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7-11-27邱海潜
邱海潜
摘 要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课程设置中,合唱教学作为一项基础的教学内容,它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科学有效的合唱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到许多全新的艺术内内容,让他们领略到更多的音乐之,这对于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多个维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也为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事业未来更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1欣赏入手,寻找教学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就是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尽量选择旋律比较轻快、浅显的作品,并且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合唱与齐唱的区别,感受到多声部的效果,建立和声的概念,在欣赏和深入了解合唱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多维度教学,促进教学兴趣
2.1愉快轻松的基础训练
教师可以把合唱队的常规训练引入日常的教学中来。在课前教师要先带领同学做好放松工作,可以放一些节奏比较轻快的儿童歌曲,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做体操例如,跟着健康歌跳体操,或者扮演各种动物姿态(让学生两腿分开站立,用力喊出声音,或者学习动物的叫声,使学生的横膈膜得到锻炼,让腹部变得更加有弹性),通过课前的活动提前活跃了气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放松的氛围。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打呵欠、吃苹果来帮助学生开喉咙,放松下巴。以一种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发音概念。
2.2多样化的练唱方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二声部歌曲,他们比较难领略到和声的独到之处,并且二声部练唱所要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学生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容易没有耐心、丧失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持续激发学生的热情,我们可以使用分部齐唱、小组对唱、二人重唱以及师生合唱等多种练唱的模式来进行合唱教学。
3多种形式辅助,提高教学效率
3.1利用器乐辅助教学
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音准和音程很多学生不能很准确的掌握,教师如果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就十分不利于后期的合唱的学习,而把器乐引入教学中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先挑选一个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的二声部歌曲,接着可以让学生分声部利用器乐演奏歌曲,相互聆听,再一起合奏歌曲,在合奏的时候让学生有意识的注意音准和音程,等进行合唱练习的时候把合奏乐器的感觉带入。在进行合唱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轮流使用乐器给合唱伴奏,学生在操作这些乐器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在单一,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音准和音程。
3.2教师和不同声部合作辅助教学
在进行二声部的合唱练习时,先让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配合演奏或者演唱第二声部,安排演唱第二声部的学生可以先在教师后边跟着轻声吟唱,再逐渐的放开声音唱,教师发现第二声部的学生渐入佳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减小自己的声音,到最后完全由两部分学生来配合完成这首曲目。当然教师发现一声部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加入其中。
3.3利用分角色演唱辅助教学
为了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轻松、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多声部教学的时候,教师根据歌曲的具体内容划分为不同的角色来安排学生演唱,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歌曲来排练成一个情景剧,也可以在其中加入舞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学生不同声部的演唱方法。
3.4结合实际情况增减难度教学
在教学中有一些歌曲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说,掌握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能力、教学的进度等等)来适当的降低一下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等学生的能力提高起来后就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有难度的歌曲来练习。
3.5运用柯达依手势辅助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边视唱歌谱,边加入一些手势来辅助教学。在训练学生合唱的时候,可以加入柯达依手势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三观都能得到调动,从而更好的掌握音准和音程。
4结语
本文从三个维度分析了如果做好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工作。在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巩固基础性音乐知识的前提下,以欣赏入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及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让其学习效率不断提升,以此来实现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岑洁.让“快乐”引领课堂——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1(01).
[2] 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3] 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