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建设
2017-11-27任佳佳
任佳佳
摘 要 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下,微课、微课程不断出现在教育视野中,必将对教育产生新的影响。本论文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步骤,同时关于如何设计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微课程,如何将传统课程资源转换为可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以及微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提出几点思考,旨在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微课程的必要性
1.1微学习时代旳到来,微课程应运而生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类认知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已经习惯于利用可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这类信息不论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还是视频,逐渐趋于“微型化”。目前在教学领域,各类微课教学比赛让人们重视、微课程正在蓬勃兴起,有可能引发教学方式、资源建设的变革。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1.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程持续升温
国家教育部2016年6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强调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成为了教育改革,教学手段创新的关键。在国家教育部对微课程建设的高度重视下,从国家到地方积极组织了各类微课程大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了微课程设计开发的研究队伍中。
1.3移动学习为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大面积普及,各类便携、高性能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以及移动网络所提供的服务都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在移动技术的发展狂潮下,“移动”与“教育”的结合必将成为教育界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尽管移动终端与移动网络服务条件都己较为完善,然而移动环境下进行学习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發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针对移动学习环境而设计的课程资源较少,因此,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基于移动学习环境,重新构思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2微课程概念的界定
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最初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而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微型课程。
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当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微课程除了需要有微型的课堂教学片段,还需要配备与之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
3.1前期调研
在微课程设计前,需要对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课程对接计算机等级考试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学习时间为一学年,在第二个学期期末需要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由于课程学习周期较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尤其是操作性知识较多,而技能类的操作学得快也忘得快,如果长时间不学习并加以运用,那么很快就会遗忘,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普遍较低。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师需要通过将传统课程打散,重组,转换为微课程,并且通过将课程资源以视频等方式记录、存储,以便学生随时查看复习。
3.2微课程的设计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研究中已形成的微课程设计成果,结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与等级考试标准,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出发,构思适合于本研究的微课程设计方案,并选取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一个专题知识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
在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转变为微课程,需要将其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教学任务书、课件、习题库、等配套资源打散,转化为微型的、系列的教学资源(如图1)。
3.3移动学习环境下,微课程搭建平台的选取
对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现在高职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移动学习工具和软件,分析其共有的特点,得出微课程开发使用的平台。基于此平台,将选取好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个专题,开发为微课程(如图2)。
4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几点思考
4.1如何设计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
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及效率较低。而操作性知识,由于其易于上手,在短期能够得到学习反馈,因此,更受高职学生的欢迎。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建设中,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等相关的情境,导入课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激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竞争意识。
4.2如何将传统固定的课程资源转换为可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
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更喜欢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尤其是通过手机接受简单、便捷、有趣的信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应紧跟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与学习习惯出发,将人人都有的微信软件作为研发工具,以微信公众账号作为微课程开发的平台,将微课程的课程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课后作业、交流互动等内容通过微型的图文或视频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从而将传统课程中固定的课程资源转换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可移动学习资源。
4.3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如何处理好微课程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之间的关系
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呈现微课程,必然决定了学生需要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转为线上线下交替进行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完成微课程基础知识的线上学习,而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将围绕微课程的知识,设计任务或活动,组织学生研讨并解决实际问题。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二者不可缺一,线上学习是基础,线下学习是知识的再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毅.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 ,55(26) : A1+A13.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4]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04):10-12.
[5]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04):13-14.endprint