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2017-11-27李妩神葛精精
李妩神 葛精精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问题,当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其严重性和重要性,本文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进行了构建的有效探索,并提出合理化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问题 干预机制
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部分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反应除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怯懦、自负、自卑、冷漠、逃避,以及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现象给高校育人的收口阶段提出了拷问,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所以,高校及社会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予以重视,通过构建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给予大学生积极、有效的帮助,以解决其心理问题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首先,就业形势严峻及就业压力增大是导致高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就业市场已趋近饱和,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较大困难,进而引发了就业心理问题。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并不能做到系统化,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全面和科学,个别高校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个性化和前瞻性。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一些高校并没有关注到就业心理问题这一特定区域和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细化、深入。此外,大学生自身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就业能力不足,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导致就业心理问题难以解决。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一)舆论导向,社会援助
大学生出现就业心理问题与社会压力密不可分,因此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社会援助体系。首先,社会相关部门应重视舆论导向的影响,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看清就业环境,并引导人民群众降低对大学生在就业的期望高度,对大学生提出合理要求,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其次,要营造高包容度、多选择性的社会氛围,给高校毕业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求职自由,让毕业生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减轻就业压力,缓解就业心理问题。
(二)加强指导,重视规划
高校作为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应该把树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从多方面加强就业指导教育。首先,就业指导必须科学、系统、合理、规范,提供学生正确的职业和就业导向。另外,要注重更新观念,更新教育方式,更新教材,使指导更具有时代感。其次,完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保证指导队伍人数充足、专兼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给与学生指导,教师队伍要兼顾到有专业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再次,就业指导的关键在于内容建设,高校应制定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适应能力、抗打击能力、面试技巧等不同层次的素质。最后,注重心理健康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相互融合,有效导人,让学生得到系统就业指导的同时,了解自己内心的发展和状态,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为自身准确定位,避免因期许过高或过低产生就业心理问题。
(三)尊重个性,分类指导
為了避免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高校学生需要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首先,可以进行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于自己就业有相应的规划;其次,需要进行实战指导,在求职方面进行经验传授,必要时,可采取一对一咨询模式,或开设模拟职场,帮助学生积累求职经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更要接受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四)健全机构,多元教育
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并注重毕业生的心理普查和调试,通过专业课程、专业咨询、专业辅导和拓展来改善和疏导就业心理问题,通过专业手段来提升教育效果。同时,要多元化、多维度的培养和教育学生,注重兴趣培养、规划引导、能力积累、知识储备,通过专业学习、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和就业能力。
(五)明确定位,心理调适
当代大学生应首先明确目标,全方位提高个人竞争力。准确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科学分析自己的专业素质、就业环境及其他条件,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着眼于未来,选择适合自身能力发展的职业,注重实现人生长远发展,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高薪热门岗位。最重要的是高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使自己具备直面就业挫折的勇气。正确发掘并认识到自身优点,并在接下来的面试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就业。
三、总结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大学生必须跨过这一心理屏障才能实现更好的就业。构建合理的就业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援助体系、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就业危机,正确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适时的把握住就业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