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种有效方法

2017-11-27刘英英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刘英英

摘 要:音乐课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宜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9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它明确指出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德育这一核心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我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做了積极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在音乐故事中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许多歌曲,包涵着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把这些故事给学生们讲一讲,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唱《国歌》时,我给学生们介绍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即3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此背景下,著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愤恨之情,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的国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又达到了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目的。

二、在歌曲学唱中渗透德育

学习唱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抒发情感和体现歌唱技能的重要形式。通过歌唱,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注重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分析

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为歌唱打下基础。例如,分析歌曲《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美丽的祖国》等爱国主义题材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分析《可爱的家》《在教师身边》《我是一个粉刷匠》《劳动最光荣》等歌

曲,可以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教师及保护环境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朗读与演唱结合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都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是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不但有利于让学生理解,而且有利于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的思想道德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唱《绣红旗》一课时,学生听着我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潸然泪下,仿佛看到江姐与战友们在监狱中将生命置之度外,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内容相互交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演唱,学生的思想情感就会升华到思想美的境界。

(三)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

在教学时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树立和形成。例如,在合唱训练时,既需要学生的演唱速度均衡,又需要学生的音高准确,还要兼顾到同伴的演唱。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唱达到和谐和完美。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促进学生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所带来的美感和集体凝聚力的和谐美。

(四)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

课堂节奏的正确把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发展思考和探究能力,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歌曲《拍手拍手》时,由于歌曲中以拍手掌声穿插其中,因此,我利用这个特点,等学生们聆听后,首先提出“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等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时,学生要为表现突出好的学生拍手,以此达到促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树立“团结、友谊”观念的目的。

三、在音乐欣赏中渗透德育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习惯,满足精神的愉悦和提升,陶冶情操,从而激起感情的波澜,唤起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通过欣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和《东方明珠》,学生会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爱国之情由然而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也自然会随之升华。

在欣赏《森林的歌声》和《荫中鸟》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中各种小动物鸣叫声进行辨别,然后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及鸟叫声,有利于促进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的碰撞交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在音乐律动和游戏中渗透德育

音乐律动和游戏非常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它不但有助于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而坚毅的性格和互助合作的品质。例如,利用民族舞蹈,既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利用集体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各种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歌曲《井底的小青蛙》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小青蛙和大海龟,在学生边唱边模仿动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在课外实践中渗透德育

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例如,每逢六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汇演,这是实施德育的好机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和利用这些机会渗透德育。例如,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可以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一”儿童节,可以使学生通过一阵阵的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德育是一切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让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要思想上重视,就一定能让学生养成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养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习惯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尹元浩,张菡,王佳.音乐教育与美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9-160.

[ 责任编辑 杜建立]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