥土的芳香、自然的光泽,而且还低碳、绿色环保。
(3)色彩独特新颖、材质古朴自然
大名草编色彩的独特性在于其原料材质,麦秸秆成熟晒干后呈黄色系和乳白等色,其色泽朴素淡雅,给人以纯净温和、古朴自然的艺术感。而编织用的麦秸秆是麦穗以下,第一节以上的(节间)茎秆,此部分呈空心管状,叶鞘裹着的部分呈白色,梢部呈黄色,色泽光亮,拉力较强,编材以长20厘米以上、秆细色白、不霉烂变质为好。用此材质编结出的成品一般通体一色,并带有规律的色彩纹理。麦秸秆还可以染色,染较深的颜色用原色麦秸秆或草辫直接染色即可。染浅色时,则需先漂白后染色。染色用的染料大部分是植物染料,一小部分属于天然矿物染料,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影响。大名草编色彩的新颖性在于草编手工艺人王群英的创新,她从油画、中国画、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使得草编制品的色彩整体上呈现典雅、朴素的艺术特色,民族感与现代感并存。这样的色彩不仅体现了民间审美情趣,还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对和谐自然的追求以及对麦秸秆这种天然材质的充分理解和运用。
(4)融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
大名草编品种繁多,形式各异,工艺精湛,起始,所创作的编织品大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器物,如提篮、锅盖、坐垫等,实用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草编单一的实用性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民间手工艺人为此发展创新,注重其实用性的同时,还在编织品的外部造型、色彩设计、图案设计、编织技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大名草编制品具有特色的艺术美意蕴,同时还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观念,使其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图5)。
三、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上的运用
大名草编以其质朴自然的风格、独特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别具一格,为了挽救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不被时间的浪潮冲刷殆尽,民间手工艺人开始致力于传承这濒危的民间手工艺,他们在传承中大胆创新,并把大名草编丰富多变的创作手法成功运用到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使其具备了更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例如,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草编以其独特的色彩、古朴的质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其营造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空间氛围正契合了当代东方人的心理特点。再如,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草编以其朴素自然的风格不仅把产品提到了一定的文化层次,而且还给了消费者绿色天然的心理暗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关注。
图7 大名草编技艺在服装面料的设计运用
图8 大名草编技艺在鞋靴质料的设计运用
王群英创作的系列草编时装,是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饰上运用的典型案例。她以天然的麦秸秆、玉米皮为“服饰面料”,把草编技艺与现代服饰元素巧妙融合,并利用钉、绣、串、缠、缝、盘等多种技法,创作出了40多套富有层次感和肌理感的草编服装。虽然服装独具一种颜色,但是通过编制工艺材料的混合搭配,粗细对比、质地松紧等编织手法,使服装呈现出精致疏松、虚实对比、光滑粗糙等纹理的视觉和手感效果,把大名草编精湛的技艺在服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的说,她的服饰设计是独一无二的,是当代大批量工业生产所替代不了和无法比拟的,在她的服饰设计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古老草编技艺的传承、传统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感受到了缓慢节奏的乡土田园气息,唤起了我们拥抱自然、保护自然的愿望(图6)。
四、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1. 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装造型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服装造型设计包括服装的外部廓形设计,内部部件设计。服装的廓形设计可以通过面料本身、边缘支撑、层叠等造型手法来达到。采用大名草编传统技艺进行服装廓形设计时,首先要考虑面料本身的特性,这是因为不同的面料组合不同的编织技法,最后形成的廓形效果是不同的。采用柔软的面料结合大名草编中的平编编织工艺,出现的编织效果是平整的,如果不使用硬挺的材料做支撑,会呈现出贴合人体的服装廓形,而采用硬质的材料选择大名草编中的拧编、绞编等编织工艺进行编织,会增强服装的体积感和膨胀感,呈现出夸张的服装廓形,以此来增强服装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大名草编中的编织技艺进行服装内部空间立体效果设计,以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和独特性。除此之外,大名草编中的编织技艺还可以运用在服装零部件及边缘装饰部位,这样既能增强服装的轮廓感,还能增添服装细节的层次。
2. 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大名草编编织技法丰富多变,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服装面料设计中,不仅会改变面料原本的外观形态,使其在色泽、纹理以及性能上发生质的改变,而且还会增强服装的艺术魅力及审美效果(图7)。运用其编织技艺进行具体面料创作时,要充分考虑面料的性能,并根据面料的特性来设计。薄软的面料采用大名草编的编织工艺进行编织时,要对其进行技术处理,如粘衬,以防止面料脱散或变形,再将面料叠成所需要的宽度进行编织。硬挺的面料可以直接剪成条或带进行编织。除此之外,将面料做成同质同色、同质异色、异质同色、异质异色等粗细不同形状的布条,再结合不同的编织技法进行混编,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即使是同一种编织技法,在股数、色彩、质地上进行改变,所呈现的编织肌理也会完全不一样。
大名草编的编织技艺还可以结合叠加、堆叠、镂空、抽丝、雕刻、破损等艺术手法进行面料设计,如在做叠加处理时,把布条用编辫技法编成“辫”,以原始面料做底,将“辫”拼叠成不同面积大小的编织面,并将这些编织面用于服装局部设计中,不仅起到装饰分割服装的作用,而且还体现了服装的细节之美。
3. 大名草编传统技艺在现代服装配饰中的创新运用
服装配饰可以说在服装设计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是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搭配元素。将大名草编传统技艺运用到服装配饰中,不仅能丰富服装配饰的肌理效果,还能增强服装整体的造型感。在鞋靴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草编技艺运用到鞋面、鞋底、鞋帮、鞋跟处,也可结合镂空、镶钻、贴补、剪切等手法进行编织(图8)。在箱包设计时,要考虑到编织材料和编织技法的不同,得到的包体造型也会不同的事实。如采用柔软的草绳进行平编,包体造型柔软,而采用较硬的蒲草,使用绞丝编织,则包体造型硬挺。除此,编织技法也要与雕刻、印花、印染、刺绣、拼接、缠绕、盘结等装饰手段有机组合起来,这样设计出来的箱包才会产生丰富的层次空间和艺术感。
五、结论
大名草编传统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形态的象征,还延续着丰厚的历史记忆。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并与新的设计语言和加工工艺相结合,在增强服装感染力和艺术感的同时还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和长远的生机。当今的消费者追求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生活,开始呼唤纯净温和、古朴自然的设计,大名草编技艺正符合人们内心的这种诉求,日后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促使其朝着更加时尚、现代、国际的方向发展。
[1] 文联吉.草编工艺(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大名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大名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3] 王军利.大名草编 华美转身[J].当代人,2014(10).
[4] 王克岭,张灿,王霄.我国民间工艺品产业演化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
[5] 刘裕民.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辑粹[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The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Straw-Weaving Skill at Daming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FENG Yun-ling
(School of Fashion, Hebei Academy of Fine Arts, Shijiazhuang 050700, China)
Daming Straw-weaving is one of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nd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folk handicrafts in Hebei province. Its simple style, unique color and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re unique in our traditional handicrafts.Through the research o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statu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ts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re summarized.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Daming Straw-weaving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 innovation from the modeling,fabric and accessories aspects, all of which are aimed at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its development and injecting new vigor and vitality into the modern clothing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aming straw-weaving;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modern costume;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J523
A
CN22-1285(2017)097-102-06
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4.16
河北美术学院院级课题《大名草编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探究》研究成果(YKT1624)。
冯云玲(1987-),女,河北美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姜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