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7-11-28安俊凤丁希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格瑞洛稳定型氯吡

闫 颜 安俊凤 丁希正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闫 颜 安俊凤 丁希正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lt;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两组均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gt;0.05)。结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可减轻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炎症反应,替格瑞洛的效果更为明显,两种药物安全性相当。

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炎症反应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高且疾病风险较大〔1,2〕,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造成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3〕。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与炎症的联合作用是造成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原因〔4〕,因此在治疗中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用治疗方法为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这两种药物均有强效抑制血小板作用,均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但研究发现,血小板功能的过度抑制可能引发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5,6〕。本文对比分析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7〕患者116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61~74〔平均(65.3±4.8)〕岁;病程1~69〔平均(22.3±4.8)〕个月;观察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60~75〔平均(65.5±4.7)〕岁;病程1~68〔平均(22.4±4.7)〕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可耐受;②对本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经权衡利弊后自愿参与其中,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伴随重度高血压、恶性肿瘤、脑出血、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患者;②有心肌梗死病史或近期有手术及外伤史;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④伴随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无法遵医嘱用药;⑤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或脱落、不能遵医嘱接受治疗者。

1.3方法 两组均展开常规治疗,所用药物为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药物。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01),每次给药75 mg,1次/d。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20),首次给药180 mg负荷剂量,之后每次给药90 mg,2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用药期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心血管事件,一旦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4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标准展开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以上,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已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80%,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有50%以上改善,倒置T波明显变浅,或自平坦变成直立高于50%;无效:不符合显效及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②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③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采集3 ml肘静脉血液,对血清分离,以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检测,操作时严格遵循说明书相关步骤。④统计用药期间主要器官出血、心源性死亡、脑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缓慢性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轻微出血等一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3.1%,显效31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6%,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χ2=5.583,P=0.018)。

2.2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无显著差异(Pgt;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lt;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2.3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hs-CRP无显著差异(Pgt;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IL-6、hs-CR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见表2。

2.4两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一般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主要器官出血、心源性死亡、脑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观察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轻微出血4例,呼吸困难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1例)与对照组(10.3%,轻微出血3例,呼吸困难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0例)无显著差异(χ2=0.087,P=0.769)。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机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面纤维斑块发生破裂,或冠状动脉内膜遭受损伤,导致血小板集聚集、黏附,血管收缩,致使冠状动脉出现程度不同狭窄,以致心肌供应血液减少,进而致使患者产生心绞痛症状〔9〕。普遍观点认为,炎症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故而炎症因子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疾病进展情况等有密切关系〔10〕。在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时,不仅需考虑患者心绞痛的改善情况,还需对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加以考虑。

目前,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选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展开治疗,此类药物不仅能避免血小板的大量凝聚,同时还可对血管内皮发挥保护作用,兼具抗炎之功〔11〕。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聚集的方案。研究发现〔12,13〕,氯吡格雷具有一定局限性,如需经肝脏代谢酶激活,起效慢;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不可逆,停止用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复较慢;个体差异明显等。替格瑞洛属于非噻吩吡啶类新型的抗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相较于氯吡格雷而言起效速度提高,给药后无须通过肝脏实现生物转化,且替格瑞洛的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更加理想〔14〕。因此,目前替格瑞洛常被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心肌梗死史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药物〔15〕。另外,替格瑞洛和血小板P2Y12受体之间的结合是可逆性,停药之后患者血小板功能可快速恢复,因此应用起来更为安全〔16〕。朱庆博等〔17〕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结果发现替格瑞洛疗效更显著。本文与王海波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替格瑞洛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均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一般不良反应组间无明显差异,可见这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1陈一坚,江 帆,陈宇凯.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0):1101-2.

2赵明君,晏沐阳.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74-5.

3韩标定.补心脾祛痰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12):105.

4易铁慈,郑乐民,李建平.微颗粒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7):1332-8.

5谢 英,刘 弢,周玉杰,等.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早期或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39-43.

6王 珏,施万印.抗凝、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的合理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76-81.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

9曹 政,余以勇,陈平英,等.替米沙坦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1):834-7.

10徐守伟,董秋立,刘冰冰.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不稳定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5):114-5.

11章 激.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27(36):5182-4.

12刘胜男,赵志刚.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1):1241-6.

13王颖婷,陈少萍,郑 兴.氯吡格雷致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8):858.

14孙秀波,付春毅,张亚同,等.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26(14):2010-3.

15姚 懿,袁晋青.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临床对比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870-3.

16刘 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4):317-8.

17朱庆博,张 晓.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2):52-4.

18王海波,黄宜杰,吴 强,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8):574-7.

〔2016-07-09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R541

A

1005-9202(2017)21-531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1.042

闫 颜(1981-),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

猜你喜欢

格瑞洛稳定型氯吡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