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地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深入思考①

2017-11-28葛征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田径教练员竞技

葛征

(杭州市余杭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浙江杭州 311100)

关于新时期地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深入思考①

葛征

(杭州市余杭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浙江杭州 311100)

田径是奥运赛场上经典项目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就已将田径列为竞技比赛项目,发展至今成为奥运会设立金牌最多的项目之一。作为基础运动,不少地方都开始培养青少年加入田径运动训练,但从相关调查得知,多数地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技术都缺乏规范性、再加上没有较好地把握田径训练规律及存在学生学习和训练矛盾,以至于训练效果一般。对此该文则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望能给田径教练员提供参考。

青少年 田径运动 训练 地方

当前体坛一直流传“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豪言,也间接说明田径在运动赛场上的重要性。不少地方政府都从初中或高中挑选训练对象组成当地田径队参加比赛,虽然取得过不少佳绩,但也从中反映出不少田径训练面临的问题。尤其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此阶段正是身体发展的关键过程,如果在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必然会提高竞技水平,促进地方田径获得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1 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面临问题

1.1 田径训练技术缺乏科学性

田径运动是目前所有运动中最早出现于竞争历史中的项目,反映出古代人类最基础的运动方式就是田径,例如人类常见的走路、跑动、投、跳跃等基础动作。经过漫长的竞技体育发展成为最受人类欢迎和认可的体育项目。可以说人类演变和进化是相对漫长的过程,毫无疑问田径运动作为人类基础运动形式也经历了相同漫长的过程。田径技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下也以缓慢的变化反映人类基础活动。但这些运动从技术角度分析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恒定性,没有较大的变化空间。自从田径项目引入奥运会及其他大赛上,其项目技术动作可以说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只有部分单项因技术动作因素发生了改变,在某种程度也提高了田径运动水平,并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田径技术和其他项目相比一直呈现出稳定的技术形式。

正是因为技术动作没有较大的变动,才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部分地方田径教练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无论从田径动作结构还是训练细节都缺乏规范,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必然会成为影响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的最大影响因素。

1.2 存在学习和训练的矛盾

多数地方田径青少年运动员都选择在业余体校训练,通常会选择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进行专业训练或者清晨训练和下午学习文化。虽然从表面看这两种计划无明显问题,但实施起来却发现学习时间往往会和训练时间产生冲突,不是学习占用训练时间就是训练占用学习时间。再加上临近大型比赛时间,教练员都会增加比往常会多的训练强度,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都将时间贡献给田径训练,因没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而导致成绩下滑,与没有参与田径训练的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甚至日常生活也与其他学生不同。基本上每天的时间都和其他运动员一起,而运动员家长也将孩子所有希望寄托在田径运动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更高的荣誉,对学生未来高考也有着一定的加分作用。如果孩子在田径运动上并没有如家长希望一般获得较好的成绩,就会面临前途发展问题,因此就需要田径教练员合理判断学习和训练情况。

1.3 未把握田径训练规律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青少年能具备良好的体能,将十分有利于田径运动成绩提升,只有在专业训练和优质的身体情况下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无论是田径项目还是其他竞技体育项目都要求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体能,目的在于挖掘运动员潜在能力,促使青少年运动员能更好地发挥体能和潜能。然而体能训练也相对复杂,需要田径教练员了解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训练学等多项理论知识并在实际训练中合理应用。然而目前很多田径教练员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导致青少年无法接受更为完善科学的训练,更无法提升个人能力。

2 加强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措施

2.1 提高田径教练员专业素质,提高田径比赛质量

无论是在田径项目,还是游泳、排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项目中都需要教练员具备强有力的综合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少年训练成果和训练质量。当前我国田径基层教练员专业素质存在明显差异,可以说处于什么阶段的教练员都有。从大层面分析田径教练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没有对田径这项运动投入较大的热情,更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因此要及时整顿田径教练员队伍。一名优秀合格的田径教练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人体运动理论知识和科学的训练方式,还善于在训练中发现运动员存在的不足,积极研究国外内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案例,不断对自身训练方式进行创新,提高田径训练整体质量。此外运动竞赛是激励运动员训练的途径,应积极改革不利于青少年的田径运动竞赛制度,建立和青少年田径训练规律相符的竞赛,以保证青少年田径训练能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竞赛奖励制度,积极利用多媒体宣传取得优异成绩的地方田径队,必要时可提供资金和物质双重奖励,一方面能激发田径教练员和运动员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田径运动中;另一方面能增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重视,促进青少年田径训练发展。

2.2 建立运动员教育保障机制,改善田径运动学习

毫无疑问竞技体育在我国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受举国体制影响。但目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处于学习和训练的矛盾中,尤其在地方基层训练中这种问题更加明显,甚至影响田径运动项目开展,导致部分在田径运动上有着较强天赋的人才流失,因此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吸引热爱田径运动的人才且在教育、体育两大系统中解决学习和训练冲突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要求地方政府和田径教练员积极沟通协调,制定有利于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训练计划,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使田径运动员在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掌握文化知识。一般参与田径训练的运动员都是在12~18的青少年,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应充分考虑运动员年龄差异,积极培养运动员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运动员来说,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增强运动强度,此时可安排适当的专项训练,前提是也不能放松文化课学习,只有专业和文化协同发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田径运动员。

2.3 加强田径运动科研化研究,优化田径训练环境

从田径理论角度分析,田径是典型的体能项目,运动员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受自身体能水平影响。而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水平应结合其实际身体发展规律,如果制定的训练计划违背青少年身体情况则会收到相反的效果。田径基层教练员应在熟知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计划,在这一工作中就需要科研工作者介入田径训练,结合科研工作人员的建议和田径教练员的专业经验,全程监控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进程,从而提高其训练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应避免一切人为、客观及非客观影响因素,确保运动员在和谐科学的环境下提高训练效果。

3 结语

总之,青少年是身体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训练的基础阶段。如果地方田径运动想要保持运动员的高竞技水平状态,就要在日常训练中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积极取得国家、社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持,根据青少年身体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高青少年的田径运动成绩,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也进一步推动地方田径事业稳定发展。

[1]丁萍.对新时期地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思考[J].今日科苑, 2015(12):41.

[2]王保成.对青少年训练“田径运动是基础”的思考与质疑——对田径运动青少年早期训练理论与观点的再认识(下)[J].田径, 2015(8):34-36.

[3]徐显峰.关于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78.

[4]蒋兆云.浅析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体育时空, 2015(23).

G82

A

2095-2813(2017)02(b)-007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072

葛征(1978,3—),男,汉,浙江丽水人,本科,一级教练,研究方向:青少年业余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教练员竞技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计数:田径小能手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